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化学试卷 - 初中化学试题 - 正文*

初三联考化学试题

2014-5-11 0:30:00下载本试卷

初三联考化学试题

命题学校:沈阳铁路实验中学     命题人:陈艳 王铁英  校对人:邹海滨

时间:2004.4.3

考试时间65分钟,试题满分65分

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14 C-12  Ca-40 Na-23 Cl-35.5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一、      选择题(8

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在上面的表格内,每小题1分。

1.下列变化,一定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墨转化为金刚石 B.光合作用  C.工业制氧气  D.煤气中毒

2.食品卫生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下列食品导致对人体有害的是

①用石灰水保存鸡蛋②为保持肉制品鲜美,在香肠中添加过量NaNO2③蒸馒头时加入适量纯碱④为了让猪长得瘦,用“瘦肉精”(一种含激素饲料)饲养生猪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3.国际冰川专家最近指出:喜马拉雅山冰川按现在的消融速度,至2035年将全部融化,与这种现象相关密切的气体是

A.CO2   B.CO  C.N2    D.O2

4.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中,具有重大伤害事故隐患的是

A.用活性炭作冰箱除臭剂   B.用CO2灭火

C.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D.庆典活动时大量使用氢气球

5.将t℃的某饱和溶液蒸发一定量水后再恢复到t℃时,有晶体析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溶液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 B.溶液的质量减少

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      D.该溶质在t℃时的溶解度不变

6.将下列物质混合,混合前后烧杯里溶液的质量不变的是
A.浓HCl和浓H2SO4      B. Na2CO3溶液和稀HCl  

C.CuSO4溶液和NaOH溶液   D.NaOH溶液和稀HCl

7.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   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钾溶液、足量稀硫酸

B.   苛性钠溶液、硫酸铜溶液、足量稀硝酸

C.   澄清石灰水、碳酸钾溶液、足量稀盐酸

D.   氯化镁溶液、硝酸银溶液、足量稀硝酸

8. .科技文献中经常出现下列词汇,其中与物质的颜色无联系的是

A.赤色海潮  B.绿色食品  C.白色污染   D.棕色烟气

二、      选择题( 4

下列各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或两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答案的标号填在上面的表格内,每小题2分。

9.A元素是一种活动性比铝强的金属元素,它的氧化物为A2O3,它所对应的碱

A(OH)3难溶于水,而ACl3、A(NO3)3都易溶于水。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直接反应制得ACl3的是

A. A(NO3)3+BaCl2     B.A2O3+HCl

C.A+HCl      D. A(OH)3+CuSO4

10.通常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由一步反应实现的是

A.Cu   CuO       B.CuO   CuCl2

C.CuCl2    Cu(OH)2     DCu  Cu(OH)2 

三、      填空题(13分)

1.⑴用符号表示:1个亚铁离子         ,二个氮原子    

三个二氧化碳分子  

⑵以前某些治疗感冒的常用药,因含有PPA(苯丙醇胺),对人体有较大副作用而被禁用。PPA的化学式为C9H13ON,它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PPA分子中共含有  个原子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        。

2. Na2CO3和CuSO4等物质,在从水溶液中析出时,常会带出一部分水分子。上述两种物质形成的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分别为      

3.有一种物质分别加入KOH溶液、饱和石灰水和稀硫酸中,能出现三种不同现象,该物质是   

4. .检验NaOH溶液中是否吸收了SO3气体的方法是:取少量该溶液,加入                  

溶液,若出现      现象,则说明NaOH溶液中吸收了SO3气体。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      简答题(14分)

1.用化学方程式说明下列问题

⑴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否则会变质。

⑵用稀硫酸作电镀、焊接金属制品前的清洁剂

2.分别用一种试剂将下列物质中混入的少量杂质除去。(括号中是混入的杂质)

物质

需加入试剂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HNO3 (H2SO4)

FeSO4(CuSO4) 

Cu  (Al)

       

学 校

班 级

姓 名

考 号

☆☆☆☆☆装☆☆☆☆☆

☆☆☆☆☆

☆☆☆☆☆

☆☆☆☆☆

☆☆☆☆☆

☆☆☆☆☆      ☆☆☆☆☆

☆☆☆☆☆订

☆☆☆☆☆

☆☆☆☆☆

☆☆☆☆☆

☆☆☆☆☆

☆☆☆☆☆

☆☆☆☆☆

☆☆☆☆☆

☆☆☆☆☆

☆☆☆☆☆

☆☆☆☆☆线

☆☆☆☆☆

☆☆☆☆☆

☆☆☆☆☆

☆☆☆☆☆

☆☆☆☆☆

☆☆☆☆☆

☆☆☆☆☆

☆☆☆☆☆

☆☆☆☆☆

☆☆☆☆☆

☆☆☆☆☆

☆☆☆☆☆

☆☆☆☆☆

 
3.某同学家的庄稼生长不茂盛,叶色淡绿,茎叶细小,还出现了倒伏情况,试问:

⑴该同学家的庄稼缺两种营养元素,它们是      (填N、P、K或微量元素)

⑵该同学想购买含氮量最高的化肥,下列化肥中他买了    

A.NH4NO3  B.NH4HCO3  C.CO(NH2)2  DNH4Cl

4.物质的某些性质可能有利于人类,也可能不利于人类,请仿照示例填表;

物质

有利的一面

不利的一面

氧气

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使金属氧化锈蚀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五、      实验题(13分)

1.将碱A和盐B两种溶液,按下图程序进行实验,并假设每次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根据上述关系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C       D        E        

2.19世纪末,科学家瑞利通过如下两种实验方法制取氮气,并测出其密度,从而导致了科学上的某项重大发现,请你参与他的科学发展过程,填写下表:

实验步骤

解释或结论

⑴将清新洁净的空气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通过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为了除去空气中的      

⑵将气体通过能与氧气反应的物质(瑞利提示:反应不能生成新气体)

请写出能用于除尽氧气的物质名称:

         

⑶收集气体,并测出该气体密度

密度为1.2572g/L

 实验一:利用空气分离出氧气

实验二;用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NH4Cl )反应制取氮气,同时还生成了氯化钠和一种常见的溶剂,测得由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为1.250 g/L,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试分析两种方法制得氮气密度不同的原因:

                                     

3.现有以下6种装置,用它们的序号填空

①证明一氧化碳中含二氧化碳,应将气体经过_________装置;

②除去二氧化碳中含有的少量的一氧化碳,可将气体经过_______装置;


③欲将混有少量水蒸气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纯净的一氧化碳气体,按正确连接顺序选用的装置是:戊à_______à_______à戊。

六、      计算题(8分)

1.近年来,乳酸成为人们研究 的热点之一。乳酸在医药、食品等工业中应用前景广阔。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试计算;⑴乳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等于           

⑵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                      

2.有一纯碱样品中混有一定量的氯化钠,该纯碱样品40g能与168.8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共放出8.8g气体,求⑴这种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⑵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理化综合(5分)

如图所示A、B为两个电极,放在盛有水的玻璃容器里,闭合开关后,向水中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电极上将有气泡产生,与电源正极相连的A极上出现的气泡为         

B电极上出现的气泡为     

在这一过程中,电流表示数变    ,电压表示数变      。

灯泡亮度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