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初中第五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2014-5-11 0:17:33下载本试卷

机密 启用前 

初中第五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

    

数  学(非实验区)

 

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组成,共4页;答题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 共3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它选出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关于x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是

A.x²-6x+9=0          B. x²+5x+7=0

C.2x²-4x+1=0         D.-3x²-6x-5=0

2.考查下列命题:

(1)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条线段的中线;

(2)经过不在同一直线的4个(或4个以上)的点都能作圆;

(3)圆的对称轴是直径;

(4)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

(5)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弦、弦心距、圆心角和圆周角都相等.

其中正确的有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3.在Rt△ACB中,∠C为直角,CD⊥AB于点D,cos∠B=4:5,则tan∠ACD=

A.3:4      B.4:3     C.4:5      D.5:4 

4.如图1,⊙O的直径MN⊥AB于点P,∠BMN=30º,则∠AON=         

  A.15º      B.30º     

C.45º      D.60º

5.若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为

A.-2或0    B.2或0    C.1或   D. -1或

6.某电视机产品经过两次降价后(每次降价的百分率都为20%),每台的价格降至1600元;春节期间,由于市场景气,该品又经过两次提价(每次提价的百分率都为25%),那么两次提价后该品每台的价格与两次降价前相比

A.有所上涨   B.有所下降  C.不涨不降   D.无法确定      

7.已知点P(a,3)与点M(2,β)经过直线y=4x+b,且a与反比例函数的比例系数k相等,此反比例函数又经过点N(tan60º,-cos30º),则点M(2,β)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A.(-2,17)   B.(-2,13)   C.(-2,11)   D.(-2,-11-)      

8.某校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素质情况,对初三(1)班的

50名学生进行了立定跳远、铅球、100米三个项目的测试,每个项目的满分为10分.如图2,是将该班学生所得的三项成绩(成绩均为整数)进行整理后,分成5组画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已知从左至右前4个小组的频率分别为0.02,0.1,0.12, 0.46.下列说法:①学生的成绩≥27分的共有15人;②学生的成绩的众数在第四小组(22.5-26.5)内;③学生的成绩的中位数在第四小组(22.5-26.5)内.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9.数据8,10,12,9,11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分别是

A.10和  B.10和2  C.50和 D.50和2

10.已知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象如图3示,对称轴为  x=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c=0         B.b²-4ac>0   

C. 16a+4b+c>0       D. abc>0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

注意事项:

1. 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上.

2. 答卷前将答题卷的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上.

11.将2x²-3xy-4y²分解因式为        ;

12.如图4,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是(m,0)和(0,n),且m,n(m<n)为x²-14x+48=0的两根,则Rt△AOB内心的坐标为____________;

13.将抛物线y=2x²-8x+5先向上平移8个单位,再向右平移

7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为         ;

14.如图5,点P的坐标为(1,0), ∠QPO=120º,函数y=kx+b

的图象经过P,Q两点,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_____________;

15.若tana,cota是方程kx²-10x-4=0的两根,且sina+cosa=k,则sina·cosa= _______;

16.如图6,P为⊙O外一点,割线PAB交⊙O于A、B,若PO=10,

且PA²=36-PA·AB,则⊙O的半径为___________;

17.直线y=-x+2与双曲线y=-的交点不在________象限         

18.如图7,PA,PB是⊙O的切线,A,B是切点,AC是⊙O的直径,

OP与AB相交于点E,AC为4,PE为3,那么BC的长是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46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9.(本题满分8分)已知关于x的方程x²+(8-4m)x+4m²=0.

(1)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求m的值,并解这时的方程;

(2)是否存在正数m,使方程的两个实数根的平方和等于136?

若存在,请给出满足条件的m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0.(本题满分7分)如图8,已知AB是半圆的直径,AC是一条弦,D是弧AC的中点,DE⊥AB于E,交AC于F,DB交AC于G,试猜想点F在AG上的位置,并给出证明.

21.(本题满分7分)如图9,AB是⊙O的直径,P在AB的延长线上,PD与⊙O相切于D,C在⊙O上,PC=PD.

(1)求证:PC是⊙O的切线;

(2)连接AC,若AC=PC,PB=1,求⊙O的半径.

22.(本题满分8分)如图10,点I是△ABC的内心,AI交BC于E,交△ABC的外接圆于点F.

求证: (1) IF=BF=CF.

   (2) IF²=AF·EF.

23.(本题满分8分)如图11,已知PA和⊙O相切于A,PO交⊙O于B、C两点,AD⊥PO,D为垂足,求证:OB·CP=CD·OP.

   

24.(本题满分8分)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学生对概念的接受能力y与提出概念所用的时间x(单位:分,且0≤x ≤30)之间成二次函数关系,y值越大,表示接受能力越强,已知

在一次实验中,对某学生此能力的三次调查结果如下表:

x

0

10

20

y

43

59

55

(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在第几分钟时,学生的接受能力最强,最强的接受能力为多少;

(3)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增强?x在什么范围内,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