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月考化学试卷
化 学 试 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各组物质中按酸、碱、盐的顺序排列的是: ( )
A H2SO4 、Na2O 、MgCl2 B NaHCO3、Ba(OH)2、NaCl
C HNO3、KOH、Na2CO3 D NaHSO4 、KOH、Na2CO3
2、下列各组金属中,按金属活动性由弱到强顺序排列的是: ( )
A Zn、Na、Hg B Mg、Na、Cu
C Fe、Zn、Al D Mg、Hg、Cu
3、下列几组物质中,相互能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
A 氢氧化铁和稀硫酸 B 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
C 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D 氢氧化钠溶液和硝酸钡溶液
4、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结果如下图所示:
![]() |
pH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参照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牙膏是中性物质 B 草木灰可改良碱性土壤
C 胃酸过多的人不宜多吃橘子 D 食醋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5、用铝箔将加工好的食品采用真空技术包装好,然后放入装有两种化学物质的夹层包装袋中(两种化学物质互相隔离),这样就制成了“即食即热型快餐”。食用该快餐之前,只要拉动预留在袋外的拉线,使两种化学物质接触反应,便可将食品加热。适合放入袋中的两种化学物质是: ( )
A 浓硫酸与水 B 氯化钠与水
C 熟石灰与水 D 生石灰与水
二、填空题(共15分)
6、(5分)选择下列物质填空:(填编号)
① 小苏打 ② 熟石灰 ③ 木炭 ④ 氮气 ⑤ 煤
⑴ 放在冰箱里能除去异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医疗上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________
⑷ 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防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⑸ 被充为“工业粮食”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5分)将带锈的铁钉投入到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2分)为了检验某氢氧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氯化钠,进行下面操作:
① 取样,用蒸馏水溶解配成溶液;② 往溶液中逐滴滴入适量的(填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③再往溶液中滴入几滴硝酸银溶液。操作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3分)汽车、电动车一般要使用铅酸蓄电池。某铅酸蓄电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质质量分数为28%的稀硫酸,若用1L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cm3)配制该稀硫酸时,需要蒸馏水(密度为1g/cm3)__________________L。
三、实验题:(共15分)
10、(4分) 下列各个实验操作都应注意先后顺序,请在每小题的横线上填入“先”和“后”字。
(1) 稀释浓硫酸时,往烧杯里应__________加浓硫酸,________加水,不慎将浓硫酸沾在皮肤上时,____________用大量水冲洗,_________用布拭去。
(2) 用盐酸中和氢氧化钠溶液时,_______滴加几滴酚酞试液,______滴加盐酸。
(3) 除去氢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将气体____________通过浓硫酸,___________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11、(2分)写出除去少量括号内的杂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1) NaOH(Na2S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HNO3(HCl)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只用酚酞,如何完成鉴别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实验内容与步骤 | 观察到的现象 | 结论 |
(1)用三支试管分别取适量的三种溶液,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振荡,观察现象。 | 该试管中的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 | |
(2) | 其中一支试管中红色消失, 另一支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
13、(6分)下图为小萍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并检验CO2性质的实验装置示意图,试回答:
四星级题库P89
(1) 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_。
(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室制取CO2的反应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该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将A产生的气体通入到B中,观察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该学生用C瓶收集满一瓶由装置A中产生的气体后,往瓶中倒入浓氢氧化钠溶液,迅速用事先绑好一个小气球的胶塞塞紧,振荡,可以观察到小气球逐渐膨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