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一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七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测试

2014-5-11 0:14:57下载本试卷

七年级数学暑假作业测试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20分)填在后面的表格中

1.已知,则应满足:A. B. C. D.

2.下列计算结果中正确的是:A. B. C.  D.

3.已知关于的方程产生增根,则的值为:A. 3 B. C. 2 D.

4.已知双曲线过点A(1,1),那么过A的直线经过:A.一、二、三象限B.一、二、四象限 C.一、三、四象限 D.二、三、四象限。

5.如图,A、B是函数的图像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任意

两点,AC平行于轴交轴与点C,BD平行于轴交

与点D,设四边形ACBD的面积是,则:A.

 B.  C.  D.

6.一架长的梯子斜立在一面竖直墙上,这时梯足距离墙底端,如果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那么梯足将外移:A. B.  C.  D.

7.将一张平行四边形的纸片折一次,使得折痕平分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则这样的折纸方法共有:A. 1种 B.2种 C. 4 种 D. 无数种

8.下列图形中,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圆 

B.矩形 C. 平行四边形 D. 等边三角形

9.如图:若将正方形分成个全等的矩形,其中上、下各排两个,

中间竖排如干个,则的值:A. 6个 B.8个 C.10个 D.12个

10.在课外活动课上,老师让同学们做了一个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等腰梯形的风筝,其面积为,则所用的竹条需要:A. B. C. D.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填空题(30分)

10.氢原子中电子和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用科学计数法表示为    

12.当     时,分式方程无解。

13.设反比例函数,()、()为其图像上的两点,若时,,则的取值范围是      

14.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两边长为12和5 ,则第三边的长为        

15.已知平行四边形 的周 长为40,对角线相 交于点,⊿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大2,则         

16.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两个相邻的角的度数比为,则较短的对角线的长为   

17. 如图,一牧童在A处牧马,牧童的家在B处,A、B处距河岸

的距离AC、BD的长分别是,且

天黑前牧童从A点将马牵到河边去饮水后,再赶回家,那么牧

童最少要走      

18.梯形上、下底长为6、8,一腰为7,则另一腰

取值范围是       

19.已知的平均数是,则数

的平均数是    

20.如图,把菱形沿对角线的方向移动到

菱形的位置:他们的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菱形面积的,已知,这菱形移动的距离长为   

二、解答题(70分)

21.(6分)化简求值:,其中

22.(6分)解方程:

 

23.(8分)如图所示,已知是⊿的高,

中点,的中点。求证:

24. (8分)某地上年度电价为元,年用电量为1亿度,某年度计划将电价调至元之间,经测算,若电价调至元,则本年度新增用电量(亿度)与元成反比;又当是,,求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5. (10分)如图,⊿中,上一动点(不与重合),

(1)求证: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2)若要使四边形为菱形,则应满足:            

(3)在(2)的条件下,若添加条件        时,四边形为矩型.

(4)在                 条件时,四边形为正方形.

26. (10分)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单位:岁)

    甲群:13,13,14,15,15,15,15,16,17,17;

    乙群:3,4,4,5,5,6,6,6,54,57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多少?中位数,众数呢?其中能较好反应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什么?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多少?中位数,众数呢?其中能较好反应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什么?

27. (10分)如图,在菱形中,∠,M为BC上一点,N为CD上一点。若⊿有一个角等于,试判断⊿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28. (12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中,∠,点P从起点D出发,沿DC、CB向终点B匀速运动。设点P所经过的线段长为,点P所经过的线段与线段AD、AP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1)求之间的关系式。

(2)根据图像,求的值最大时,的值为多少?并求出的最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