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模拟考试试卷
考生须知:
1.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共4页,有三大题,24小题.
2.本卷答案必须做在答题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做在试卷上无效.答卷Ⅰ共1页、答卷Ⅱ共4页.
3.请用钢笔或圆珠笔将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卷Ⅰ、Ⅱ的相应位置上.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参考公式:二次函数y=ax2+bx+c的顶点坐标是.
试 卷 Ⅰ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 -2的绝对值值是( )
A.
B.
C.
D.
2.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的总人口已达到1 300 000 000 人,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结果正确的是 ( )
A.
B.
C.
D.
3.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但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正方形 B、矩形 C、菱形 D、平行四边形
4.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a+3b=5ab B、
a•a=a
C、 a
÷a
=a
D、
(-ab)
=a
b
5. 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是( )
A.(1,-2) B.(-1,-2) C.(1,2) D.(-1,2)
6.小明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图1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具体消费数额;
(B)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数额;
(C)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占总消费数额的百分比;
(D)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化。
7. 已知:⊙与⊙
的半径分别为
和
,圆心距
,那么这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 )
外离;
外切;
内切;
相交。
8、我们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如图,图①是由若干个小正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图②是从图①的上面看这个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那么从图①的左面看这个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是( )
9. 一次抽奖活动中,体育奖券1000张,其中一等奖20张,二等奖80张,三等奖200张,那么第一位抽奖者(仅买一张奖券)中奖的概率是( )
A. B.
C.
D.
10.李老师骑自行车上班,最初以某一速度匀速行进,中途由于自行车发生故障,停下修车耽误了几分钟,为了按时到校,李老师加快了速度,仍保持匀速前进,结果准时到校,在课堂上,李老师请学生画出:自行车行进路程S(千米)与行进时间t(小时)的函数图象的示意图,同学们画出的示意图如下,你认为正确的是 ( )
试 卷 Ⅱ
请将本卷的答案或解答过程用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卷Ⅱ上.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1.分解因式: __.
12.请写出一个你熟悉的无理数: 。
13.已知:如图,
为⊙
的弦,
于点
,且
,
则⊙
的半径是
14.图是小明制作的一个圆锥形纸帽的示意图。围成这个纸帽的纸的面积
(用π表示).
15.如图,
和
为四边形
的对角线,点
、
、
、
分别为边
、
、
、
的中点,当对角线
和
互相垂直且 时,四边形
为正方形。
16.将代入反比例函数
中,所得函数值记为y
,又将
代入函数中,所得函数值记为
,再将
代入函数中,所得函数值记为
,………,如此继续下去,则
。
三、解答题(本题有8小题,第17~20题每题8分,第21题10分,第22、23题每题12分,第24题14分,共80分)
17.(1)计算:2cos60°+ (-)-1 -(-2) 2 .
(2)先化简:.再选一个你喜欢又合理的数求值.
19. 温州奥康集团对应聘者甲、乙、丙进行面试,并从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三方面给应聘者打分,每一方面满分20分,最后的打分制成条形统计图(如图).
(1)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在专业知 识方面3人得分的极差是多少?在工作经验方面3人得分的众数是多少?在仪表形象方面谁最有优势?(3分)
(2)如果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仪表形象三个方面的重要性之比为10∶7∶3,那么作为人事主管,你应该录用哪一位应聘者?为什么?(4分)
(3)在(2)的条件下,你对落聘者有何建议?(3分)
20. 现有一块形如母子正方形的板材,木工师傅想先把它分割成几块,然后适当拼接,制成某种特殊形状的板面(要求板材不能有剩余,拼接时不重叠、无空隙),请你按下列要求,帮助木工师傅分别设计一种方案:
(1) 板面形状为非正方形的中心对称图形;
(2) 板面形状为等腰梯形;
(3) 板面形状为正方形。
请在方格纸中的图形上画出分割线,在相应的下边的方格纸上面拼接后的图形。
21. 一个长方形足球场的长为x m,宽为70m.如果它的周长大于350m,面积小于7560,求x的取植范围,并判断这个球场是否可以用作国际足球比赛.
(注:用于国际比赛的足球场的长在100m到110m之间,宽在64m到75m之间.)
