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试题
本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量:H—1 Cl—35.5 O—16 Cu—64 Fe—56 Zn—65
Mg—24 Al—27 C—12 Na—23 N—14 Ag—108
第I卷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间,每小题 2分)
1. 下图所示的四种变化中,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2.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探索太空,都离不开材料。下列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A.合成纤维 B.铝合金 C.钢筋混凝土 D.陶瓷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蒸馏水 B.洁净的空气 C.鲜橙汁 D.澄清石灰水
4.甲醛R在氧气中燃烧的反应为R+O2 点燃 CO2+H2O,则甲醛R中
A.只含有碳、氢元素 B.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有氧元素
C.一定含有碳、氢、氧元素 D.都有可能
5.在化学课堂上,老师用排水法收集了一瓶气体,正放在桌面上,如图。你猜想该气体是
A.H2 B.O2 C.CO2 D.NH3
6.30OC时,10g水中最多可溶解5g甲物质,60OC时100g水中最多可溶解60g乙物质,则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是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判断
7.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
A.食盐水 B.石灰水 C.雪碧 D.白醋
8.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工业等,已知Si元素的化合价与C类似。请问氮化硅中氮的化合价是
A.-3 B.+3 C.+4 D.+5
9.某饮料的配料表如下:纯净水、蔗糖、苹果汁、维生素C、乳酸钙。此饮料不含的营养素是
A.糖类 B.维生素 C.水 D.油脂
10.下列气体中,不能用氢氧化钠固体干燥的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氢气 D.氮气
11.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B C D
12.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补铁酱油等,说明化学与人的健康密不可分。这里的碘、氟、钙、铁是指
A.单质 B.分子 C.元素 D.原子
13.小兰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时,发现进入集气瓶里的水的体积远大于集气瓶容积的1/5,针对这一事实,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A.没有预先检查装置气密性
B.取用红磷的量太多
C.实验时忘记事先夹紧止水夹
D.实验后未等瓶内气体冷却,就打开止水夹
14.中国环境标志是
15.“市民利益无小事,食品安全是大事”。下列做法不会导致食品对人体有害的是
A.用工业用盐腌制“咸酸菜”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鲜产品
C.牛奶经工业发酵后得到的酸奶 D.食用霉变的大米、花生
16.芬太奴是强有力的麻醉剂,在军事上作为“非致命武器”曾被用作解救人质,其化学式为C20H24N2O,下列关于芬太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芬太奴的每一个分子中含有46个原子
B.芬太奴是国际禁用的杀伤性武器
C.芬太奴是由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D.芬太奴中碳、氢、氧、氮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0:12:7:8
17.农业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下列方法能配制出该选种溶液的是
A.14g10%的氯化钠溶液和1g氯化钠 B.10g8%的氯化钠溶液蒸发4g水
C.16g20%的氯化钠溶液和5g水 D.4g氯化钠和16g水
1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下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④⑤①②③ 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 D.②①④③⑤
19.过量的Mg、Zn、Fe三种金属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反应,放出H2的质量w与时间t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
20.小阳、小安、小璐、小逸四位同学为了探究“盐酸中哪种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分别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B.小安:
C.小璐:
D.小逸:
第I卷 (选择题 共4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答案 |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 化学基础知识(本题共包括4小题,共15分)
21.(4分)写出下列粒子或物质的符号(“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1)四个硫酸根离子______ (2)五个氮气分子_____
(3)单质铁__ __ (4)
22. (6分)从H、O、C、Ca 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一种物质,并用化学式填空:
①溶于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气体是_______;
②最简单的有机物是_________;
③属于酸的是_______;
④属于碱的是_________;
⑤属于盐的是____________;
⑥常温下与水接触能放出大量的热的物质是___________。
23.(5分)右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认真观察后,回答下列问题:
(1) 0℃时,A的溶解度 B的溶解度(>、<、=);
