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化学 |
教学内容:初三化学绪言 |
学习目的: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物质;
2.理解化学,化学变化,物理变化这三个概念及其应用;
3.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
方法指导:
学习本节内容,要用到观察、比较、分析等学习方法.
内容概述:
1.理解化学的概念,从概念出发仔细体会化学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是物质,研究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等.
该概念的理解对今后的学习具有指导作用.
2.物质运动的两种基本形式
物理变化 | 化学变化 | |
定义 | 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 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的物质 |
特征 | 没生成新物质 | 生成了新物质 |
区别 |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 | |
联系 | 化学变化同时伴随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一定伴随有化学变化 |
3.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是物质两方面的性质,它们区别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可以表现出来而化学性质必须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如:镁是银白色的不需要任何变化就表现出来了,是镁的物理性质,而镁具有可燃性必须看到镁确实燃烧过才能知道,是镁的化学性质.
4.需要硬记的知识有:化学史上的成就.
5.认识几种物质和两个化学变化的现象,要求同学们认真观察实验.
疑难解析
本节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其应用.
难点:运用上述概念来判断实际变化.
例1 “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和“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一种不同于镁的白色粉末”.这两句话中哪一句描述镁的化学性质?哪一句是描述镁发生化学变化?
分析:“镁带能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氧化镁”是说明镁的一种化学性质,它有燃烧这种化学性质,而不说明这种变化有没有发生.“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不同于镁的白色粉末”这句话讲的化学变化,说明镁正在发生化学变化或已发生,指的是一个动态过程.
同学们在学习时应该认识:无论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化学性质只是在化学变化中才会表现出来,有一种化学性质才会发生相应的化学变化.
解答:前一句属于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后一句描述物质的化学变化.
例2 怎样观察和描述化学变化?
分析:镁带的燃烧,通过观察后应描述成:“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镁带,在点燃的条件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色的固体(氧化镁).”
切忌只观察变化的现象,或只用变化中的现象来描述化学变化.
解答:观察和描述化学变化一般为三个阶段:
变化前——反应物的颜色和状态;变化中——变化的条件和现象;变化后——生成物的颜色和状态.
典例精评
例1 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A.镁带燃烧 B.食物腐败 C.汽油挥发 D.矿石粉碎
分析:判断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依据只能是“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回答为什么时,常常犯的毛病是只把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定义说一遍,或者笼统地说:“因为没有生成其它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或者“因为有其它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答:A.镁带燃烧后生成了不同于镁的氧化镁新物质,所以镁带燃烧是化学变化.B.食物腐败后,均有腐臭气味和酸味物质产生,它们是不同于食物的新物质,所以食物腐败属于化学变化.C.汽油挥发只是汽油由液态变为气态,汽油和汽油蒸气是同一种物质,所以汽油挥发是物理变化.D.矿石粉碎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变成别的物质,所以矿石粉碎是物理变化.
例2 下列生活中发生的变化,不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001年青海)
A.玻璃破碎 B.水结冰
C.铁钉生锈 D.酒精挥发
分析:判断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同学首先要熟悉这些变化,然后,根据它们的定义来进行判断.A、B、D三个变化中,变化前后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不变,也就是说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都是物理变化;C中铁锈与铁是不同的物质.
解答 C.
考点预测:
本节中考热点: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来判断常见的变化.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例1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001年上海)
A.家庭自制冰块 B.牛奶变酸
C.糯米酿制酒 D.火柴燃烧
分析: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在上述变化中,牛奶变酸有酸味的物质不同于牛奶是新物质;酒与糯米不是同种物质;火柴燃烧后生成的灰烬不能再燃烧,所以都是化学变化.
解答:A
例2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2001年江西)
A.发光发热 B.生成其他物质
C.颜色状态变化 D.有气体逸出
分析:本题直接考查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是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A、C、D三个选项中 ,只说明了化学变化通常伴随现象.
