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科学试卷 - 初中一年级科学试题 - 正文*

七年级科学土壤系列练习2

2014-5-11 0:37:22下载本试卷

初中《科学》系列练习

初一(下) 第四章 土壤 (B卷)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 姓名 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取质量相同的砂土、粘土和壤土,分别放入大烧杯中加水搅拌,其中颗粒沉降最慢的是(  )

A、砂土    B、粘土   C、壤土

2、在农业措施中,施肥有利于增加土壤中的(  )

A、矿物质   B、腐殖质  C、水分   D、空气

3、一般土壤肥力较大的土壤具有较多的(  )

A、矿物质  B、腐殖质  C、水分  D、空气

4、表示原始土壤形成的是(   )

A、岩石风化         B、最低等生物出现  

C、有地衣、苔藓植物出现   D、森林和草原的出现

5、占土壤固体物质质量约95%的是(  )

A、矿物质   B、腐殖质  C、水分   D、空气

6、在自然条件下,最适合作物生长的土壤是(  )

A、砂土    B、粘土   C、壤土

7、下列关于粘土叙述正确的是(  )

A、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差    B、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好

C、通气性能差,保水性能差    D、通气性能好,保水性能好

8、关于长期单一使用化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矿物质得到补充    B、保持土壤持续较高肥力  

C、腐殖质得到补充    D、会使土壤越来越肥沃

9、关于植物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只要是植物的根就能把土壤颗粒紧紧地粘在一起

B、植物的树冠能减缓雨水对土壤的冲击

C、茎叶能减缓土壤的腐殖质的形成

D、开荒种地,种植农作物能减小风力对土壤的侵蚀

10、不属于加速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是(  )

A、长期开荒种地   B、过度放牧  C、打坝淤地  D、过度伐木

11、塑料地膜有利于(  )

A、土壤渗水透气      B、作物根系生长  

C、保持土壤温度      D、机械作业

12、下列防治土壤污染的措施中,错误的是(  )

A、控制和消除工业“三废”的排放

B、控制化学农药的使用

C、合理使用化学肥料

D、绝不允许处理后的污水灌溉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土壤是经过漫长的            过程才逐渐形成的。

2、我省靠近海边的土壤不适合种植水稻,一般种植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试从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可得出               的观点。若从土壤的多种利用角度,你得到什么启示              

3、2002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但要初步治理仍需半个世纪的时间。此事实可说明:

                                 

                               

4、在不同土壤的水分状况活动中,水分中水流出的速度最慢的是    

5、壤土中        的比例适中,土壤     和保持    性能      ,有利于植物的良好生长。

6、经过草地和裸地的水土流失活动,我们可以知道      对土壤有重要的保护作用。还可以知道在相同植被的情况下,倾斜度越大,水土流失将越     

7、研究发现二恶英含量在土壤,植物和动物体内呈逐级升高,这属于污染物在生物体中的      现象。土壤中的污染物尽管含量低于食用安全标准,可仍会危害生物和人类健康,这主要通过                 

8、土壤一旦被污染,治理就很困难。防治土壤污染必须贯彻       ,控制和消除                 

9、例举除生活垃圾、农药、化学肥料、生活和工业污水以外的两例土壤污染物                       

三、综合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土壤组成的和土壤的形成过程,想出改善土壤肥沃程度的两种方法。

2、为什么说灌溉土壤水的PH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土壤污染?

3、利用普通花盆、沙子、土壤及生活垃圾,设计实验探究哪些垃圾可能被自然降解,哪些垃圾不能被自然降解?

第四章  B卷

一、选择题

1、B  2、A  3、B  4、C  5、A  6、C  7、B  8、A  9、B 

10、C  11、C  12、D

二、填空题

1、岩石风化  生物积累

2、植物生长依靠土壤  根据不同土壤,开展种植多种经济作物

3、我国水土流失严重  土壤被破坏后短时间内很难恢复

4、粘土

5、砂粒  粘粒  土壤通气和水分  良好

6、植物 严重

7、富集  食物链

8、预防为主   土壤污染源

9、二氧化硫   重金属

综合题

1、略

2、略

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