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
HI,亲爱的同学,你好!今天是展示你才能的时候了,只要你仔细审题、认真答题,把平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松一点,相信自己的实力!
得分 | 评卷人 |
|
|
一、你一定能选对! (每题3分,共33分。每小题共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入下表相应的题号下面。)
1、下列现象是数学中的平移的是( )
A、秋天的树叶从树上随风飘落 B、电梯由一楼升到顶楼
C、DVD片在光驱中运行 D、“神舟”六号宇宙飞船绕地球运动
2、下列哪个度数可能成为某个多边形的内角和( )
A、2400 B、6000 C、19800 D、21800
3、长度为1㎝、2㎝、3㎝、4㎝、5㎝的五条线段,若以其中的三条线段为边构成三角形,可以构成不同的三角形共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4、如图,若AB∥CD,则之间的关系为( )
A、
B、
C、
D、
5、 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 B
C
D
6、生物具有遗传多样性,遗传信息大多储存在DNA分子上。一个DNA分子的直径约为0.cm.,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可表示为 ( )
A.0.2×10—6cm B. 2×10—6cm C. 0.2×10—7cm D. 2×10—7cm
7、多项式有:①;②
;③
;④
;⑤
;⑥
。以上各式中,形如
的形式的多项式有(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8、规定一种运算:a*b=ab+a+b,则a*(-b)+ a*b计算结果为 ( )
A. 0 B. 2a C. 2b D.2a b
9、方程的 正整数解为( )
A、
B、
C、
D、
10、a = , b =
, c =
,则 a、b 、c 的大小关系是
( )
A. a>c>b B. b>a>c C. b>c>a D. c>b>a
11、光线a照射到平面镜CD上,然后在平面镜AB和CD之
间来回反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55°,
∠3=75°,则∠2= ( )
A.50° B.55° C.66° D.65°
得分 | 评卷人 |
|
|
二、你能填得既快又准吗!( (每空3分,共30分.)
12、计算
13、在方程5x+3y-3=0中,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得 。
14、若是关于
、
的二元一次方程,则
,
15、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的长分别是3cm、7cm,则它的周长为 cm.
16、如果一个十二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相等的,那么这个内角的度数是 。
17、若为整数)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N=
。
18、若二元一次方程组
的解是二元一次方程
的一个解,那么a的值是
。
19、木工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变形常常想像右图中所示那样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板条(即图中的AB、CD两个木条),这样做的数学道理是 。
20、在日常生活中如取款、上网等都需要密码。有一种“因式分解”法产生的密码,方便记忆。原理是:如对于多项式,因式分解的结果是
,若取
,
时,则各个因式的值是:
,
,
,
于是,就可以把“018162”作为一个六位数的密码。对于多项式,取
,
时,用上述方法产生的密码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得分 | 评卷人 |
|
|
三、算一算,千万别出错!(共38分)
21、(本题满分10分)
(1) (2)
其中x=-2。
22、(本题满分10分)分解因式:
(1)
(2)
23、(本题满分8分) 已知的值。
24、(本题满分10分)解方程组
(1)
(2)
四、简答题:(共49分)
25、 (本题满分9分)画图并填空:
(1)画出图中△ABC的高AD(标注出点D的位置);
(2)画出把△ABC沿射线AD方向平移2cm后得到的△A1B1C1;
(3)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得BB1=
cm,AC与A1C1的位置关系是:
.
26、(本题满分9分)阅读下列文字: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图形,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时,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例如由图(a)可以得到.请解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b)中所表示的数学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画出一个长方形,使得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它的面积时,能得到
|

| ||||
| ||||
|
|
27、(本题满分16分)请阅读下列材料:
让我们来规定一种运算:,例如:
再如,
按照这种运算的规定:请解答下列各个问题:
(1)
(只填最后结果);
(2)化简
(3)x=
时,;
(4)求x、y的值,使(写出解题过程)。
28、(本题满分15分)如图,已知射线CB∥OA,∠C=∠OAB=1000,E、F在CB上,且满足∠FOB=∠AOB,OE平分∠COF。
(1)求∠EOB的度数;
(2)若平行移动AB,那么∠OBC:∠OFC的值是否随之变化?若变化,找出变化规律;若不变,求出这个比值;
(3)在平行移动AB的过程中,是否存在某种情况,使∠OEC=∠0BA?若存在,求出其度数;若不存在,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