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数学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10×3分)
1.如右图,AB∥CD,如果∠1是∠2的2倍,那么∠1等于( )
(A)60° (B)90° (C)120° (D) 150°
2. 下列各图中能折成正方体的是( )
3. 一天,小明的爸爸送给小明一个礼物,小明打开包装后画出它的主视图与
俯视图如图所示,根据小明画的视图,请你猜礼物是( )
A.钢笔 B.生日蛋糕 C.光盘 D.一套衣服
4.2、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体中,一只蚂蚁从A顶点出发沿着
正方体的外表面爬到B顶点的最短路程是( )
(A)3 (B) (C)2 (D)1
5. 等边三角形的对称轴有 ( )
A、1条 B、2条 C、3条 D、4条
6.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度是( )
(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
(C)第一次左拐130°,第二次左拐130°
(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年龄 | 13 | 14 | 15 | 16 |
人数 | 4 | 22 | 23 | 1 |
7.八年级(1)班50名学生的年龄统计结果如表所示,则此班学生年龄的众数中位数分别为( )
(A)14,14 (B)15,14
(C)14,15 (D)15,16
8.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种
①长方体、正方体都是棱柱 ②球体的三种视图均为同样大小图形
③三棱柱的侧面是三角形 ④直六棱柱有六个侧面,侧面为长方形
⑤圆锥的三视图中,主视图、左视图是三角形,俯视图是圆
(A)2 (B)3 (C)4 (D)5
9.等边三角形按顺时针旋转最少角度是( )图形与厚图形重合。
(A)30° (B)90° (C)120° (D)60°
10. 以下列各数为边长,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3,4,5 B、4,5,6 C、5,12,13 D、6,8,10
二、填空题(10×3分)
11.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
1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为6cm和8cm,则斜边上的中线长是 cm
13.已知两条线段的长为5cm和12cm,当第三条线段的长为 cm,这三条线段能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14.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它的周长分成15cm和6cm两部分,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长是 cm。
15.小明帮助父母预算11月份电费情况,下表是11月初连续8天每天早上电表的显示读数:
日 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电表显示读数 | 21 | 24 | 28 | 33 | 39 | 42 | 46 | 49 |
如果每度电费用是0.53元,估计小明家11月(30天)的电费是 元。
16、如图,要为一段高为5米,长为13米的楼梯铺上红地毯,则红地毯至少要
|

17、有一块田地的形状和尺寸如图所示,则它的面积为 。
18.桌上摆着一个由若干个相同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
其主视图和左视图如图所示,所以这个几何体最多
可以由___ _个这样的正方体组成。
19.如图,AB=AC, ∠A=36°,BD、CE分别平分∠ABC、∠ACB,则图中等腰三角形个数是______
20、下面是五届奥运会中国获得金牌情况的一览表.
第23届 洛杉矶奥运会 | 第24届 汉城奥运会 | 第25届 巴塞罗那奥运会 | 第26届 亚特兰大奥运会 | 第27届 悉尼奥运会 |
15块 | 5块 | 16块 | 16块 | 28块 |
在15,5,16,16,28这组数据中,众数是__ ___,中位数是_ ____.
三、解答题(共40分)
21.如图,直线AB∥CD,DE∥BC,若∠B=(2x+15)°,∠D=(65-3x) °,求∠1的度数。(4分)
22.下表是两个商场1至6月份销售“椰树牌天然椰子汁”的情况(单位:箱)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
甲商场 | 450 | 440 | 480 | 420 | 576 | 550 |
乙商场 | 480 | 440 | 470 | 490 | 520 | 516 |
根据以上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6分)
(1)甲、乙两个商场月平均销售量哪个大?(2)甲、乙两个商场的销售哪个稳定?
23.如图,AD是等腰三角形ABC的底边BC上的高,DE∥AB,交AC于点E,判断△ADE是不是等腰三角形,并说明理由。(5分)
![]() |
24.画出如图所示的几何体的三视图(6分).
25. (8分)如果一个长为10m的梯子,斜靠在墙上,梯子的顶端距地面的垂直距离为8m.如果梯子的顶端下滑1m,请猜测梯子底端滑动的距离是否会超过1m,并加以说明.
26、(8分)如图所示,已知 △ABC和△DEC是等边三角形.
(1) 请猜想线段AD和BE的大小关系;
(2) 证明你的猜想,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