解答:B
【同步达纲练习】
基础知识训练: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的挥发 B.木柴的燃烧
C.铁的生锈 D.蜡烛的熔化
2.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确定用途的是( )
A.汽油作燃料 B.用铜作导线
C.用铝作饮具 D.镁作照明材料
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水的沸腾 B.胆矾研碎
C.镁带燃烧 D.加热碱式碳酸铜
4.下列性质属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和状态 B.密度
C.熔点和沸点 D.可燃性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
B.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蜡烛燃烧的过程只发生化学变化而不发生物理变化
6.物质发生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 )
A.状态和颜色发生变化 B.有光和热产生
C.有气体和沉淀发生 D.没有新物质生成
7.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变为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8.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可能是( )
A.物质形态发生变化 B.物质状态改变
C.有新物质生成 D.有发热发光现象
9.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 、 、 以及 的基础自然科学.
10.从“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中选择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下面描述中的有关括号中.
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0℃时水结成冰( ),100℃时,水变成水蒸气( ),4℃时,水的密度最大,冰能浮在水面上,水比较稳定,加热不分解( ),但 在通电时,水就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
11.填出下列物质的颜色和状态:镁条 ;氧化镁 ;碱式碳酸铜 ;氧化铜 ;二氧化碳 ;胆矾 ;水 .
素质优化训练:
1.下列变化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的是( )
A.熔化 B.锈蚀 C.爆炸 D.升华
2.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 B.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
C.水在常压下沸腾温度为100℃ D.碱式碳酸铜受热能变成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3.用来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
A.放出大量的热 B.产生耀眼的强光
C.镁带被折弯 D.有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
4.在下列短文中,请对画线部分,选用下列字母填入括号内:
A.反应条件 B.实验现象 C.生成物 D.反应物
加热 ( )碱式碳酸铜 ( ),绿色粉末变成黑色粉末( ),这是氧化铜( ),同时试管壁上出现无色液滴( );从玻璃导管中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有二氧化碳 ( )生成.
5.写出根据哪些物理性质区别下列各组物质:
A.清水和白酒 ; B.蔗糖和食盐 ; C.酒精和碘酒 ;
D.酱油和食醋 ; E.铜片和铝片 ; F.汽油和食油 .
创新深化训练:
图0-1水的沸腾
做化学实验要认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其观察顺序一般是:反应前物质的色、态变化时所需的条件;发生的现象(光、热、色、气体、沉淀的产生等)
反应后物质的色、态.同时要知道仪器的名称、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下面是绪言课里的四幅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图0-2胆矾的研碎
(1)图0-1的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指出图0-2中各仪器的名称①——————,②——————.变化 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3)指出图0-3中各仪器的名称①——————;②——————.
(4)指出图0-4中各仪器的名称①——————,②——————,③——————————,④——————————.实验时管口要略向下倾斜,这是为了 .加热时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① ,② ,③烧杯中 ;实验结束时,应该先 ,然后 ,这是为了 .
图0-3镁带的燃烧
图0-4加热碱式碳酸铜
参考答案:
【同步达纲练习】
知识强化
1.B C 2.B C 3.A B 4.D 5.A C 6.D 7.A 8.C 9.组成;结构;性质; 变化规律 10.③,①,①,④,② 11.银白色,固体;白色,固体;绿色,固体;黑色, 固体;无色,气体;蓝色,固体;无色,液体;
素质优化
1.C 2.C 3.D 4.A,D,B,C,B,B,C 5.A.气味(或味道) B.味道 C.颜色 D.气味(或味道) E.颜色 F.气味
创新深化
试管口和玻璃片上出现无色液滴
(2)①研棒②研钵.蓝色颗粒的晶体变成粉末
(3)①坩埚钳 ②石棉网
(4)①酒精灯②铁架台③橡皮塞④烧杯;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现象①绿色粉末变 成黑色②试管壁有水珠生成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把导管移出石灰水,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