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实验学校2006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
数学试卷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总分 |
30分 | 18分 | 28分 | 24分 | ||
得分 |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合理的答案,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方格内,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答案 |
1.把不等式组
的解集表示在数轴上,正确的是
( )
![]() |
(A) (B) (C) (D)
2. 如果分式中,x,y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 )。
A. 扩大5倍 B. 不变 C. 缩小5倍 D. 扩大25倍
3. 下列代数式中,不是分式的是 ( )
A、 B、
C、
D、
4.把分式方程的两边同时乘以(x-2),去分母,得( )
(A)1-(1-x)=1 (B)1+(1-x)=1
(C)1-(1-x)= x-2 (D)1+(1-x)= x-2
5. 下列不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
A. 3a<2a B. a-b<a C. a2>a D. x-1<x
6.分式的值为0,则x的取值为
( ).
(A)x= -3 (B)x=3 (C)x= 3或x=1 (D)x=3或x= -1
7.如图,铁路口栏杆短臂长1米,长臂长16米,当短臂端点下降0.5米时,长臂端点升高( ).
(A)6.6米 (B)8米
(C)10.5米 (D)11.25米
8. 下列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属于因式分解的是( )
(A)
(B)
(C) (D)
9. 如右图,设“○”、“□”、“△”分别表示三种不同的物体,用天平比较它们质量的大小,两次情况如图所示,那么每个“○”、“□”、“△”这样的物体,按质量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
(A)○□△ (B)○△□ (C)□○△ (D)△□○
10. 完成某项工程,甲单独做需8小时,乙独做需12小时,甲乙两人合作完成这项工程共需多少小时? ( )
A、10 B、6 C、4.8 D、5
二、填空题(本题满分18分,每小题3分)
11.已知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如图所示,当y<0时,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2.是一个完全平方式,则k=
。
|

14. 已知a,b,d,c成比例,a=3cm,b=2cm,c=6cm则d= cm;
15. 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上,量得北京与延安的距离是12cm,则实际距离是 千米。
16. 小明数学的前两次测试成绩分别是75分和82分,如果小明希望前三次测验的平均成绩达到优秀(平均分不低于85分),小明第三次考试的成绩至少应该是 分。
三、解答题(本题满分28分,共有4小题)
17.(7分)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解:
18.(6分)已知,如图△ABC∽△AED,AD=3,DC=4
AE=6,BC=8,DE= x,EB= y,求线段x,y的长。
19. (8分)先化简,再求值:
解:原式=
20.(7分)解方程:
解:
四、应用题(本题满分24分,每小题8分)
21.如图,在一块边长为a厘米的正方形纸板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 b(b<)厘米的正方形,利用因式分解计算当a=13.5,b=3.5时,剩余部分的面积。5分
![]() |
22. 小明家、王老师家、学校在同一条路上,小明家到王老师家的路程为3千米,王老师家到学校的路程为0.5千米,由于小明的父母战斗在抗“非典”第一线,为了使他能按时到校,王老师每天骑自行车接小明上学。已知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步行速度的3倍,每天比平时步行上班多用了20分钟,问王老师的步行速度及骑自行车速度各是多少千米/时? (填写下表,2分)
| 路程(千米) | 速度(千米/时) | 时间(小时) |
步行 | x | ||
骑自行车 |
解:设王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为x千米/时,依题意,得
23. 如图,用两根长度为l㎝的绳子,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圆。
(1) 如果要使正方形的面积不大于25㎝,那么绳子l长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2) 当l=8㎝时,正方形和圆的面积哪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