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模拟测试(3)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
班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选项前的字母符号填入下表相应表(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答案 |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
(A).x3·x2=x6 (B)
2、如果两圆只有两条公切线,那么这两圆的位置关系是 ( ).
(A).内切 (B).外切 (C).相交 (D) .外离
3、分式的值为0,则x的取值为 ( ).
(A) (B)
(C)
或
(D)
或
4、计算所得的结果是( )
(A)、4 (B)、 2 (C)、3 (D)、1
5、下列二次根式中,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B)、
(C)、
(D)、
6、已知关x的方程x2-3x+m=0的一个根是另一个根的2倍,则m的值为( )
A、2
B、5
7、4张扑克牌如图(1)所示放在桌子上,小敏把其中一张旋转180º后得到如图(2)所示,那么她所旋转的牌从左数起是 ( )
(A)第一张 (B)第二张 (C)第三张 (D)第四张
8、已知⊙O的半径为
A、相离 B、相切 C、相交 D、相交或相离
9、反比例函数经过点P(
),则它的图象在各自的象限内,
随着
的增大而
( )
A、增大 B、无法判定 C、不变 D、减小
10、一列列车自2004年全国铁路第5次大提速后,速度提高了
A、 B、
C、 D、
11、如图3,ABCD为圆内接四边形,若 ,则
等于(
)
A、
B、
C、
D、
12、如图5,天平右盘中的每个砝码的质量都是
可表示为( )
13、如图6,当半径为
的物体A平移的距离为( )cm。
(A)20 (B)
(C)300
(D)600
14、不解方程,判别方程的根的情况是 ( ).
(A)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C)只有一个实数根 (D)没有实数根
15、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和二次函数
的图象大致为( )
16、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
A、为了了解炮弹的杀伤力,采用普查的方式
B、为了了解全国中学生的睡眠状况,采用普查的方式
C、为了了解人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D、对载人航天器“神舟五号”零部件的检查,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
17、某村的粮食总产量为a(a为常量)吨,设该村粮食的人均产量为y(吨),人口数为x,则y与x之间的函数图象应为图中的( )
![]() | ![]() | ![]() | ![]() | ||||
二、填空题:(共10小题,每题4分,共40分)
1、相反数是 ,
的平方根是
。
2、的系数是 。
的余角的补角是
。
3、
4、不等式组
的解集是
5、正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
则
=__________.
6、函数y =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
7、如图7,P是⊙O的弦上一点,AB =
8、、如图8,一只狗拴在
一个木桩上,绳子长为8
米,当绳子被狗拉紧时,
狗运动后绳子“扫”过
130 0的区域是
形状。面积为 米2(运动时狗视为点)。
9、在直径为
如果油面宽AB=
10、在一次中考数学研讨会上,参加会议的人,每两人都握过
一次手,有人统计共握了91次,那么到会的人数有 人。
三、解答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计算:-22 + ()0 + 2sin30º
2、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3、先化简代数式,然后请你自取一个你喜欢的
的值代入求值。(所取
的值要保证原代数式有意义哟)
4、解方程
四、解答题:(共2个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1、如图,在ABCD中,点E、F在对角线AC上,且AE=CF.请你以F为一个端点,和图中已标明字母的某一点连成一条新线段,猜想并证明它和图中已有的某一条线段相等(只需证明一组线段相等即可).
⑴ 连结______________.⑵ 猜想: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⑶ 证明:
2、某班13位同学参加每周一次的卫生大扫除,按学校的卫生要求需要完成总面积为
(1)从上述统计图中可知:
每人每分钟给擦课
桌椅 m2;
擦玻璃、擦课桌椅、扫地拖
地的面积分别是 m2, m2, m2;
(2)如果x人每分钟擦玻璃的面积是ym2,那么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是 ;
(3)他们一起完成扫地和拖地的任务后,把这13人分成两组,一组去擦玻璃,一组去擦课桌椅。如果你是卫生委员,该如何分配这两组的人数,才能最快地完成任务。
五、解答题:(共2个小题,每题6分,共12分)
1、如图,AB是⊙O的直径,点P在BA的延长线上,弦CD⊥AB于点E,
∠POC=∠PCE。
(1)求证:PC是⊙O的切线;
(2)若OE:EA=1:2,PA=6,求⊙O的半径;
(3)求sin∠PCA的值。
2、如图,由七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组成,过C点作直线交DE于A,交DF于B.
⑴若DA =,求DB的长;
⑵若DA、DB是方程的两根,求
的值;
⑶估计AB的长度的范围.
六、解答题:(共2个小题,第1小题7分,第2小题8分)
1、 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
在锐角△ABC中,∠A、∠B、∠C的对边分别是a、b、c.过A作AD⊥BC于D(如图),则sinB =
,sinC =
,即AD = csinB,AD
= bsinC,于是csinB = bsinC,
即.
同理有,
.
所以……………………………(*)
即: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
(1)在锐角三角形中,若已知三个元素a、b、∠A,运用上述结论(*)和有关定理就可以求出其余三个未知元素c、∠B、∠C,请你按照下列步骤填空,完成求解过程:第一步:由条件a、b、∠A
∠B;
第二步:由条件 ∠A、∠B.
∠C;
第三步:由条件.
c.
(2)一货轮在C处测得灯塔A在货轮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随后货轮以28.4海里/时的速度按北偏东45°的方向航行,半小时后到达B处,此时又测得灯塔A在货轮的北偏西70°的方向上,求此时货轮距灯塔A的距离AB
(结果精确到0.1参考数据:sin40°= 0.6 43,sin65°= 0.906, sin70°= 0.940,sin7 5°= 0.966).
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于A、B
(
)两点,其中
x1,x2是关于的方程
的两个根,且
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P到
轴的距离为9。
(1)求的值及A、B两点的坐标。
(2)写出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如果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轴交于点C,试问:在
轴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AOD与以B、O、C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