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多彩的光单元检测
一、填空题
1.打靶时要求三点一线,即缺口、准星、靶心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子弹才容易命中目标,这是利用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里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
2.身高1.74米的人在平面镜前1.5米,平面镜长1米,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__米。人和像的距离是_________。当人逐渐向平面镜靠近时,他的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________现象。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盛水玻璃杯对它有________作用。
4.一束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入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是60°,则它的反射角是 ,折射角 于入射角。(填大或小)
5. 有下列光学器具:照相机、潜望镜、幻灯机、穿衣镜、放大镜、牙医内窥镜。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
二类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特征为_________。
6.早晨,我们看见太阳的视位置比它的实际位置要_____(选填“高”或“低”)—些,这是光的 现象。
7. 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_____ 现象。
8.一种微型手电筒的灯泡做成右图所示的形状,它的前端相当于一个 。 使用这种灯泡可以省去一般手电筒中的一个零件,它是 。
9.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影”,不同的“影”产生原因和实质不同。请填表比较(可参考表中已填内容):
不同的“影” | 产生原因 | “影”的实质 |
立竿见“影” | 光的 | 物体挡住阳光,光照不到的区域 |
湖边杨柳在水中的倒“影” | 光的 | 正立、等大的虚像 |
电“影” | 光的折射 | 倒立、 的 像 |
10.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或电脑的屏幕,可发现那五彩缤纷的颜色其实都是由色光的三基色即红、 和 组成的。
11.某人用一架f=50mm的照相机拍一开花桃树的像:(1)拍桃树的像时,桃树距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mm,桃树在胶卷上成倒立、 的 像;(2)拍完桃树的像后,摄影师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应使镜头 (填“远离”或“靠近”)物体,并将镜头 (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12.放大镜实质上是个 透镜,用放大镜观察邮票时应将邮票放在放大镜的________以内,这样才能看到 立、放大的虚像。
二、选择题
13.下列事实中,哪个不能说明光在均匀介质里沿直线传播?( )
A.在地球表面经常看到日出日落时太阳显得大,中午时太阳显得小
B.日食的形成、月食的形成
C.小孔成像
D.枝叶茂密的大树下面,地面上常出现圆形光斑
14.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够发射出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15.人站在水平地板上,而人在平面镜中的像和人垂直,则平面镜和水平面的夹角是( )
A.90° B.65°
C.45° D.30°
16.如图所示四种情景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17.图所示是—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
A B C D
18.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 )
A.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D.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19.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面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走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的暗处是水
20.以下哪个图正确表示了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的情况 ( )
A
B
C
D
21.某同学在学习“眼球折光系统”一节时,制作了一个眼球模型,如图所示。模型中的凸透镜相当于晶状体,烧瓶的后壁相当于视网膜,烧瓶里放有一种透明液体表示玻璃体,则图示表示的眼球模型和应采取的矫正措施分别是 ( )
A.远视眼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C. 近视跟模型,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模型,用凹透镜矫正
22.小猴子在水中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 )
A、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C、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D、光的反射形成的实像
23.以下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的是( )
① 水池池底看起来比实际的浅 ②海市蜃楼现象 ③站在河边看到“白云”在水中晃动 ④人在河边看到水中的鱼在游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④
24.黑色不透明物体对光的作用是( )
A、反射较深颜色的光 B、吸收较深颜色的光
C、吸收各种色光 D、反射各种色光
2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 显微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
B、 照相机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 放大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投影仪所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26.一束太阳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 )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正立、缩小的虚像
三、作图题
27、如图1所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液体中,被水平放置于液体底部的平面镜反射,最后返回空气中。请在图中画出这时经平面镜反射的光线和在水面处的折射光线。
28、请作出图2中的圆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29、在图3方框内填入一个合适的光学元件。
30、请在图4中画出经凸透镜或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 | |||||
![]() | |||||
![]() | |||||
图1 图2 图3
![]() | ![]() | ||
图4
31.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在AB和CD之间的区域内可以看见挡板左侧的一个发光点S在平面镜中的像,在图中找出挡板左侧这个发光点的位置.
四、实验题
32、有阳光的冬天,在没有火柴的情况下,某人为了取火,将一块冰做成 透镜,并找来了一些干的树叶、木柴等,拿着自制的冰透镜正对阳光,在树叶上方上下移动,直到树叶上出现一个明亮的光斑,过了一会儿树叶就点燃了。他取火的过程利用了冰透镜对光的 作用;树叶上的那个明亮的光斑就是冰透镜的 ,这个光斑到冰透镜的中心的距离就是它的 。
五、综合题
33、有一透镜,不知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能至少用两种方法加以鉴别吗?(不仅要说出方法,且应具体说明何种情况为凸透镜,何种情况为凹透镜)
34、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下表列出的是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时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一组数据。由表中数据可发现以下规律:(1)
(2)
入射角Q1 | 10° | 20° | 30° | 40° | 50° |
折射角Q2 | 6.7° | 13.3° | 19.6° | 25.2° | 30.7° |
35.不同凸透镜对光的会聚程度是不同的,即每个凸透镜的焦距不一定相同。
小宇和小铭想探究“凸透镜的焦距长短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1)探究一:他们先用两个凸面程度、材料都相同,横截面积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太阳光,测量得到会聚点到光心的距离都是10cm,根据这个情况可得出结论:凸透镜的焦距大小与横截面积 (填“有关”或“无关”)
(2)探究二:他们用两个凸面程度、横截面积都相同,材料不同的凸透镜会聚太阳光,分别由玻璃、水晶制成。现在他们想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制作材料是否有关”。在这次探究活动中,小宇和小铭共需准备哪些主要器材?简单说出实验步骤和需测量那些物理量。
(3)根据所测量的物理量,得出相应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