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让我们来做数学(1)
一、预习尝试题
1、动用高斯速算计算:
(1)1+2+3+……+50; (2)1+3+5+……+99
2、如图是台阶侧面的示意图,如果要在台阶上铺地毯,那么至少要买多少米?每平方米地毯30元,则需要多少元?
3、国庆节,小兵和父母一出去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大人八折,小孩半价。而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大人小孩一律七五折。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请问小兵家应选择哪一家旅行社?
二、课堂练习
1、计算
(1)2+4+6+……+100; (2)3+6+9+……99;
(3)19+299+3999+49999(你能巧算吗?)
2、如下两个图形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运用加、减、乘、除和括号使下列各组数的运算结果等于24。
(1)2,8,9,11; (2)5,5,5,1。
4、找规律,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1)1,4,8,13,( ); (2)2,2,4,6,10,( )
(3)2,6,12,20,( )
5、某人想进公司工作两年,这时有甲、乙两家公司正在找人,两家公司招聘的条件相同,只有工资待遇不同。甲公司年薪10000元,每年加工资200元。乙公司半年薪5000元,每年加工龄工资50元。请你帮他选择哪家公司?
6、国庆节,小兵和父母一出去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大人全价,小孩半价。而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大人小孩一律八折。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
(1)请问小兵家应选择哪一家旅行社?
(2)如果小兵家是四口之家,又应选择哪一家旅行社?
1.2让我们来做数学(2)
一、预习尝试题
1、(1)如图所示的3*3的方格的图案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呢?
(2)如果换成4*4的方格图案呢?
(3)从(1)、(2)题的结果,归纳猜想得:在n*n的方格图案中正方形的总个数为:
2、红星商店卖出两件商品,每件都卖30元,其中一件赚20%,另一件亏20%,卖出这两件商品是赚钱还是亏本?若赚,赚多少?若亏,亏多少?
3、将3-11这9个连续的自然数填入右图所示方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之和等于21。
二、课堂练习
1、若,
则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由此计算…+
_______________.
2、用火柴按下图方式搭三角形:
填写下表
三角形个数 | 1 | 2 | 3 | 4 | … | 10 | … | n |
火柴的根数 | … | … |
3、某市商场搞促销活动,购物不超过200元不给优惠;超过200元而不足500元优惠10%;超过500元的,其中500元按9折优惠,超过部分按8折优惠。某人两次购物分别用了134元和466元,问:(1)此人两次所购物品不打折值多少钱? (2)在这次活动中他节省了多少钱? (3)若此人将两次的钱合起来购同一商品是否更节省?说明理由。
4、如图,已经填入了1至16这16个数中的一些数,请将剩下的一些数填入空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的和都为34。
2 | 3 | ||
5 | 8 | ||
9 | 12 | ||
14 | 15 |
1.2让我们来做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1、能在数学活动中,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2、通过做数学,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数学中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方法。
3、通过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初步训练,使学生初步形成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重点难点:1、鼓励学生在动手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探索规律,发展思维。
2、在生活实际问题中,灵活自主地运用数学知识,真正学以致用。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预习内容:课本第六页至第十一页。
预习要求: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完成预习尝试题。
二、例题讲解
1(1)如图所示的3*3的方格的图案中有多少个正方形呢?(2)如果换成4*4的方格图案呢?(3)从(1)、(2)题的结果,归纳猜想得:在n*n的方格图案中正方形的总个数为多少?
(首先从简单情况如手,请学生自己来数3*3的方格中边长为1、2、3的正方形分别有几个,得出答案为1+4+9,同样的方法得出(2)题的答案为1+4+9+16,然后请学生自己从1+4+9和1+4+9+16中探索规律,并归纳猜想出结论。)
2、动用高斯速算计算
(1)1+2+3+……+50
(2)1+3+5+……+99
(教师可用线条来给1—50这50个数字配对分组,使学生更直观、更清楚地看清计算的过程。)
3、国庆节,小兵和父母一出去旅游。甲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大人八折,小孩半价。而乙旅行社的收费标准是:大人小孩一律七五折。两家旅行社的基本价一样。请问小兵家应选择哪一家旅行社?
(实际生活问题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己讨论,得出结论。)
4、将3-11这9个连续的自然数填入3*3的方格中,使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各数之和等于21。
(请学生动手尝试,由他们自己来讲讲怎样想到的。)
三、课堂练习:见讲学稿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体会到数学知识是实际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通过做数学,感受数学中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方法,体会数学的趣味性。
五、作业布置:课本第十二页推荐问题1、2、3、4。
六、教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