(2)若A、B可分别表示KNO3和NaCl中的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则 能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A、B);
(3)若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
① ;② ;③ 。
三、 化学、生活、探究(本题共包括4小题,共25分)
24. (5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湿法冶金的国家,也是最早发明黑火药和造纸术的国家,还是最早利用天然气的国家……。根据初中所化学知识,按以下要求填写(1)—(3)项,并以此为例,填出类似的(4)—(6)项“化学之最”:
(1)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是 原子 ;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6分)为了验证Cu、Zn、Fe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下列探究,请你一起参与他们的活动:
提出假设:对于如何选择化学试剂问题,他们各抒己见。
(1)甲同学认为,应选的试剂是:Zn、FeCl2、Cu;
(2)乙同学认为,应选的试剂是:ZnCl2、Fe、CuSO4;
(3)丙同学认为,只要分别将Cu、Zn、Fe投入稀盐酸中,根据它们产生的不同现象,同样也可以验证它们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你认为,他们选择试剂的方案中,可行的有 。(填以下序号)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查阅资料:(1)不同的金属,活动性是不同的;有的金属能与酸起置换反应,有的则不能。(2)在相同条件下,金属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的速度越快。
实验探究:他们各自按自己选择的试剂进行探究。
(1)甲同学发现,把Zn、Cu分别投入FeCl2溶液中,只有 的表面才有黑色固体析出。
(2)乙同学发现,把Fe分别投入ZnCl2和CuSO4溶液中,只有在 溶液中Fe的表面才有固体析出。
(3)丙同学将Cu、Zn、Fe分别投入稀盐酸中,也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丙观察到的现象是:Cu的表面 (有、没有)气泡产生;丙同学所说的不同现象是指 。
实验结论:他们充分交流后,发现得出的结论相同,即Cu、Zn、Fe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
26.(6分)请用六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类物质)区别氢氧化钙和稀硫酸两瓶无色溶液,只需写出试剂。
方法序号 | 所用试剂 | 方法序号 | 所用试剂 |
1 | 4 | ||
2 | 5 | ||
3 | 6 |
27.(8分)【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 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 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化学方程式) ;产生的实验现象 ,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 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
四、化学计算(本题共包括2小题,共14分)
28.(7分)钠元素在人体内可起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正常兴奋和细胞的通透性等作用。若缺乏,将导致肌肉痉挛、头痛等;若过量,将导致水肿、高血压、贫血等。假设钠元素全部来源于食盐(NaCl)。
(1)每位成人每天正常摄入食盐的质量约为5g,试计算每人每天摄入的钠元素的质量。
(2)某病人因为食盐的摄入量不够,需静脉输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NaCl的质量分数为0.9%,密度约为1g/mL)来补充食盐。他每天应补充NaCl约2.7g,则每天需输入生理盐水多少毫升?
(3)某卫生部门对一批生理盐水进行质量分析。取这种生理盐水250mL,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充分反应最终得到14.35g沉淀,试通过计算判断这批生理盐水是否符合医用标准。(AgNO3 + NaCl===AgCl↓ + NaNO3)
(注意:①假设生理盐水中其他物质不与AgNO3溶液反应;②生理盐水的体积近似等于其中溶剂水的体积;③水的密度设为1g/mL;④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9.(7分)已知某氯化钠样品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某课外小组对其成份进行实验测定。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质量为25g):
甲 | 乙 | 丙 | |
烧杯+稀盐酸质量 | 75g | 65g | 65g |
加入氯化钠样品质量 | 4g | 4g | 5g |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质量 | 78.56g | 68.56g | 69.56g |
回答问题:
(1) 同学取用的稀盐酸和样品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计算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五、选做题(本题共包括2小题,你只需任选其中一题完成,如两题全做,按第30题计分,本题共6分)
30.如下图所示中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分别是稀盐酸、碳酸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钠四种溶液和木炭、锌、二氧化碳、氧化铜,凡用直线相连的两物质间均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且F中含有氢元素。(部分反应的条件已略去)
(1)试推断出下列物质:C__________、D_________、G____ ____、H________ 。
(2)写出A和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根据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回答问题。其中化合物A为黑色固体,化合物C由两种元素组成。
|
|
![]() |
化合物C
的水溶液 加热 单质乙
![]() | ![]() |
(1)写化学式:单质乙 ,化合物A ,化合物B ,化合物D 。
(2)写出化合物A和单质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