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初二年级数学质量检测 学号 姓名
一、填空:2×18=36
1.
当k 时,函数是正比例函数,且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内;若一次函数y=(m2-1)x2+(m-3)x+m+1的图象不经过第三象限,则m的取值是
。
2.反比例函数的反比例系数为 ,当
<0时,图象位于第 象限。
3.已知图象与
的一交点为(a,b),那么另一个交点坐标为
。
4.一次函数与
轴、
轴的交点分别为A、B,若△OAB的周长为
,(O为坐标原点),则
。
5.一次函数的图象过点(-1,0),且函数值随着自变量的增大而减小,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关系式
;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位于第二、四象限内,那么满足条件的正整数k的值是
。
6一次函数中,
随
的增大而减小,且
,则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 象限。点A为直线
上一点,点A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相等,则点A的坐标为
。
7.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矩形OABC的顶点B(15,6),
直线恰好将矩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那么
。
8.点P是反比例函数上的一点,PD^
轴与D,则
△POD的面积 。
9.已知反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
的图象的一个交点的纵坐标是-4,则
。函数
的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
。
10.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交于A、B两点,A(-2,1),B(1,n),则①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分别为
,
;②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大雨反比例函数的值的
的取值范围是
。
11.请写出“命题: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此线段的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的逆命题
。
二、选择:3×10
1.在函数的图象上有三点A1(
),A、2(
),A3(
),已知
,则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2.一个矩形的面积是6,则这个矩形的一组邻边长与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
(A) (B) (C) (D)
3.已知反比例函数,当
<0时,
随
的增大而增大,那么一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 ( )
(A)第一、二、三象限 (B)第一、二、四象限
(C)第一、三、四象限 (D)第二、三、四象限
4.已知线段a、c(a<c),求作:Rt△ABC,使∠C=90°,BC=a,AB=c。作法是①以B为圆心,c为半径作弧,交CM于点A;②连结AB;③作线段BC=a;④过点C作CM^BC,垂足为C,作法的合理顺序为·· (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③①④② (D)③④①②
5.命题:①对顶角相等;②同角的余角相等;③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④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其中假命题的个数········································································· (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下列各条件中,不能唯一作出直角三角形的是····················································· ( )
(A)已知两条直角边 (B)已知两个锐角(C)已知一锐角及其邻边(D)已知一锐角及其对边
7.下列各句中,是命题的是····················································································· ( )
(A)作∠A的平分线AM (B)垂线段最长
(C)延长线段AB到C (D)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吗?
8.已知:如图1,点G是BC的中点,点H在AF上,动点P以每秒2cm的速度沿图1的边线运动,运动途径为:GC
D
E
F
H,相应的△ABP的面积
(cm2)关于运动时间t(s)的函数图象如图2,若AB=6cm,则下列四个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有······························································································ ( )
①图1中的BC=8cm;②图2中的M点表示第4秒时
的值为24cm2;③图1中的CD= 4cm;
④图2中的N点表示第12秒是的值为 18cm2。
(A) 1个 (B) 2个 (C)
3个
(D)4个
9.如图,三个正比例函数的图象分别对应的关系式是:(1);(2)
;(3)
,则
的大小关系是 ( )
(A)
(B)
(C)
(D)
10.将直线向左平移两个单位,所得直线方程为··········································· ( )
(A)
(B)
(C)
(D)
三、尺规作图题:4×2=8分
1.已知线段a,b,c,d,求作梯形ABCD,使得AB∥CD,且AB=a,BC=b,CD=c,DA=d。
(保留痕迹,不需写出作法)
2.已知∠A及∠A内一点P,分别在∠A的两边上作出点B,C,使得△PBC的周长最短。
![]() |
四、解答题:
1.两条直线l1:y=ax+b和l2:y=cx+5,学生甲解出它们的交点是(3,-2),学生乙因把c抄错而解出它们的交点是(),试写出这两条直线的解析式. 4分
2.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0,1)和点B(a,-3a),a<0,且点B在反比例函数
的图象上。
(1)求a的值; (2分)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它的图象;(3分)
(3)利用函数的图象,求当这个一次函数y的值在-1≤y≤3范围内相应的x的取值范围(2分) ;
(4)如果P(m,y1),Q(m+1,y2)是这个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两点,试比较y1 与y2的大小(1分)
姓名
3.小张骑车往返于甲、乙两地,距甲地的路程(km)与时间
(h)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①小张在路上停留 h,他从乙地返回时骑车的速度为 km/h。 (2分)
②小李与小张同时从甲地出发,按相同路线匀速前往乙地,到乙地停止。途中小李与小张共相遇3次。请在图中画出小李距甲地的路程(km)与时间
(h)的函数的大致图象。(2分)
③小王与小张同时出发,按相同路线前往乙地,距甲地的路程
(km)与时间
(h)的函数关系式为
。小王与小张在途中共相遇几次?请你计算第一次相遇的时间。(3次)
4.如图,直线与
轴、
轴分别交于点A、B,以线段AB为直角边在第一象限内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C,∠BAC=90°,如果在第二象限内有一点P(a,
),且△ABP的面积与△ABC的面积相等,求a的值。
(7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