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化学试卷 - 初中化学试题 - 正文*

九年级化学下第11单元单元测评

2014-5-11 0:29:53下载本试卷

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在发酵面团中加入下列某种物质的溶液揉和,既能除去面团中的酸,又能使蒸出的馒头疏松多孔。这种物质是(  )

A.碳酸钠         B.氢氧化钙        C.氧化钙      D.氯化钠

解析:中和酸需要碱性物质,能够使得馒头疏松多孔需要产生气体。符合上述条件的是碳酸钠。

答案:A

2.食醋是醋酸的稀溶液,某同学准备在家中验证食醋具有酸性质的实验,他选择了下列物质,其中不能发生反应的是(  )

A.铁锈          B.铁钉         C.食盐        D.纯碱

解析:酸具有共同的化学性质包括:一是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二是能与活泼金属反应;三是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四是能与碳酸盐(如纯碱等)反应。醋酸是一种酸,具有酸的性质。

答案:C

3.在硝酸银和硝酸铜的混合液中,加入适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析出金属的顺序是(  )

A.Cu、Fe         B.Ag、Fe       C.Ag、Cu       D.Cu、Ag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金属越不活泼,在盐溶液中越先析出。

答案:C

4.保存或使用浓盐酸的合理方法是(  )

A.密封保存在阴凉处

B.与氢氧化钠溶液放在同一个药品橱里

C.用烧杯存放浓盐酸

D.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浓盐酸的气味

解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应密封保存且不能与其他类别的物质混放,则选项B、C错误。闻物质气味时,容器口应略低于鼻孔,不能太靠近,则选项D错误。

答案:A

5.小明在实验时,发现试管里有气泡产生,为了探究该气体是什么,将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观察到试纸变蓝色。则该气体可能是(  )

A.CO          B.CO2        C.SO2         D.NH3

解析:能使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该气体溶于水后呈碱性。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气体中,NH3溶于水呈碱性;CO2、SO2、NO2等溶于水呈酸性;CO、H2、O2等不易溶于水。

答案:D

6.鱼胆弄破后,会使鱼肉沾上一种叫胆质酸(一种酸)的难溶于水的物质,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用下列何种溶液冲洗最适宜(  )

A.食盐水                   B.食醋

C.纯碱溶液                  D.氢氧化钠溶液

解析:需要找一种显碱性的物质中和胆质酸来消除苦味。纯碱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但氢氧化钠腐蚀性太强,不宜用来洗食物。

答案:C

7.实验表明,不能用块状大理石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而能用大理石粉末与稀硫酸制取CO2气体。由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A.能发生反应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有关

B.反应物之间接触面积越大,越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C.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化学性质不同

D.块状大理石与大理石粉末的内部结构不同

解析:由于大理石粉与硫酸的接触面积大,防止了生成的硫酸钙对该反应的阻碍。块状大理石由于生成的硫酸钙覆盖于表面而使反应停止。

答案:B

8.食醋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质,利用它能完成的实验探究是(  )

①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  ②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③检验某化肥是否为铵态氮肥  ④检验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根离子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食醋中含3%—5%的醋酸。醋酸是一种酸,具有酸的性质,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盐,并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实验①②④能够完成。检验铵根离子必须有碱或显碱性的物质。

答案:C

9.钾肥能促进作物茎秆粗壮,增强对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

A.碳酸氢铵(NH4HCO3)           B.硝酸钙〔Ca(NO3)2

C.磷矿粉〔Ca3(PO4)2〕           D.硫酸钾(K2SO4)

解析:找出哪种化肥中含有钾元素(K)且不含氮、磷元素,则属于钾肥。

答案:D

10.一次性鉴别下列4种物质最好选用(  )

①NH4NO3 ②Na2SO4 ③(NH4)2SO4 ④NaNO3

A.石蕊试液       B.稀盐酸      C.Ba(OH)2溶液      D.酚酞试液

解析:应该选择既能与反应,又能与反应的物质。

答案:C

11.当钾元素充足时,植物细胞壁增厚,茎杆坚韧,抗寄生菌穿透的机械阻力增加,同时作物体内的低分子化合物减少,病原菌缺少食物来源,便阻止了病害的发展。上海市郊、浙江杭嘉湖平原及福建中低产区,钾元素都是亏缺的,这些地区可以施用(  )

A.(NH4)2SO4       B.CO(NH2)2      C.草木灰        D.Ca(H2PO4)2

解析:钾元素缺乏,应该补充钾元素。故选C项,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

答案:C

12.混有某种物质的纯碱106 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放出43 g二氧化碳,则下列物质中不可能混入的是(  )

