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文化素质测试试卷
出卷人:王韶荣 审题人:陆伟林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一天早晨的气温是 -18ºC,上午上升了4ºC,晚上又下降了6ºC,则晚上的气温是__________ºC。
2、绝对值等于3的整数是__________。平方等于16的数是 。立方等于本身的数有 。
3、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有人。此数据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4、近似数11亿精确到 位,有 个有效数字。
5、一个两位数,若它的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是
,用含有
的代数式表示这个两位数是 。
6、x-2+(y+3)2=0,则yx= 。
7、在墙上固定一根木条,至少要钉 个铁钉,理由是 。
8、三条直线两两相交有 个交点。
9、已知线段AB=7厘米,在直线AB上截取AC=1.5厘米,则BC= 。
10、如图,点A、B、C、D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有 条直线,有 条线段,有 条射线。
11、已知数轴上的A点到原点的距离是3,那么在数轴上到A点的距离是2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
12、某商品的进价是400元,标价是600元,实际是以7折销售的,在这次交易中,商家的盈利是 元。
13、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每1小时分裂1次(由1个分裂成2个)。若这种细菌由1个分裂成32个,那么这个过程需经过 小时。
14、如图是小红用火柴搭的1条、2条、3条……“金鱼”,按此规律搭n条“金鱼”需要火柴 根。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B、正整数和负整数统称整数
C、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D、正有理数包括正整数和正分数
2、一种面粉的质量标识为“25±0.25千克”,则下列面粉中合格的有……………………………………………………………( )
A、24.70千克 B、25.30千克 C、25.51千克 D、24.80千克
3、下列各组代数式中,是同类项的一组是………………( )
A、与
B、
与
C、与
D、
与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射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 B、可以用直线上的一个点来表示该直线
C、射线AB也可以写成射线BA D、线段AB和线段BA是指同一条线段
5、在直线上顺次取A、B、C三点,使得AB=9cm,BC=4cm,如果O是线段AC的中点,则线段OB的长是…………………………………………………………………………( )
A、2.5cm B、1.5cm C、3.5cm D、5cm
6、下列各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一个无盖正方体的是 …………( )
![]() | ![]() | ||||||
![]() | |||||||
![]() | |||||||
A B C D
三、计算题(每题3分,共12分)
(1) (-4)+(+5)+(-10)+(+4)
(2) 2÷()×
÷(-5
)
(3) (―3―
+
)÷(-
) (4) (―1)5―(―3)2―(―32)
四、合并同类项(每题3分,共12分)
(1)x-(3x+y)+(x-5y) (2)3a―[8a―(5a―2c)]+2c
(3)6a2b+2ab-3a2b2+9a-3ba-4a2b2-6a2b
(4)先化简再求值:
3x2y―[2x2y―(2xyz―x2y)―4x2z]―xyz,其中x=-2,y=-3,z=1。
五、作图题(4分)
如图,已知点A、B、C、D,读下列语句并画图。
1、 画线段AB;
2、 连结AC、BD,交于点O;
3、 以B为端点,画射线BC;
4、作直线AD,交射线BC于点E。
六、探索与推断(3分)
观察下列各式的运算结果,归纳出来尾数字是5的正整数,它们的平方运算有何规律。请将总结出来的规律用自然数n表示成一个运算公式。
52=25 152=125 252=625 352=1225 452=2025 552=3025
七、已知,如图线段AB=8cm,C是AB上的一点,且AC=3.2cm,又知M是AB的中点,N是AC的中点,求MN的长。(5分)
八、“十一”黄金周期间,某校4名教师和10名学生组成旅游团,外出旅游,甲旅行社收费标准是:一律八折优惠,乙旅行社收费标准是:若4人买全票,其余人按七折优惠,这两家旅行社的全票价格均为每人300元;你认为应该去哪家旅行社较合算?(6分)
附加题:(共20分)
1、右图是若干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拼成的一个正方形,那么图中共有 个小长方形。(3分)
2、在一张挂历上,任意圈出一个竖列上相邻3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3分)
A.60 B.39 C.40 D.57
3、如图,这是一个由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你画出它的主视图与左视图。(3分)
4、观察按x的升幂排列的多项式1-3x2+5x4-7x6+……,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第1997和第2000项各是什么?(2分)
(2)它的第R和第R+1项各是什么?(R为正整数)(2分)
(3)当x=-1时,求它的前2003项的和。(2分)
5、数学课上王老师讲了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在公元3世纪用“割圆术”求得π的近似值是3.14后,出了一道计算题:“求+
+
+
+……的值”。李明经认真思考后很快得出了结果,请你写出他的解题过程。(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