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三中初二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6题,每题1分,计16分)
1、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名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包含着声学知识.对其中声现象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 )
A.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调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B.客船上的人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
C.钟声通过空气以波的形式传播到人耳
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
2、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没有空气的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 )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3、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澡后,室内的玻璃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来,镜面上发生的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 (
)
A.先液化,后汽化 B. 先汽化,后液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4、下面是小丽同学列举的一些物态变化的实例,其中错误的说法是 ( )
A. 冬天,窗户玻璃上的“冰花”是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B.我们看到冰糕冒“白气”是一种汽化现象
C. 利用干冰来获得低温是通过干冰升华来实现的
D.从冰箱中取出的汽水瓶表面有水,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红外线是人眼能看见的光 B.紫外线是人眼不能看见的光
C.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 D.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6、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光有能量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沿着直线传播
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其视力矫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凹透镜 B.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像
C.远视眼看不清近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D.矫正近视眼所配戴的眼镜镜片是凹透镜
8、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开始转动 ( )
A.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
B.熟鸡蛋很快停止转动,生鸡蛋转了一会儿才停止;
C.两个鸡蛋都很快停止转动;
D.两个鸡蛋都转了一会儿,然后同时停止。
9、小明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
A.一定大于20厘米;
B.一定小于8厘米;
C.一定在10厘米到16厘米之间;
D.一定在8厘米到10厘米之间。
10、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g、20g和10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 [ ]
A 、 81.4g B 、78.6g
C 、 78.2g D 、 81.8g
11、两支内径不同、下面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低,两支温度计示数相同。
12、下列情况中,比热会发生变化的是 ( )
A.一杯水倒去一半 B.把铁块加工成铁屑
C.水凝结成冰 D.10℃的水变成20℃的水
13、若游码没有放在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的横梁调节平衡,用这样的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所得到数据比物体的实际值 ( )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不能确定
14、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的直径大约是( )
A 10-4米 B 10-6米 C 10-8米 D 10-10米
15、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不能说明物质中分子构成的是 ( )
A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B秋风扫落叶
C铁铲用久了,会变薄 D屋檐滴水时间久了,出现“滴水穿石”现象
16、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重力,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l04千克,则所需铝的质量是(ρ铜=7.9×103千克/米3,ρ铝=2.7×103千克/米3)( )
A 35.5千克. B 54千克. C 104千克. D l58千克.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凡有选错的该小题给0分.共15分)
17、状态一定的某物质的比热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跟它吸收的热量成正比 B、跟它的质量成反比
C、跟它的温度变化成反比 D、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大小与上述因素无关
18、下列过程中,物质的比热会发生不会变化的是 ( )
A、把铜块放在热水中再取出; B、把煤块碾成煤屑;
C、把铁屑熔化后铸成铁块; D、水凝固成冰;
19、没将物体放在离凸透镜10 cm时,得到一个放大倒立像;那么,若将物体向凸透镜移近2 cm,则可能得到一个 ( )
A.较小的放大倒立像 B.更大的放大倒立像
C.放大正立的像 D.缩小正立的像
20、下列物态变化.要在一定温度F才能进行的是 ( )
A.液体凝固成品体 B.蒸发 C.松香熔化 D.酒精沸腾
21、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如图9所示,关于它们的密度,F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10 g的密度与乙5 g的密度相等
B.乙的密度为2.5 kg/m3
C.甲的密度2倍于乙
D.由这个图可知,甲、乙的密度都跟质量和体积有关
三、填空题(共8题,每空1分,计18分)
22、教室里的每一位同学都能看到投影幕布上的画面,这是由于光在投影幕布上发生了
反射;激光测距仪是利用了光的 传播;太阳的热主要以 (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的形式传送地球上的.
23、质量为1kg的水结成冰后,它的质量为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则1kg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 m3.
24、战国时期成书的《中庸》里写道:“语小,天下莫能破焉”。意思是说,世界上存在着很小很小 的东西。其实,这就是 的一种思想。
25、晒粮食时,把粮食放在向阳的地方可以提高粮食的_____ _____,把粮食摊开可以
增大粮食的______ _______,这样有利于粮食中水分的___ ______,干燥得快。
26、如图1所示,由温度计的读数可知,房间的温度是
。把正在熔化的冰放到这个房间里,冰
(“能”或“不能”)继续熔化。
27、为了保持天平测量精度,使用时要注意:
(1)用天平称物体质量时不能超过天平的
;(2)砝码要用 夹取,(3)保持天平干燥、清洁,不要把
和
直接放在天平托盘里。
28、有甲、乙两个铁球。甲球是实心的,质量为7.9千克,体积为1分米3;乙球是空心球,乙球的质量是甲球质量的4倍,体积为甲球的4.5倍,则乙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是______ __ 分米3。(铁的密度是7.9×103千克/米3)
29、水的比热容是4.2×103 ,其物理意义是 。
四、作图题:(共2题,每题3分,计6分)
30、如图2所示,光源位于A点,问该光源发出的哪条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通过C点。
31、完成图6光路图。
![]() |
图2 图6
五、探究与实验题(共7小题,计27分)
32、在图13甲“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7分,每空1分)
![]() |
(1)使用温度计之前,应先观察它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某同学按实验步骤进行了正确操作,但发现从开始加热到水沸腾这段时间过长,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原因即可),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看到了如图13乙的情景,这是_________(选填“沸腾前”或“沸腾时”)的情况.
