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探究与整理

2014-5-11 0:16:42下载本试卷

§13.4 探究与整理

知识要点

  本章主要内容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应用.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1)一般三角形:①三边对应相等(SSS);②两边和夹角对应相等(SAS);③两角和一条边对应相等(ASA或AAS).

  (2)直角三角形:除一般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外,另外: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HL).

  3.角平分线性质定理: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角平分线判定定理: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典型例题

:如图,已知△ABC中∠BAC=90°,AB=AC,CD垂直于∠ABC的平分线BD于D,BD交AC于E,求证:BE=2CD.

  分析:要证BE=2CD,想到要构造等于2CD的线段,结合角平分线,利用翻折的方法把△CBD沿BD翻折,使BC重叠到BA所在的直线上,即构造全等三角形(△BCD≌△BFD),然后证明BE和CF(2CD)所在的三角形全等.

  证明:延长BA、CD交于点F

  ∵BD⊥CF(已知)

  ∴∠BDC=∠BDF=90°(垂直的定义)

  ∵BD平分∠ABC(已知)

  ∴∠1=∠2(角平分线的定义)

  在△BCD和△BFD中

  

  ∴△BCD≌△BFD(ASA)

  ∴CD=F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即CF=2CD

  ∵∠5=∠4=90°,∠BDF=90°

  ∴∠3+∠F=90°,∠1+∠F=9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

  ∴∠1=∠3(同角的余角相等)

  在△ABE和△ACF中

   

  ∴△ABE≌△ACF(ASA)

  ∴BE=C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BE=2CD(等量代换)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到三角形三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三角形( )

  A.三条边上的高的交点  B.三个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边上的中线的交点  D.以上结论都不对

2.如图1,△ABC中,AC⊥CB,CD平分∠ACB,点E在AC上,且CE=CB,则下列结论:①CD平分∠BDE;②BD=DE;③∠B=∠CED;④∠A+∠CED=90°.其中正确的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         (2)        (3)        (4)

3.如图2,已知点D是△ABC中AC边一点,点E在AB延长线上,且△ABC≌△DBE,∠BDA=∠A.若∠A:∠C=5:3,则∠DBE的度数是( )

A.100°  B.80°  C.60°  D.120°

二、填空题

4.△ABC中AB=AC,点D是∠BAC平分线上一点,且BD=2cm,则点D与点C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

5.如图3,∠ABC=∠ADC=90°,要证明△ABC≌△ADC,可补充条件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填写两组适合的条件即可).

6.如图4,△DEF由△ABC沿直线BC平移而得到的,则AB=______,CF=_______,∠A=_______.

三、解题题

7.如图,D、E是△ABC中AB、AC边上的点,且AD=AE,∠1=∠2,求证BD=CE.

8.如图,已知AB⊥AC于A,BD⊥DC于D,要想得到AC=BD,你认为需要补充什么条件?请说明你的理由.

9.如图,A、B两点分别位于池塘两侧,小亮用下面的方法测量A、B之间的距离: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A点和B点的C点,连接AC、BC,并分别延长至D、E两点,使DC=AC,EC=BC.那么量出DE的长就是A、B间的距离.请说明一下这样做的道理.

10.如图1,AD是△ABC的角平分线,DE和DF分别是△ABD和△ACD的高,求证:AD垂直平分EF.

答案:

1.B 2.D 3.A 4.2cm 5.AB=AD;∠BAC=∠DAC

6.DE;BE;∠D

7.先证△ABE≌△ACD得到AB=AC,再用等式性质证明BD=CE

8.比如:AB=DC或∠ABC=∠DCB或∠ACB=∠DBC

9.证△ABC≌△DEC 

10.证△AEH≌△AF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