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科学试卷 - 初中一年级科学试题 - 正文*

地形的缓慢变化练习(2)

2014-5-11 0:37:20下载本试卷

课题:地形的缓慢变化练习(2    课型:新授         课时:2

执笔:厉辉         审核:戚国万        

教学目标】

①过程、方法与能力目标:通过地形与等高线之间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制作模型和画等高线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

②知识技能目标:知道绘制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并绘制一幅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根据等高线的特点识别简单的等高线地形图。能举例说明等高线地形图在生活和生产中的用途,了解地形类型的特点。

【重点与难点】

重点:等高线的绘制和等高线地形图的识读。

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课前准备】

1、地球的陆地表面由山地、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等地形共同构成。根据你的经验和给出的地形特点,回答下列问题:

(1)海拔在200米以下,地表平坦_____________

(2)四周高山环绕,中间低平___________

(3)相对高度大,陡坡顶尖,连绵起伏__________

(4)相对高度不大,坡缓顶圆_________

(5)海拔很高,一般在1000~2000m以上,地表起伏不大__________

2、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然后把高度________的点,用平滑的________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

3、每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________,每两条相邻的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________。(填

“相同”或“不同”)

4、不同高度的等高线________交叉。(填“会”,“不会”)

5、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__________高度,也叫做________。某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_____________高度,也称“高差”。

6、等高线图如右图所示,

A点的高度是________B点的高度是________

A、B两点的高度差是_______

图中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________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_________

7、关于等高线地形图,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不一定相同

B.不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度一定不相同

C.等高线密的地方,地形比较陡峭

D.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度差一般不同

8、请同学们判断,下列特征各是等高线中表示的何种地形?(填山谷,山顶,山脊,鞍部,陡崖)

一段闭合的曲线,从内到外数字依次递减。(    )

两个山峰间的地方,简单说就是两个山峰被同一条闭合曲线围住中间空白的地方。(   )

等高线向低处凸。(   )

等高线向高处凸。(   )

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的地方。(    )

9、如右图所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与P点等高的点是(    )

【自我评价】

9、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度已经测出,约为8844米,而泰山的主峰海拔为1545米,那么珠穆朗玛峰相对于泰山的高度是________米。

10、经过某地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地方凸出,它的地形是_________。

11、图1所示,A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____,B的海拔是_____________,A、B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______。

       

 

图1                   图2

12、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有甲、乙两队准备登山。甲队从B出发,乙队从C出发,均向山顶A攀登。则:

①________队走过的路程较长;

②________队攀登的山坡较陡;

③两队选择的路线各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甲队攀登的高度约为_______米,乙队攀登的高度约为________米;

13、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848米,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海拔为-11034米,它们两者的相对高度为(  )

  A.2186米            B.8848米

  C.11034米           D.19882米

14、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脊②山谷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巩固提高】

15、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

(1)填写字母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乙山顶比甲山顶高_________。

(3)图中是否有山崖存在?若有,请用字母E

在图中标注出来。

(4)A、B、C、D地形部位中,能发育成河流的

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