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数学试卷 - 初中三年级数学试题 - 正文*

综合题——点动型探究题

2014-5-11 0:17:53下载本试卷

点动型探究题2006.1.22

.点在直线上运动

(1)(2005年北京市)

如图所示,一根长2a的木棍(AB),斜靠在与地面(OM)垂直的墙(ON)上,设木棍的中点为P. 若木棍A端沿墙下滑,且B端沿地面向右滑行.

(1)请判断木棍滑动的过程中,点P到点O

距离是否变化,并简述理由.

(2)在木棍滑动的过程中,当滑动到什么位置时,△AOB的面积最大?简述理由,并求出面积的最大值.

(2)、(2005年无锡市)

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长AB=2,BC=3,点P是AD边上的一动点(P异于A、D),Q是BC边上的任意一点. 连AQ、DQ,过P作PE∥DQ交AQ于E,作PF∥AQ交DQ于F.

(1)求证:△APE∽△ADQ;

(2)设AP的长为x,试求△PEF的面积SPEF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当P在何处时,SPEF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

(3)当Q在何处时,△ADQ的周长最小?(须给出确定Q在何处的过程或方法,不必给出证明)

.直角坐标系中的动点

(3).(重庆市200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点A(0,6)、点B(8,0),动点P从点A开始在线段AO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移动,同时动点Q从点B开始在线段BA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移动,设点P、Q移动的时间为t秒.

(1) 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 当t为何值时,△APQ与△AOB相似?

(3) 当t为何值时,△APQ的面积为个平方单位?

练习

1.(分类讨论题)

已知:如图,△ABC中,∠C=90°,AC=3厘米,CB=4厘米.两个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按顺时针方向沿△ABC的边运动.当点Q运动到点A时,PQ两点运动即停止.点PQ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厘米/秒、2厘米/秒,设点P运动时间为(秒).

(1)当时间为何值时,以PCQ三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图中的阴影部分)等于2厘米2

(2)当点PQ运动时,阴影部分的形状随之变化.设PQ与△ABC围成阴影部分面积为S(厘米2),求出S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文本框: (3)点PQ在运动的过程中,阴影部分面积S有最大值吗?若有,请求出最大值;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2.如图,已知直线y=x+4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A、B,点M是线段AB(中点除外)上的动点,以点M为圆心,OM的长为半径作圆,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点C、D.

(1)设点M的横坐标为a,则点C的坐标为      ,点D的坐标为      (用含有a的代数式表示);

(2)求证:AC=BD;

(3)若过点D作直线AB的垂线,垂足为E.

①求证: AB=2ME;

②是否存在点M,使得AM=BE?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