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轴对称》单元测试试卷

2014-5-11 0:16:12下载本试卷

            八年级上《轴对称》单元测试试卷

 姓名 ­­­­______     座号­­­­­_______       评价得分­­­­­_______

、填空(每小题3分共27分)

1.如果O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与AB的交点,那么    =    .

2.设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当点P在MN上运动时,PA,PB的长度都随之变化,但总保持    .

3、如果两个图形关于一条直线对称,则任何一对对应点的连线段都被这条直线__________。

4、下列英文字母:S,E,T,Q,U,R,A,N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有______________。

5、判断下列图形(如图14-6所示)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是的有______________(填序号)

1501

 
6、如果A(a-1,3),B(4,b-2)关于x轴对称,则a=______,b=_______.若关于y轴对称,则a=______,b=_______。

7、小强从镜子中看到的电子表的读数是          ,则电子表的实际读数是________。

8、如图,将长方形ABCD沿对角线BD折叠,使点C恰好落在如图C1的位置,若∠DBC=30º,

则∠ABC1=________。

9、如图是小明制作的风筝,为了平衡制成了轴对称图形,已知OC是对称轴,∠A=35º,∠BCO=30º,那么∠AOB=_______。

        

           8题                   9题

二、选择(每小题3分共27分)

10、下列图形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线段   B   角  C   正方形  D  有一个角是45º的三角形

11如图14-18所示,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1)(2)   B.(1)(3)   C.(1)(4)   D.(2)(3)

12如图14-19所示,下列图案中,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图14-19

A.(1)(2)   B.(1)(3)(4)   C.(2)(3)   D.(1)(4)

13如图14-22所示,下列四个图形中,对称轴条数最多的一个图形是(  )

14、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条

A    1    B   2   C     3    D  4

15、下列各对字母中,前后不能构成对称关系的有(   )对

① AA  ②  BB  ③ CC ④ EE  ⑤ HH  ⑥ LL

A   1   B   2    C   3     D   4

16、①正方形②等腰三角形③长方形④圆⑤等边三角形都是轴对称图形,按对称轴由少到多的顺序排列是(    )

A  ①③②⑤③  B ①②③④⑤ C ②③⑤①④ D ④①⑤③②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个

①线段的对称轴有两条②角的对称轴是角的平分线③两点关于连接它们的线段的中垂线对称④到直线MN的距离相等的两点关于MN对称

A    1    B   2   C     3    D  4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两点,则AD=BD,AE=BE  B  若PA=PB,则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C  若AD=BD,AE=BE,则直线DE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D  若PA=PB,则过P点的直线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三、解答下列各题(46分)

19如图14-9所示,已知△ABC和直线MN.求作:△A′B′C′,使△A′B′C′和△ABC关于直线MN对称.(不要求写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10分)

20、已知△ABC和直线MN,作出△ABC关于直线MN对称的图形。(5分)

   

21、如图是一个长方形的空地,要在空地上建一些正方形和圆形花坛,并是整个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请你在图中画出你的设计草图。(5分)

22在直线a上找一点C,使A到C后反弹到B (6分)

              

。B

          A 。

______________

                a

23 如图14-11所示,有一块三角形田地,AB=AC=10m,作AB的垂直平分线ED交AC于D,交AB于E,量得△BDC的周长为17m,请你替测量人员计算BC的长(10分).

24.某地有两所大学和两条相交叉的公路,如图14-32所示(点M,N表示大学,AO,BO表示公路).现计划修建一座物资仓库,希望仓库到两所大学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相等.(10分)

(1)你能确定仓库应该建在什么位置吗?在所给的图形中画出你的设计方案;

(2)阐述你设计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