25、为了测量校园内一棵不可攀的树的高度,学校数学应用实践小组做了如下的探索:
实践一:根据《自然科学》中的反射定律,利用一面镜子和一根皮尺,设计如右示意图的测量方案:把镜子放在离树(AB)8.7米的点E处,然后沿着直线BE后退到点D,这是恰好在镜子里看到树梢顶点A,再用皮尺量得DE=2.7米,观察者目高CD=1.6米,请你计算树(AB)的高度.(精确到0.1米)
实践二:提供选用的测量工具有:①皮尺一根;②教学用三角板一副;③长为2.5米的标杆一根;④高度为1.5米的测角仪(能测量仰角、俯角的仪器)一架。请根据你所设计的测量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在你设计的方案中,选用的测量工具是(用工
具的序号填写)
(2)在右图中画出你的测量方案示意图;
(3)你需要测得示意图中的哪些数据,并分别用a、b、c、α等表示测得的数据:
(4)写出求树高的算式:AB=
25解:实践一:由题意知 ∠CED=∠AEB,∠CDE=∠ABE=Rt∠
∴△CED∽△AEB 3分
∴ ∴
∴AB≈5.2米 5分
实践二:
方案(一)(1)①② ;(6分)
(2)示意图如右;(7分)
(3)CD=a,BD=b;(8分)
|
(注:取∠ACE=60°或30°时,则相应给分)
方案(二)(1)①④;(6分)
(2)示意图如右;(7分)
(3)BD=a,∠ACE=α;(8分)
(4)AB=a·tgα+1.5(10分)
方案(三)(1)①③;(6分)
(2)示意图如右;(7分)
(3)CD=a,FD=b,DB=c;(8分)
(4)AB=(10分)
(注:本题有其它测量方案,只要方法合理,则相应给分)
23. 教室里放有一台饮水机(如图),饮水机上有两个放水管.课间同学们依次到饮水机前用茶杯接水.假设接水过程中水不发生泼洒,每个同学所接的水量都是相等的.两个放水管同时打开时,他们的流量相同.放水时先打开一个水管,过一会儿,再打开第二个水管,放水过程中阀门一直开着.饮水机的存水量y(升)与放水时间x(分钟)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求出饮水机的存水量y(升)与放水时间x(分钟)(x≥2)的函数关系式;(4分)
(2)如果打开第一个水管后,2分钟时恰好有4个同学接水结束,则前22个同学接水结束共需要几分钟?(4分)
(3)按(2)的放法,求出在课间10分钟内班级中最多有多少个同学能及时接完水?
(4分)
解(1)设存水量y与放水时间x的解析式为y=kx+b………………………1分
把(2,17)、(12,8)代入y=kx+b得
解得k=-
,b=
…………………………………3分
y=-x+
(2≤x≤
)………………………………………4分
(2)由图可得每个同学接水量是0.25升………………………………………5分
则前22个同学需接水0.25×22=5.5升
存水量y=18-5.5=12.5升 ………………………………………………6分
∴12.5=-x+
∴x=7……………………………………………7分
∴前22个同学接水共需7分钟.
(3)当x=10时 存水量y=-×10+
=
……………………………9分
用去水18-=8.2升………………………………………………………10分
8.2÷0.25=32.8
∴课间10分钟最多有32人及时接完水.………………………………12分
或 设课间10分钟最多有z人及时接完水
由题意可得 0.25z≤8.2 z≤32.8
23.小亮家最近购买了一套住房.准备在装修时用木质地板铺设居室,用瓷砖铺设客厅.经市场调查得知:用这两种材料铺设地面的工钱不一样.小亮根据地面的面积,对铺设居室和客厅的费用(购买材料和工钱)分别做了预算,通过列表,并用(m
)表示铺设地面的面积,用
(元)表示铺设费用,制成下图,请你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预算中铺设居室的费用为 元/,铺设客厅的费用为 元/
.
(2)表示铺设居室的费用(元)与面积
(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表示铺设客厅的费用(元)与面积
(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为 .
(3)已知小亮的预算中.铺设1的瓷砖比铺设1
木质地板的工钱多5元;购买1
的瓷砖是购买1
木质地板费用的
.那么,铺设每平方米木质地板、瓷砖的工钱各是多少?购买每平方米的木质地板、瓷砖的费用各是多少元?
![]() |
解:(1)135 110。…………………2分
(2)
.…………………6分
(3)设铺设每平方米木质地板的工钱是元,购买每平方米木质地板的费用是
元.根据题意得…………………7分
…………………9分
解之得…………………11分
.…………………12分
答:铺木质地板和瓷砖每平方米的工钱分别是15元和20元;购买木质地板
和瓷砖每平方米的费用为120元和90元. …………………13分
24. 如图,在矩形ABCD中,AB=10cm,BC=20cm.P、Q两点同时从A点出发,分别以1cm/秒和2cm/秒的速度沿A—B—C—D—A运动,当Q点回到A点时,P、Q两点即停止运动,设点P、Q运动时间为t秒。
(1) 当P、Q分别在AB边和BC边上运动时,设以P、B、Q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s,请写出s关于t的函数解析式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2)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取何值时,PQ与BD垂直。 A D
(12分)
B C
24.如图(1),在矩形ABCD中,AB=10cm,BC=8cm,点P从A点出发,沿A→B→C→D路线运动,到D停止;点Q从D出发,沿D→C→B→A路线运动,到A停止,若点P、点Q同时出发,点P的速度为1 cm/s,点Q的速度为2 cm/s,as后点P、点Q同时改变速度,点P的速度变为b cm/s,点Q的速度变为d cm/s。图(2)是点P出发x s后△APD的面积
与的函数关系图象;图(3)是点Q出发x s后△AQD的面积
与
的函数关系图象。
(1)参照图(2),求a、b及图(2)中c的值;
(2)求d的值;
(3)设点P离开点A的路程为,点Q到点A还需走的路程为
,请分别写出动点P、Q改变速度后
与出发后的运动时间
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P、Q相遇时x的值;
(4)当点Q出发__________秒时,点P、点Q在运动路线上相距的路程为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