A.K2CO3        B.NaOH       C.MgCO3        D.CaCO3

解析:根据计算,106 g纯碱能够与酸反应最多释放出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克,现在释放出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比纯碳酸钠的少,故相同质量的该杂质产生二氧化碳的量比碳酸钠少,故存在的物质与酸反应不产生二氧化碳或含有碳酸根,但对应的化学式的式量比碳酸钠的大。

答案:A

13.下列各组不用其他试剂,只用组内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就能鉴别出来的一组是(  )

A.HCl Na2CO3 NaOH KNO3        B.CuSO4 NaOH BaCl2 HNO3

C.CaCl2 K2CO3 NaNO3 NaCl        D.FeCl3 Ba(OH)2 KNO3 NaCl

解析:不用其他试剂,应该采用供检物质两两混合的方式,一般应该能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判断出其中一种物质,如根据溶液颜色或气体的气味等。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向其余溶液中分别加入硫酸铜溶液,可依次鉴别出NaOH和BaCl2两溶液,没有明显现象的是HNO3

答案:B

14.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的共同点是(  )

A.都需要一定的反应条件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质量都不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D.都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解析:任何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答案:B

15.长期盛放石灰水的瓶壁上往往附有一层白色薄膜,可以用来除去这层薄膜的物质是(  )

A.食盐溶液                 B.纯碱溶液

C.盐酸溶液                 D.氢氧化钾溶液

解析:盛放石灰水的瓶壁上的白色薄膜是碳酸钙,应该使用酸溶解除去。

答案:C

16.(2006北京中考,15) 在进行“施用化肥的利与弊”辩论中,正方的观点是使用化肥有利,下列论点不能成为正方论据的是(  )

A.复合化肥能给农作物提供几种营养元素   B.施用化肥是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手段

C.施用化肥肥效快,效果明显         D.任意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任意施用化肥,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因此不能成为正方的观点。

答案:D

17.(2006吉林长春中考,9) 某农田出现了土壤板结的现象,经过调查,是由于长期施用硫酸铵导致的,下列推测中,不正确的是(  )

A.硫酸铵的pH可能小于7

B.土壤板结可能是长期施用硫酸铵所致

C.为了防止出现土壤板结,在施用硫酸铵的同时还要施用消石灰

D.草木灰(碳酸钾)可以改良酸性土壤

解析:土壤板结是由于长期施用硫酸铵使土壤呈酸性导致的,因此可以推测硫酸铵可能呈酸性;应该在施用硫酸铵的同时施用碱性物质改良土壤,碳酸钾和消石灰都是呈碱性的,能够用来改良土壤。但在施用硫酸铵的同时如果施用消石灰,消石灰可以与硫酸铵反应产生氨气。使大量氮肥损失掉。

答案:C

18.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

A.HCl和Ca(OH)2              B.Na2CO3和H2SO4

C.AgNO3和BaCl2              D.KCl和CuSO4

解析:KCl和CuSO4混合,既不能生成沉淀,也不能生成气体和水,因此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答案:D

二、填空题(共40分)

19.(3分)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为4~8的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为测定某农田土壤的酸碱度,取来适量土样,请完成其pH的测定:

(1)把适量土样放入烧杯,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蘸取少许土壤浸出液滴在____________上。

(3)将其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即可测得土壤的酸碱度。

解析:(1)获取土壤浸出液,必须用既不显酸性,也不显碱性的物质去浸泡,如蒸馏水。

(2)可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

(3)pH试纸中印有各种颜色的本子称为“标准比色卡”。

答案:(1)加入适量的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浸泡 (2)pH试纸  (3)标准比色卡

20.(2006四川成都中考,19) (7分)有A、B两种固体物质,A是一种化肥,B广泛用作食品干燥剂。把A、B分别放入水中,前者所得溶液温度显著降低,后者与水反应生成C并放出大量热;将A与C的粉末混合、研磨,会嗅到刺鼻的氨味。

(1)则A物质是____________,B物质是____________。

(2)A物质属于化肥中的____________肥(填“氮”“磷”或“钾”)。

(3)指出C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

(4)把A放入水中所得溶液温度显著降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反应。

解析:含氮肥料与碱性物质共热,可以生成氨气,氨气有刺激性气味,因此A是铵盐,B是碱性物质,且B与水反应能够产生大量的热,能作干燥剂,说明B是氧化钙。A溶于水吸热,说明A是硝酸铵。

