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期末试卷1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 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
2、如果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
=
3、在△ABC中,如果∠A=∠B=
∠C,则∠B=
4、如图1:∠1=∠2,需使△ABE≌△ACE ,还需
添加一个条件 (只需添加一个条件)
5、已知,则
6、如图2,AD=AE,AB=AC,CD与BE相交于F,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的对数为
7、在△ABC中,AB=6,AC=8,则BC边上的中线AD长m的取值范围
8、如图3,AE=AF,AB=AC,∠A=60°,∠B=24°,则∠BOE=
9、如图4,在△ABC中,AB=AC,BD=BC,AD=DE=BE,则∠A=
![]() |
10、三角形纸片ABC中,∠A=65°,∠B=75°,
将纸片一角折叠,使点C落在△ABC内(如图5),
若∠1=20°,则∠2=
二、 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下列等式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⑥ D、①④⑤
12、多项式因式分解后,正确的结果是( )
A、
B、
C、
D、
13、下列图形是全等三角形的有( )
①两个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③一边及这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④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⑤有两条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A、 1对
B、2对
C、3对
D、4对
14、如图6,下列四个条件:(1),
(2),(3)∠
=∠
(4)中,任取三个为已知条件,
余下一个为结论,则最多可以构成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
A 、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15、已知能分解成整系数的一次因式的积,则整数
的取值有( )个
A 、 2 B、 5 C、6 D、 10
16、若,则下列各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D、
17、已知能被
整除,则
为
(
)
A 、 0
B、 1
C、 D、 2
18、如图7,AB∥EF∥DC,EG∥BD,则图中与∠1互补的角有 ( )
A、 6 B、 5 C、 4 D、 2
19、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2和15
两部分,则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一定是 ( )
A 、10 B、11 C、10或8 D、10或11
20、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其中一边上的高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第三边所对的角关系是 ( )
A、相等 B、相等或互余 C、相等或互补 D、不确定
三、简答题:(21题24分,每题4分;22——25题每题7分,26题8分,共60分)
21、因式分解
(1)
(2)
(3) (4)
(5)
(6)
22、如图8,BC⊥AD,AB=BC,BF=BD,AF的延长线交CD于点E,求证:AE⊥CD
![]() |
23、已知:如图9,AB=CD,AD=BC,EF交DC于E,交AB于F,O为AC中点,求证:EO=FO
![]() |
24、求证:一个角的平分线平分其对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5、阅读下题及证明过程:
如图10,D是△ABC中BC边上中点,E是AD上一点,EB=EC, ∠ABE=∠ACE,求证:∠BAE=∠CAE
证明:在△AEB和△AEC中,
∴△AEB≌△AEC……………………..第一步
∴∠BAE=∠CAE…………………第二步
问上面证明过程是否正确?若正确,请写出每一步推理的依据;若不正确,请指出错在哪一步,并写出你认为正确证明过程。
26、如图11:在△ABC中,作∠BAC的平分线AD,
交BC于点D,作BC中点M,过点M作AD的平行线,交
BA的延长线于点E,交AC于点F
(作图工具不限,但作图要精确)
求证:(1)BE=CF
(2)
27、附加题:(不记入总分)
如图12:△ABC中,∠B=60°,∠A、∠C的平分线AD、
CE交于点F,试猜想AE、CD、AC三线段之间有着
怎样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命题、校对:汪子亮、潘红波、洪利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