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年段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05.8
班级 姓名 号数 成绩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一、 选择题:(每题仅有一个最佳答案,各2分,把答案写在以上表格中)
1、下列属于同种物质的是 ( )
A.镁和氧化镁 B.铁和铁锈 C.冰和水 D.金刚石和石墨
2、下列变化中,属化学变化的是 ( )
A、在低温加压下,空气变为液态空气 B、常温时把氧气与空气混合
C、加热水变成水蒸气 D、白磷自燃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蕴藏着巨大的能量。
B.破坏高空臭氧层的气体是液态氮气。
C.将垃圾直接倒人河流中,让水冲走,保护环境。
D.物理变化一定有形状的改变。
4、一辆客车夜晚行驶在公路上,发现油箱泄漏,车厢里充满了汽油的气味,这时应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
A、洒水降温溶解汽油蒸气
B、开灯查找漏油部位
C、让车内的人集中到车厢后部
D、打开所有车窗,严禁一切烟火,疏散乘客
5、生活中的下列物质,易溶于水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 B、蔗糖 C、植物油 D、木炭
6、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玻璃破裂
B、车胎漏气
C、煤气燃烧
D、空气液化
7、下列各组物质颜色相同的是 ( )
A.氧化镁和镁 B.炭粉和氧化铜
C.铁和铁锈 D.铜丝和铁丝
8、下列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煤的燃烧
B、冰的融化成水
C、蜡烛燃烧
D、食物变质
9、有关仪器刻度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量筒上端的刻度数比下端的刻度数小 B、量筒上端的刻度数比下端的刻度数大
C、托盘天平标尺的“0”刻度在中间 C、托盘天平标尺的“0”刻度在右边
10、下列描述是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
A、易挥发
B、易燃烧
C、易氧化
D、难分解
11、氮气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化学性质的是 ( )
A、常温下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
B、在低温高压下能变成无色液体或雪状固体
C、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条件下,能与氢气作用变成氨气
D、极难溶于水
12、厨房中的炒菜锅最好用( )。
A.铝锅 B.不锈钢锅 C.铁锅 D.铜制锅
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工业酒精可用去水法制成饮用酒 B、碳素墨水可用于书写档案资料
C、使用加碘食盐可防碘缺乏病
D、天然气是当今最重要的气体燃料
14、在中央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时,十分强调在开发的同时要保护西部的生态,要开发和生态保护同步进行,在开发的同时还要改善西部生态。下列观点中不代表我国政府观点的是
( )
A、人类是可以处理好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的
B、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可持续的发展
C、人类的发展不一定就会造成生态的破坏
D、人类在发展的同时,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却不能改造生态环境
15、下列有关实验中的用量都是未说明的,其中取用正确的是( )
A、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B、固体一般为1~2 g
C、液体一般不超过其容积的1/3 D、液体一般为1~2滴
16、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家庭自制冰块 B.牛奶变酸
C.花生长霉 D.糯米酿酒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有 ( )
A、颜色变化
B、气体、沉淀或水生成
C、放热、发光 D、新物质生成
18、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
A.燃烧时发出耀眼的光 B.燃烧时放出大量热
C.燃烧后变成白色固体 D.镁条燃烧后最终消失
19、自然界中物质是千变万化的。下列自然现象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露水消失 B、苹果腐烂 C、火山爆发 D、酸雨形成
20、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 ( )
A.数字计算 B.化学实验 C.逻辑推理 D.物体的测量
21、下列仪器中,具有溶解固体、配制溶液和加热较多液体三种用途的是( )
A、试管 B、量筒 C、集气瓶 D、烧杯
22、结合生活知识,下列各项中你认为属于伪科学的是( )。
A.基因工程的发展,羊等一些动物可以被克隆
B.汽车尾气排放的有害物质可以消除
C.超导材料可用于磁悬浮列车
D.水可以变成石油
23、①加热试管前擦净试管外壁的水;②给烧杯加热要垫上石棉网;③使用试管给物质加热进行预热④试管加热时底部不能跟灯芯接触。上述操作具有的共同目的是 ( )
A. 充分利用热能 B.防止容器破裂
C.有利于反应进行 D.加热时温度高
24、正确量取液体,应选用的一组仪器是
(
)
①100ml量筒 ②
量筒
③
量筒
④ 胶头滴管
A. ③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④
25、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中错误的是 ( )
A.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时要使用漏斗,且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
B.不能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但可以用漏斗添加,这样就可以防止着火
C.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要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使试管内的液体受热均匀
D.酒精灯不用的时候要盖上灯帽,熄灭酒精灯一定要用灯帽盖灭
2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绿色化学”是指与绿色植物有关的化学
B.人类利用化学知识合成了许多物质
C.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手段
D.化学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7、有一瓶工业酒精和食盐水,区分它们最简单的化学方法是 ( )
A.品尝味道 B.闻气味
C.取少量点燃 D.观察颜色
28、2003年3月20日美英联军攻打伊拉克,轰炸巴格达,发生了一种变化,其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
①房屋倒塌 ②油井燃烧 ③飞机被导弹击中而爆炸 ④玻璃碎片纷飞
⑤导弹钻入地下30m爆炸炸掉多个地下防空洞
A.只有②③ B.②③⑤ C.只有①③ D.只有②④
29、化学变化区别于物理变化的标志是 ( )
A、有气体放出或有沉淀的变化 B、有发光发热的变化
C、物质的状态及颜色的变化 D、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30、读量筒里液体的体积数,其正确的是 ( )
A B C D
二、填空题 (21分)
1、(2分)化学变化经常伴随的现象是:______,_____,变色,放出______,生成_____等。
2、提供几个化学符号: 锰—Mn, 铁—Fe, , 锌—Zn, 氢—H;
你能写出: 氧化镁_______, 二氧化锰 ,
四氧化三铁_________, 氧化铜 .