答案:(1)硝酸铵 氧化钙 (2)氮 (3)制农药等 (4)硝酸铵溶解吸热

(5)CaO+H2O====Ca(OH)2 化合

21.(3分)酸、碱、盐三类化合物都有各自的组成特点。请在下列各组中找出不属于该类化合物的一种物质,并将其名称写在横线上。

(1)酸:HCl、H2SO4、KNO3____________。

(2)碱:NaCl、KOH、Ca(OH)2____________。

(3)盐:K2SO4、HNO3、(NH4)2SO4、CaCl2____________。

解析:(1)“KNO3”不含氢离子,不属于酸;(2)“NaCl”不含氢氧根离子,不属于碱;(3)“HNO3”不是由金属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盐。

答案:(1)KNO3 (2)NaCl (3)HNO3

22.(8分)某海边化工厂利用海水中含有的氯化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纯净的氯化镁,其主要生产过程如下:

石灰石(1)生石灰(2)熟石灰(3)[]利用海水氢氧化镁(4)氯化镁

请写出上述各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间的互相关系,对酸、碱、盐、氧化物的通性应熟记。

答案:(1)CaCO3CaO+CO2

(2)CaO+H2O====Ca(OH)2

(3)Ca(OH)2+MgCl2====Mg(OH)2↓+CaCl2

(4)Mg(OH)2+2HCl====MgCl2+2H2O

23.(6分)如何用纯碱、水、石灰石为原料制取烧碱,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先烧制石灰,生产氢氧化钙,然后用氢氧化钙制备烧碱。

答案:①CaCO3CaO+CO2↑ ②CaO+H2O====Ca(OH)2

③Ca(OH)2+Na2CO3====2NaOH+CaCO3

24.(4分)在置换反应A+BC+D中,

(1)若D为H2,B为稀硫酸,则A的选择应满足什么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D为Cu,化合物B的物质类别可能为____________(填“氧化物”“酸”“碱”或“盐”)。

(3)某些非金属也有活动性顺序,已知在溶液中可发生下列反应,Cl2+2NaBr====2NaCl+Br2,Br2+2NaI====2NaBr+I2,则在I2、Cl2、Br2三种非金属中,活动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活动性最弱的是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结合题目信息,活泼金属或非金属能够置换出不活泼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

答案:(1)此物质为位于金属活动顺序表氢元素前面的金属元素

(2)盐 (3)Cl2 I2

25.(6分)某固体样品中,可能含有Na2CO3、NaNO3、BaCl2、CuSO4中的一种或几种。将样品溶于水得到蓝色溶液,滴加BaCl2溶液后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该固体中肯定存在____________,肯定不存在____________,可能有____________。

解析:能够与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应该是碳酸盐或硫酸盐,过滤得到的白色沉淀不溶解于稀硝酸,说明该固体为硫酸钡,原溶液含有硫酸铜,一定无碳酸钠和氯化钡,可能含有硝酸钠。

答案:CuSO4 Na2CO3和BaCl2 NaNO3

三、计算题(6分)

26.(2006山东烟台中考,34) (6分)2005年1月1日起,各地环保部门开始对实验室类污染实施严格的环境监管。某校实验室里有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废液10.22 kg,该校用某化工厂废弃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7%的稀硫酸来处理,并回收处理后的溶液。当向混合废液中加入10 kg稀硫酸时,测得溶液的pH=7,此时溶液总质量为20 kg。

(1)原混合废液中碳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2)处理后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3)给回收的溶液贴标签时,应如何标明?

解析:设原混合废液中Na2CO3的质量为x,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106            44

x          (10 kg+10.22 kg-20 kg)

x=0.53 kg

(2)由题意知:处理后的溶液为Na2SO4溶液,

设处理后的溶液中Na2SO4的质量分数为y,

由Na2CO3+H2SO4====Na2SO4+CO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得出:H2SO4   —   Na2SO4

    98         142

10 kg×14.7%        20 kg·y

y=10.65%

(3)10.65%的Na2SO4溶液。

答案:(1)原混合废液中Na2CO3的质量是0.53 kg (2)处理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65% (3)10.65%的Na2SO4溶液

自我盘点

我认为本章的主要内容可分为这几个方面: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我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

在学习本章内容时,我的心情是这样的:

在学习本章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

在学习本章后,我记住并能应用的知识是:

我将这样来弥补自己在本章学习中所存在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