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

2014-5-11 0:17:28下载本试卷

中考适应性考试数学卷

数 学 试 卷

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一卷1至2页,第二卷3至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其中重复题号的前一题为人教版内容题,后一题为华师大版内容题,重复题号的试题请同学们任意选做一题,多做不加分。

第一卷(选择题,共56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56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3*

14

答案

1.sin30°的值等于……………………………………………………………………(  

A.       B.      C.        D.1

2,则的值为 …………………………………………………(  

A.-2       B.0       C.2         D.

3某校计划修建一座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花坛,从学生中征集到的设计方案有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等腰梯形、菱形等四种图案,你认为符合条件的是(  

A.正三角形     B.正五边形     C.等腰梯形     D.菱形

4如图,∠1=∠2,则下列结论一定成立的是………………………………………(  

A.AB∥CD              B.AD∥BC   

C.∠B=∠D              D.∠3=∠4

5以下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数组是 ……………………………………………(  

A.(1,,2)   B.,,) C.(3,4,5)    D.(32,42,52

6下面式子从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因式分解的是 ………………………………(  

A.       B.    

C.        D.

7.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

A.平行四边形   B.矩形      C.菱形       D.正方形

8,则的取值范围是    ………………………… (   )

A.      B.      C.       D.

9如图为二次函数的图象,则一次函数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第9题)             (第10题)

10如图,有一个边长为6cm的正三角形木块ABC,点PCA延长线上的一点,在AP之间拉一条长为15cm细丝,握住点P,拉直细线,把它全部紧紧绕在△ABC木块上(缠绕时木块不动),则点P运动的路线长为   ………………………………………(  

A.9πcm      B.12πcm     C.18πcm       D.24πcm

11.已知一组数据为:3,4,5,6,6,6,7,8,9.其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关系是: ………………………………………………………………………………(  )

A.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B.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C.中位数<众数<平均数        D.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12.两圆半径长分别为R和r,两圆心距为d,以长度为R、rd的三条线段首尾相接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外离        B.相切      C.相交        D.内含

13*.(人教版)要使二次三项式在整数范围内能进行因式分解,那么整数p的取值可有 …………………………………………………………………………(  

A.2个       B.4个      C.6个       D.无数个


13*.(华师版)在使用科学计算器时依次按下列键             后,会得到下列那个结果(说明:  表示第二功能键) …………………………………… (  )

A.        B.       C.       D.

14方程的正根的个数为 ……………………………………………(  

A.0个       B.1个      C.2个       D.3

第二卷(非选择题,共94分)

得分

评卷人

二、填空题(4×4=16分)

15以半圆为侧面的圆锥体的锥角等于       0.

16观察数列:2,5,10,17,26,……,根据规律,其中第十个数是    .

17.已知m、n是方程x2-2003x+2004=0的两个根,则(n2-2004n+2005)与(m2-2004m+2005)的积是      .

18*.(人教版)(x2x1)2展开得a4x4a3x3a2x2a1xa0,那么a4a2

a0         .

18*.(华师版)如图所示AB、CD是⊙O的两条弦,且AB⊥CD于E,O到AB、CD的距离分别为2和4,则S1+S2-S3-S4   .

三、解答题

得分

评卷人

19(本题满分6分)

计算:

得分

评卷人

20(本题满分6分)

如图,正方形ABCD中,BE=BF,BG⊥EC

求证:BF︰DC=EG︰BG

得分

评卷人

21(本题满分6分)

解方程:

得分

评卷人

22*(人教版:本题满分8分)

夏雪同学调查了班级同学身上有多少零用钱,将每位同学的零用钱记录下来,下面是全班40名同学的零用钱的数目(单位:元)

2,5,0,5,2,5,6,5,0,5,5,52,5,8,0,5,5,2,5

5,8,6,5,2,5,5,2,5,6,5,5,0,6,5,6,5,2,5,0.

(1)请你写出同学的零用钱(0元,2元,5元,6元8元)出现的频数;

(2)求出同学的零用钱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

(3)假如老师随机问一个同学的零用钱,老师最有可能得到的回答是多少元?

得分

评卷人

22*(华师版:本题满分8分)

某校每学期都要对优秀的学生进行表扬,每班采取民主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若每个班级平均分到3位三好生、4位模范生、5位成绩提高奖的名额,且各项均不能兼得,现在学校有30个班级,平均每班50人。

(1)作为一名学生,你恰好能得到荣誉的机会有多大?

(2)作为一名学生,你恰好能当选三好生或模范生的机会各有多大?

(3)在全校学生数、班级人数、三好生数、模范生数、成绩提高奖人数中,哪些是解决上面两个问题所需要的?

(4)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模拟实验?(举出一例加以说明)

得分

评卷人

23(本题满分8分)

已知△ABC中,∠A的平分线AD交BC于D,⊙O过点A,且和BC切于D,和AB、AC分别交于E、F.

求证:EF∥BC

得分

评卷人

24*(人教版:本题满分10分)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7千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3小时后相遇,相遇后两人按原来的速度继续前进,甲到达B地比乙到达A地早1小时21分,求两人的速度。

 (1)设甲的速度是x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y千米/小时,根据题意,利用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填写下表(要求用适当的代数式,完成表格):

速度(千米/时)

所用时间(时)

所走的路程(千米)

相遇时

x

3

y

3

走完全程时

x

27

y

27

 (2)列出方程(组),并求出问题的解。
 

得分

评卷人

24*(华师版:本题满分10分)

现有足够的2×2,3×3的正方形和2×3的矩形图片A、B、C,如图所示,从中各选取若干个图片拼成不同的图形。请你在下面给出的方格纸中,按下面的要求分别画出一种示意图(说明:下面给出的方格纸中,每个正方形的边长为1。拼出的图形,要求每两片之间无缝隙,也不重叠。画图必须保留拼图的痕迹):

(1)选取A、B型各1片,C型2片,在图1中拼成一个正方形。

(2)选取A型4片,B型1片,C型4片,在图2中拼成一个正方形。

(3)选取A型3片,B型1片,C型若干,在图3中拼成一个矩形。


得分

评卷人

25(本题满分10分)

已知抛物线

(1)求证:该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交点;

(2若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B,且它的顶点为P,求△ABP的面积

得分

评卷人

26(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如图⊙O与⊙O外切于点A,BC是⊙O和⊙O的公切线,B、C为切点。

(1)求证:AB⊥AC

(2)若分别为⊙O、⊙O的半径,且=2,求的值。

 

得分

评卷人

27.(本题满分12分)

如图,△OAB是边长为的等边三角形,其中O是坐标原点,顶点B在Y轴的正半轴上,将△OAB折叠,使点A落在边OB上,记为D,折痕为EF

(1)当DEX轴时,求点DE的坐标

2)当DEX轴时,求线段DF的长及直线DF的解析式;

3)当DOB上运动但不与OB重合时,能不能使△DEF成为直角三角形?若能,请求出此时点D的坐标:若不能,请你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