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知识评价
姓名: 班级: 得分:
一、选择题(30)
1、不是由两直线平行直接得到的结论是 ( )
A、内错角相等 B、同位角相等 C、对顶角相等 D、同旁内角互补
2、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是130°,则它的底角等于( )
A、50° B、65° C、100° D、50°或65°
3、图1,在下列四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的是 ( )
|
4、下面的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
B、有一个内角是40°,另一个内角是100°的三角形;
C、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2:3:4的三角形;
D、三个内角的度数比是1:1:2的三角形。
5、一些小立方块堆成的几何体,如下图,则其主视图为 ( )
![]() |
A、 B、 C、 D、
6、已知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长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必定是( )
A、直角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年龄 | 13 | 14 | 15 | 25 | 28 | 30 | 35 | 其他 |
人数 | 30 | 533 | 17 | 12 | 20 | 9 | 2 | 3 |
7、在对某社会机构的调查中收集到以下数据,你认为最能够反映该机构年龄特征的统计量是( )
A、平均数 B、众数 C、方差 D、标准差
|
A、45m B、40m C、50m D、56m
9、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长分别为8和6,则斜边上的高为( )
A、2.4 B、4.8 C、1.2 D、10
10、图3,边长为1的立方体中,一只蚂蚁从A顶点出发沿着立方体的外表面爬到B顶点的最短路程是( ).
|

二、填空题(30)
11、图4是著名的上海“金茂大厦”,据你观察,
它更接近于何种几何体?
|
解:∵ (已知),
|
|
∴ (等量代换)
∴EF∥GH (理由: )
13、一地图上两条笔直的公路如图6所示,比例尺为1:,则这两条公路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km
14、在DABC中,AB=AC,ÐA=60°,则ÐB=_____ ____,DABC是__ _____三角形
15、在DABC中,如图7,AB=AC,ÐA=36°,BD平分ÐABC,则图中共有______个等腰三角形;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 |||||||
16如图8,在DABC中,已知∠B和∠C的平分线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若BD+CE=9,则线段DE的长为
17、如图9放置的两平面镜α,β的夹角为θ,入射光线AO平行与β入射到α上,经过两次反射后的出射光线O’B平行于α,则交θ= °
17、有六根细木棒,它们的长分别是2,4,6,8,10,12(单位:cm),首尾连结能搭成直角三角形的三根细木棒分别是
;
18、一个印有“神六发射成功”字样的立方体纸盒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与印有“六”字面相对的表面上印有 字
19、为了预防“禽流感”的传播,检疫人员对某养殖场的家禽进行检验,任意抽取了其中的100只,此种方式属 调查,样本是 ,样本容量是
20、如图10作一个长方形,以数轴的原点为旋转中心,将过原点的对角线顺时针旋转,使对角线的另一端点落在数轴正半轴的点A处,则点A表示的数是 ;这种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体现了 的数学思想方法。(将符合的选项序号填在横线上)
A、数形结合 B、代入 C、换元 D、归纳
三、解答题(40)
21、如图11,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上,以OD为一边画等腰三角形,并且使另一个顶点在直线a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多少个?(并用直尺与圆规找出相应的等腰三角形)
|
22、如图12,AB∥CD,∠B=610,∠D=,求∠1和∠A的度数(写出过程)
![]() |
24、某瓜农采用大棚栽培技术种植了一亩地的良种西瓜,这亩地产西瓜600个,在西瓜上市前该瓜农随机摘下了10个成熟的西瓜,称重如下:
西瓜质量(单位:千克) | 5.4 | 5.3 | 5.0 | 4.8 | 4.4 | 4.0 |
西瓜数量(单位:个) | 1 | 2 | 3 | 2 | 1 | 1 |
①这10个西瓜质量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和 ;
②计算这10个西瓜的平均质量,并根据计算结果估计这亩地共可收获西瓜约多少千克?(6分)
23、如图13,AC⊥BC,AD⊥BD,AD=BC,那么请你判断阴影部分图形的形状。
|
2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街路上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小时,如图,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面对车速检测仪正前方30米处,过了2秒后,测得小汽车与车速检测仪间距离为50米,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
![]() |
26、已知,如图,直线MA∥NB,
(1)若点P在直线MA与NB之间,你能得到∠APB=∠MAP+∠NBP这个结论吗?并说明你的理由。
(2)又若点P在两条直线MA与NB之外时,又会有什么结论?你还能就本题作出什么新的猜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