(4)该同学记录了一组数据见下表,由数据可知,水的沸点为________℃.
时间/min | O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98 |
(5)请你在图13丙的方格纸上根据上表数据画出水的沸腾图象.
33、测量岩石的密度:(3分,第一小题2分,第二小题1分)
①根据图所示,将各仪器的测量值写在记录实验数据表格内.
岩石的质量 m(g) | 量筒内水的体积V1(cm3 ) | 放入岩石后量筒内 | 岩石的体 积 V(cm3) |
②计算岩石的密度为
。
34、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有如下操作:(2分)
(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B)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
(C)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E)用公式ρ=(M-m)/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那么,正确操作步骤的序号应是________ 。
35、某校科学探究小组应用所学物理知识测量瓷器的密度,他们所用的器材有:若干小碎瓷片,足够的水,一个质量为m0、容积为V0、有密封盖的瓶子,如图所示,问:(3分)
(1)他们还需要选择 ,才能测出小碎瓷片的密度。(只限选一件仪器)
(2)请简要写出测量过程,并用适当的符号表示所测量的物理量。
(3)小碎瓷片密度的表达式是: 。
36、“图像”我们并不生疏,地理课本中常见的“全年气温变化曲线图”就是图像。由于图像表示一个量(如温度)随另一个量(如时间)变化的情况,很直观、形象,所以各门学科都经常用到它。利用下边方框中提供的数据在方格纸中描点画出变化曲线图 (3分)
37、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盛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的实验记录,根据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4分,每小题1分)
(1)分别比较1、2或3、4两烧杯的实验记录,可看出 。
(2)分析比较 (填烧杯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在质量和升高的温度都相同时,不同物质吸收的热量不同。
(3)实验中可看出,水和煤油的“容热本领”不一样,除了用比热来表示物质的这一特性,你还能用其它方法来表示物质的“容热本领”吗?试写出其中的一种方法: 。
(4)综合分析实验记录,可以发现,物质吸热的多少取决于质量、比热容和 。
38、某校“STS”活动课前往县酒厂考察,同学们了解到白酒是发酵后的粮食里的酒精从酒糟中蒸煮汽化出来的,其装置如图。因为汽化要吸收热量,,所以需要在锅灶下加热。蒸锅实际上是一个汽化池,将其封闭后仅与输汽管相通,然后将“气酒”引入冷凝池后再注入储酒罐。罐里的白酒度数很高,一般不宜饮用,需要与适量水勾对(混合)后才能出售。有关行业规定:白酒的“度数”是指气温在20℃时,100毫升酒中所含酒精的毫升数。试回答:(5分,每问1分)
⑴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汽化池加热应保持多高温度才能出好酒?输汽管为什么要弯弯曲曲的经过冷凝池?
⑵该厂生产的每瓶装“500毫升、45度“的白酒,质量是多少?是否恰好”一斤酒?这种酒的密度是多少?
六、计算题:(每小题6分,计18分)
39、(6分)有一块矩形的均匀铜皮,长为100cm,宽为50cm.现测得其质量为4450g,那么铜皮的厚度为多少?(铜的密度ρ铜=8.9g/cm3)
40、(7分)体育课用的铅球并不完全是铅,实际上是在铁壳里灌满铅制成.如果有一个铅球的质量是3.6kg,体积是330cm3,这个铅球中含铅和铁的质量各是多少?( ρ铁=7.9g/cm3,ρ铅=11.3g/cm3)
41、小华在假期探望外祖母,他乘坐火车时发现,每经过铁轨接头处,车身都要振动一次,他还发现,火车进山洞前的一瞬间要鸣笛一次。小华恰好坐在车尾,从听到笛声到车尾出洞,小华共数出84次车身振动,所用的时间是1min45s。若车身总长175m,每节铁轨长12.5m,山洞的长度是多少?当时火车的速度是多少?(设火车一直匀速直线行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