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期中复习之第17章节互动练习

2014-5-11 0:16:42下载本试卷

期中复习之第17章节互动练习 45分钟)

本节内容分三部分:

一.      变量与函数

二.      坐标系中特殊点的坐标的特征

三.      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特征及其性质

(一)  互动1

(1)  自变量与函数:

在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x取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    与之对应,x叫做自变量,yx的函数。

(2)变量与常量:

在某一过程中可以取不同数的值的量叫做     ;保持一定数值的量叫做     

(3)函数的表示法:                 

(4)★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①   有意义原则:

整式函数:无限制,如,自变量取值范围是       

分式函数:分母不等于0,如,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根式函数:被开方数0,如,自变量取值范围是      

练习:确定下列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   (2)    (3) 

(4)    (5)

②   实际问题原则:要符合实际意义,如人数、时间、速度等。

举例练习:书本29页习题第2题。

(二)  互动2

平面直角坐标系:

(1)坐标:在点P(x,y)中,

x叫做横坐标,y叫做纵坐标。

注:坐标平面内所有的点与所有有序实数之   

间是一一对应的。

2)象限的点与符号

第一象限(?,?);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轴上(±0);y轴上(0±);原点上(0,0)

注:x轴上的点,纵坐标y=0;

      y轴上的点,横坐标x=0

例:一次函数x轴的交点是      ,与y轴的交点是     

直线经过点(   0)、(0  )。

3)距离问题

Px1y1)到x轴的距离 =∣y∣,到y轴的距离 =∣x∣,到原点的距离PO

例:点P3,-4)到原点的距离是      

4)对称问题

关于X轴对称:Pab  Aa,-b) 【纵坐标改变】

关于Y轴对称:Pab  B(-ab)  【横坐标改变】

关于原点对称:Pab   C(-a,-b) 【纵、横坐标都改变】

例:点P(4,-3)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与坐标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练习:填空

(1)P(2,3)到x轴的距离是=     ,到y轴的距离=      ,到坐标原点的距离=     

(2)P(5,-2)与x轴对称的点是      ,与y轴对称的点是      ,与坐标原点对称的点是      

(3)P在第二象限内,且横坐标与纵坐标的和是2,则点P的坐标可以是      

选择题

1.下列各点中,在第三象限的点是(    )

A、(-5,-2) B、(-5,2) C、(5,-2) D、(5,2)

2.若0<a<1,则M(a-1,a)在第(    )。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自变量为x≥3的函数是(   )

A、   B、   C、  D、

4.A的坐标是(5,-3),B与A关于x轴对称,C与B关于y轴对称,D与C关于原点对称,则D的坐标为(   )

A、(-5,-3)  B、(-5,3)  C、(5,-3)  D、(5,3)

(三)  互动3

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一次函k0):是一条与X轴和Y轴同时相关的直线。

K

图象

象限

K

图象

象限

k>0

b>0

k<0

b>0

b<0

b<0

增减性

增减性

2. 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双曲线

K

图象

象限

增减性

备注

k>0


图象经过第  

    象限

每个象限内, y

x的增大而 

   ,随x的减小而   

两个分支部都无限地接近x轴和y轴,但永远不能到达x轴与y轴。

k<0


图象经过第   

    象限

每个象限内, y

x的增大而 

   ,随x的减小而    

3.待定系数法:

1)正比例函数经过(12),则该解析式为         yx的增大而    

2)反比例函数经过(-1,-3)则该解析式为         yx的增大而    

3)一次函数经过(12),(34)则该函数解析式为       ,其图象不经过第   象限,yx的减小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