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C:12 S:32 N:14 Ca:40
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它的编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里,每小题2分,共44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答案 | |||||||||||
题号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答案 |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霉变 B.酒精挥发 C.金属导电 D.轮胎爆炸
2.下列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熔点、沸点 B.可燃性、氧化性 C.发光、发热 D.颜色、状态
3.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A.H2O B.O2 C.KClO3 D.NaOH
4.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 )
A.镁在氧气中燃烧发生耀眼的白光 B.铁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冒出大量白烟
5.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
6.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使瓶内气压明显降低的是( )
A.铁 B.碳 C.硫 D.磷
7.下列各组变化中,后者一定包括前者的是( )
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 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
③分解反应、化学反应 ④状态变化、物理变化
A.①② B.③④ C.③ D.④
8.下列做法,会使人类生存环境污染加剧的是( )
A.普遍用煤作燃料 B.推广植树造林
C.提倡使用无氟冰箱 D.推广使用无磷洗衣粉
9.炒菜锅里正在加热的油起火燃烧起来,最简便的处理方法是( )
A.立即向油锅里泼水 B.立即向油锅里撒沙土
C.立即把油倒掉 D.立即盖上锅盖
10.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取5ml左右,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B.用托盘天平称量15.5g NaCl固体时,左盘放15g砝码,游码调至0.5g处
C.酒精灯用完后,可用嘴吹灭
D.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表示仪器洗涤干净
1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室制氧气必须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
B.工业上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该过程属于分解反应
C.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都保持不变
D.当混有高锰酸钾的氯酸钾时,氯酸钾的分解速率会加快
1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不同点是( )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不带电,原子带电
C.分子能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化学反应中,分子改变而原子不变
13.若用“O”表示氢原子,用“ ”表示氧原子,则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可表示为( )
A. B. C. D.
14.下列制取氧气的操作,先后顺序不规范的是( )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入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B.先盖上玻璃片,再从水中取出集气瓶正放在桌上
C.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D.检查气密性时,先用手捂住容器外壁,再把导管伸入水中
15.过氧化氢的化学式为H2O2,它可以按下式进行分解:2H2O2=2H2O+O2↑,则下列关于过氧化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一个水分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过氧化氢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过氧化氢由水和氧气组成
D.每个过氧化氢分子由两个氢元素和两个氧元素组成
16.据中央电视台2001年6月3日对云南抚仙湖湖底古城考古的现场报道,科学家曾通过测定古生物遗骸中的碳-14含量来推断古城年代。碳-14原子的核电荷数为6,相对原子质量为14。下列关于碳-14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6 B.质子数为6
C.电子数为6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4
17.下列有关符号中数字意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2Cu中的“2”表示两个铜原子
B.2H中的“2”表示两个氢分子
C.3H2O中的“2”表示一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D.O2中的“2”表示两个氧原子
18.在H2、H2O、H2SO4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
A.2个氢原子 B.1个氢分子 C.氢元素 D.2个氢元素
19.在CO和CO2两种物质中,错误的结论是( )
A.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相同数目的分子中含有相同的碳原子数
D.CO和CO2中氧元素质量相等时,CO和CO2的质量比为11:14
20.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 )
A.一定是纯净物 B.一定不是化合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一定是单质
21.下列化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的一组是( )
A.CH4 B.C6H6 C.C2H6 D.C3H8
22.质量相同的SO2和SO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原子个数比2:3 B.硫元素的质量比为1:1
C.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 D.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5:4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44分)
1.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⑴氦气 ⑵2个水分子 ⑶氯化钠
⑷2个氮原子 ⑸氮元素 ⑹2个氮分子
⑺氮气 ⑻五氧化二磷
2.已学过构成物质的粒子有 、 等。如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锌是由 构成。
3.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 和核外 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 和
两种粒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上。元素是具有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4.用化学式表示下列反应,并指出基本反应类型
⑴碳的空气中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
⑵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
⑶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基本反应类型
⑷加热碱式碳酸铜 基本反应类型
5.用有关序号回答下列问题:在(1)氧化镁(2)铁粉(3)冰水混合物(4)河水(5)液氧(6)高锰酸钾(7)粗盐(8)空气八种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属于氧化物 属于化合物 属于混合物 。
6.液晶是一类新型材料,广泛用于电子仪表产品等。MBBA是一种研究较多的液晶材料,其化学式为C18H21NO
⑴MBB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⑵MBBA中含有 种元素;1个MBBA中含有 个原子。
7.已知氨气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浓氨水具有挥发性。
现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中,放在试验台上(如图)
(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管口棉花上(10-15滴),
则A的名称是
(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
这一实验说明了 。
8.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了以下探究。请填写下列空格:
⑴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 .
⑵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图)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⑶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石蜡中一定含有 、 元素。
9.在硫的氧化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则此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0.相同质量的氢气和氧气中所含分子个数比为 ;相同分子个数的氢气和氧气,其质量比为 。
三、推断题(每空1分,共6分)
有A、B、C、D四种元素,已知A元素的原子中不含中子,B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的非金属元素,C元素的单质能在B元素的单质中充分燃烧,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D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自燃。
(1)则四种元素分别是(填元素符号)A B C D
(2)写出C单质在B单质中燃烧的化学表达式
实验现象
四、计算题(共6分)
1.根据碳酸氢铵(NH4HCO3)的化学式计算
(1)各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
(2)多少克的NH4HCO3中含14克的氮元素?
2.人体缺钙易产生“骨质疏松症”,每天服用某种钙片5片,可补充钙元素0.4g。已知该钙片的有效成分是葡萄糖酸钙[化学式为(C6H11O7)2Ca],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葡萄糖酸钙的元素有哪几种?
(2)若每片钙片的质量是1g,则该钙片中含葡萄糖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