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二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春季期中试卷

2014-5-11 0:16:44下载本试卷

2006年春季期中试卷

八年级 数学   总分120分    得分   

一.填空题(3分×10=30分)

1.当k=   时,y=(2k+2)xk-2为反比例函数,此时它的图象在第   象限内,当x>0时y随x的减小而     

2.下列各式①,②,③,④,其中是分式的是   (填序号)。

3.化简的结果是     

4.当分式的值为零时,x的值是   

5.若y与成正比例,x与成反比例,则y与z成    比例。

6.如图,已知点P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四象限内一

点,过P点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若

矩形OMPN的面积为5,则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    

7.已知直角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cm、4cm,则此三角形面积为   

8.已知x=,xy=1,则分式的值为    

9.若点P在y=-的图象上,A点的坐标(0,2),点B坐标为(0,-2),且S△PAB=6,则

P点坐标为    

10.方程x+=4的解是    

二.选择题(3分×8=24分)

1.下列等式中,哪个等式表示y是x的反比例函数(   )

A、y=     B、y=    C、y=    D、2xy=1

2.如果A(a1,b1)与B(a2,b2)在双曲线y=的同一分支上,且a1<a2,则b1、b2的大小关系是(  )

A、b1﹤b2   B 、b1=b2    C 、b1>b2    D、不能确定

3.在函数y=的图象上有三点A、B、C,由这三点分别向

x轴、y轴作垂线,若矩形AA1OA2、BB10B2、CC1OC2的面

积分别为SA、SB、S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SA>SB>SC     B、SA≥SB≥SC  

C、SA<SB<SC     D、SA=SB=SC

4.甲、乙两队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若相向而行,则a小时相遇,若同向而行,则b小时甲追上乙,那么甲的速度是乙的多少倍(  )

A、   B、    C、     D、

5.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两点A(x1,y1),B(x2,y2),当x1<0<x2时,有

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1  B、m>1   C、m>2   D、m<2

6.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的可能值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直角三角形中,周长为2+,斜边上的中线为1,

则此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  )

A、2   B、   C、4    D、

8.如图所示的图形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

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

形的边长为7cm,则正方形A、B、C、D的面积的和是(  )

A、25cm2   B、16cm2   C、36cm2  D、49cm2

三.解答下列各题:

1. 已知a=,写出用a的代数式表示b的推理过程。(6分)

2. 化简并求值(7分)

(x-1-,其中x=3-

3. 已知a=,求-的值。(7分)

4. 三角形的面积为6cm2。(8分)

⑴求底边上的高ycm与底边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⑵作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5.(7分)如图,已知一次函数y=kx+b(k≠0)的图象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且与反比例函数y=(m≠0)的图象在第二象限交于C点,CD垂直于x轴,垂足为D,若OA=OB=OC=OD=1。

⑴求点、A、B、D的坐标。

⑵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6. 已知四边形ABCD中,∠C=90°,AB=25,BC=9,CD=12,AD=20,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9分)

7.一个直立的火柴盒在桌面上到下,启迪人们发现了勾股定理的一种新的证明方法,如图火柴盒的一个侧面ABCD倒下到AB′C′D′的位置,连接CC′,设AB=a,BC=b,AC=c,请利用四边形BCC′D′的面积证明勾股定理:a2+b2=c2.(10分)

8.⑴如表,方程1、方程2、方程3……,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列方程,解方程1,并将它的接填在空白处.(3分)

⑵若方程=1(a>b)的解是x1=6,x2=10,求a、b的值.(3分)

⑶请写出这列方程中的第n个方程和它的解,并验证写出的解适合第n个方程.(6分)

序号

方程

方程的解

1

-=1

x1=  ,x2=  

2

-=1

x1=4, x2=6

3

-=1

x1=5, x2=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