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培优题(一)
1、(山东枣庄市)已知关于x的二次函数与
,这两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中的一条与x轴交于A, B两个不同的点.
(l)试判断哪个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A, B两点;
(2)若A点坐标为(-1, 0),试求B点坐标;
(3)在(2)的条件下,对于经过A, B两点的二次函数,当x取何值时,y的值随x值的增大而减小?
2、(重庆)已知:是方程
的两个实数根,且
,抛物线
的图像经过点A(
)、B(
).
(1) 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2)
设(1)中抛物线与轴的另一交点为C,抛物线的顶点为D,试求出点C、D的坐标和△BCD的面积;(注:抛物线
的顶点坐标为(
)
(3) P是线段OC上的一点,过点P作PH⊥
轴,与抛物线交于H点,若直线BC把△PCH分成面积之比为2:3的两部分,请求出P点的坐标.
3、(金华)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与
轴,
轴分别交于A(3,0),B(0,
)两点, ,点C为线段AB上的一动点,过点C作CD⊥
轴于点D.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若S梯形OBCD=,求点C的坐标;
(3)在第一象限内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O,B为顶点的
三角形与△OBA相似.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
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济南)某校数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准备设计一种高为60cm的简易废纸箱.如图1,废纸箱的一面利用墙,放置在地面上,利用地面作底,其它的面用一张边长为6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围成.经研究发现:由于废纸箱的高是确定的,所以废纸箱的横截面图形面积越大,则它的容积越大.
(1)该小组通过多次尝试,最终选定下表中的简便且易操作的三种横截面图形,如图2,是根据这三种横截面图形的面积
与
(见表中横截面图形所示)的函数关系式而绘制出的图象.请你根据有信息,在表中空白处填上适当的数、式,并完成
取最大值时的设计示意图;
横截面图形 | | | |
| | | |
| 30 | 20 | |
|
| | |
| | |
(2)在研究性学习小组展示研究成果时,小华同学指出:图2中“底角为
的等腰梯形”的图象与其他两个图象比较,还缺少一部分,应该补画.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 案
第一题:(本题满分12分)
解:(l)对于关于x的二次函数y =
由于△=(-m )
2-4×l×=-m2-2<0,
所以此函数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1分
对于关于x的二次函数 y =.
由于△=(-m ) 2-4 ×l×=-m2-2<0,
所以此函数的图象与x轴没有交点
对于关于x的二次函数
由于
所以此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故图象经过A、B两点的二次函数为…………………3分
(2 )将A(-1,0)代入,得
=0.
整理,得m2-2m = 0 .
解之,得m=0,或m = 2.…………………………………………………………5分
当m =0时,y=x2-1.令y = 0,得x2-1 = 0.
解这个方程,得x1=-1,x2=1
此时,B点的坐标是B (l, 0).……………………………………………………6分
当m=2时,y=x2-2x-3.令y=0,得x2-2x-3=0.
解这个方程,得x1=-1,x2=3
此时,B点的坐标是B(3,0). …………………………………………………8分
(3) 当m =0时,二次函数为y=x2-1,此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0,所以当x<0时,函数值 y 随:的增大而减小.……………………………………10分
当m=2时,二次函数为y = x2-2 x-3 = (x-1)2-4, 此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对称轴为x = l,所以当x < l 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12分
第二题:(1)解方程得
由,有
所以点A、B的坐标分别为A(1,0),B(0,5).
将A(1,0),B(0,5)的坐标分别代入.
得解这个方程组,得
所以,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2)由,令
,得
解这个方程,得
所以C点的坐标为(-5,0).由顶点坐标公式计算,得点D(-2,9).
过D作轴的垂线交
轴于M.
则
,
所以,.
(3)设P点的坐标为()
因为线段BC过B、C两点,所以BC所在的值线方程为.
那么,PH与直线BC的交点坐标为,
PH与抛物线的交点坐标为
.
由题意,得①,即
解这个方程,得或
(舍去)
②,即
解这个方程,得或
(舍去)
P点的坐标为或
.
第三题:(1)直线AB解析式为:y=x+
.
……………(3分)
(2)方法一:设点C坐标为(x,x+
),那么OD=x,CD=
x+
.
∴=
=
.
………(2分)
由题意: =
,解得
(舍去) ………(2分)
∴ C(2,) ………(1分)
方法二:∵ ,
=
,∴
.…(2分)
由OA=OB,得∠BAO=30°,AD=
CD.
∴ =
CD×AD=
=
.可得CD=
. ………(2分)
∴ AD=1,OD=2.∴C(2,
). ………(1分)
(3)当∠OBP=Rt∠时,如图
①若△BOP∽△OBA,则∠BOP=∠BAO=30°,BP=OB=3,
∴(3,
).
……(2分)
②若△BPO∽△OBA,则∠BPO=∠BAO=30°,OP=OB=1.
∴(1,
). …………(1分)
当∠OPB=Rt∠时
③ 过点P作OP⊥BC于点P(如图),此时△PBO∽△OBA,∠BOP=∠BAO=30°
过点P作PM⊥OA于点M.
方法一: 在Rt△PBO中,BP=
OB=
,OP=
BP=
.
∵ 在Rt△PMO中,∠OPM=30°,
∴ OM=OP=
;PM=
OM=
.∴
(
,
). (1分)
方法二:设P(x ,
x+
),得OM=x
,PM=
x+
由∠BOP=∠BAO,得∠POM=∠ABO.
∵tan∠POM===
,tan∠ABOC=
=
.
∴x+
=
x,解得x=
.此时,
(
,
). …(1分)
④若△POB∽△OBA(如图),则∠OBP=∠BAO=30°,∠POM=30°.
∴ PM=OM=
.
∴ (
,
)(由对称性也可得到点
的坐标).…………(2分)
当∠OPB=Rt∠时,点P在x轴上,不符合要求.
综合得,符合条件的点有四个,分别是:
(3,
),
(1,
),
(
,
),
(
,
).
注:四个点中,求得一个P点坐标给2分,两个给3分,三个给4分,四个给6分.
第四题:(1)表中空白处填写项目依次为;15;450.························ 3分
表中取最大值时的设计示意图分别为:
![]() |
(5分)
(2)小华的说法不正确.······················································································ 6分
因为腰长大于30cm时,符合题意的等腰梯形不存在,所以
的取值范围不能超过30cm,因此研究性学习小组画出的图象是正确的.··································································································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