3、在铜的化学性质探究中,我们学到了有关物质化学性质探究的基本步骤:
( )→假设与预测→( ) →( )→表达与交流 →拓展与迁移
4、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填编号)。
①禁止在人口密集地区燃放烟花爆竹 ②大量植树造林 ③禁止使用含铅汽油
④一次性塑料杯、方便袋的大量使用 ⑤禁止使用煤、石油
5、从下图中选择相关的适合仪器,将其编号写在相应的空格处(每空2分)。
a b c d e f g h
(1)取用碳酸钠粉末用 ,(2)镁带燃烧要使用 。
6、下图为液体药品取用的示意图,仔细观察,回答下列问题,(每小问3分):
(1)细口瓶的瓶塞应 放在桌上,原因是 。
(2)手握细口瓶倾倒液体时,标签要朝 ,原因是 。
(3)倾倒液体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缓缓倒入,原因是 。
(4)倒完液体后要立即 ,并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 。
7、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确认,长期或大量摄入铝元素对人体的大脑和神经系统将造成损害,建议限制能导致人体摄入铝元素的各种应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些受限制的应用可能包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金属铝箔来大量包装糖果,到市场上出售;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 (19分)
1.酥脆的饼干在打开密封包装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什么物质?请你结合生活经验,另举一例说明空气中含有这种物质。 (3分)
2.对蜡烛及其燃烧进行探究。(1)取一支蜡烛,用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到水中,可以观察到蜡烛 ,结论是 。(2)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 层,最明亮的一层是 ,用一根木条横放在蜡烛的火焰中间,过约1秒钟后取出,可以看到 变黑,(3)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且干燥的烧杯,可以看到烧杯内壁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可以看到 ,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 和 ;
(4)有些蜡烛生产厂商宣称自己的产品是“不流泪的蜡烛”,即蜡烛熔化后不会流下,你相信吗?说明原因
。 (3分)
3.下列水的变化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各是哪些?用序号表示。
![]() |
发生物理变化是
化学变化是
4.为了分析我市“市民广场“的空气质量,现需要一瓶市民广场的空气,请你用简单合理的方法来收集。 (3分)
四、附加题:(10分)
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燃烧的条件。
请帮小明将未完成的实验报告填写完整:
设计并进行实验 | 实验分析 | |||
实验步骤 | 设计意图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用镊子分别夹取 一根小木条、一个小石子在酒精灯上加热 | | 燃烧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可燃物才能燃烧 |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个蘸有水、一个没蘸水的小棉花团,放到酒精灯火焰上,片刻。 | | 燃烧与温度的关系 | 没蘸水的小棉团燃烧 蘸水的小棉团不燃烧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玻璃杯罩住 |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玻璃杯内蜡烛很快熄灭了 玻璃杯外蜡烛仍燃烧 | __________ __________ |
得出结论:燃烧需要三个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三年段第一章检测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C | D | A | D | B | C | B | B | B | A | C | C | A | D | A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A | D | C | A | B | D | D | B | A | B | A | C | B | D | C |
二、 填空题:
1、发光、放热、气体、沉淀;
2、 MgO, MnO2, Fe3O4, CuO;
3、 发现和提出问题、 实验和事实、 解释和结论;
4、 ①②③;
5、 g、 f,h;
6、 (1)倒, 防止试剂被污染;(2)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3)防止液体倒出试管外; (4) 塞上瓶塞,向外;
7、 用金属铝作的易拉罐装啤酒饮料等;用金属铝作成炊具;
三、 简答题
1、水蒸气,从冰箱中取出干的玻璃杯,一会儿,表面出现水雾;
2、浮在水面上,蜡烛密度比水小;三,外焰,接触火焰部分的木条两端变黑;水雾出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水;不相信,蜡烛燃烧之前必须先熔化,熔化成液体后就会流下;
3、①②⑤ 、 ③④;
4、把集气瓶装满水,带到广场后把水倒掉,一会儿后,盖上瓶塞带回即可;
四、 附加题:
木条燃烧了,石子不燃烧; 燃烧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罩住的燃烧一会儿就熄灭,未罩住的不熄灭; 燃烧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