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物理试卷 -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1—4章)

2014-5-11 0:27:24下载本试卷

八年级物理第二次月考试题(1—4章)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真空也能传声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2.关于光的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我们平日看到的水比实际浅,就是因为光的折射造成的。

B.雨后的天空,可以看到彩虹,是光的反射造成的。

C.自然界中,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是无法用其他颜色的光混合而成,因此它们被称为光的“三原色”。

D.我们看到的红颜色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在这个物体上,把红光都吸收了,所以是红颜色。

3.炎热的夏季,医生建议,在气温超过36℃时,每半小时需要补充一杯水,其原因是:(  )                       

A 人喝水是为了补充体力; 

B 人喝水是由于水的温度低些,因而水可以吸收人体的热;

C 人喝水是为了大量出汗,汗水又迅速蒸发,蒸发时会带走大量的热,使人体表温度降低;

D 人喝水是为了水的汽化放热。

4、下列是研究酒精在不同条件下蒸发快慢的情形,其中最能说明酒精蒸发快慢和表面积有关的是:(  )

A.温度不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B.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相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C.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不同处,蒸发快慢不同

D. 温度相同的酒精分别装入口径不同的容器中,放在同一处,蒸发快慢不同

熔点

沸点

酒精

-107℃

78℃

水银

-39℃

357℃

5.我国首次赴南极考察队,在南极洲南部的设得兰群岛乔治岛,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南极科学考察基地——中国南极长城站,南极平均气温为-25℃,最低气温可达-88.3℃所以在那里测气温应用:(  )         

A 酒精温度计   B 水银温度计  C 寒暑表  

D 以上三种都可以

6.如图1,是晶体的熔化图像是(  )

             图1

7.人站在竖直挂的平面镜的正前方,以1m/s 的速度靠近平面镜,则像以多少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

A 1.5m/s   B 2m/s    C 1m/s    D 0.5m/s

8.晚上你在家温习功课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四条措施中无效的是(  )

A  打开窗户让空气流动      B 用棉花塞住耳朵         

C  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    D关上窗户拉上厚窗帘

9.如图2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       

图2

 
A 此地有乐队,可以出租; B 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C 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D 以上选项均不正确

10.如图3,F是凸透镜的焦点,将小电珠依次放在a、b、c、d四个位置,若要使屏上得到的像最大,则小电珠应放在(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图3

 


11.下列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A  电棒两头变黑       凝华;   B  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    液化;

衣服箱里的卫生球变小   升华;     雨后湿柏油路面很快变干  汽化;

C 河里的水结冰   凝固;        D 熔化、汽化、升华      放热;

铁块加热成铁水   熔化;         液化、凝固、凝华      吸热

12.下面是某同学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时的实验过程,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观察所要使用的温度计,了解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

B.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C.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拿到灯光下读数。

D. 将温度计放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再读数

13.下面是小雨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的几个步骤,其中没必要的是:(  )

A.用刻度尺测出像距     B. 移动光屏直到屏上出现清晰的蜡烛的图像

C.温度计测出实验室的温度

D. 调整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图4

 
14.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4所示。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15.某同学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把光屏移到离凸透镜18cm处,使在光屏上出现烛焰的倒立、放大、清晰的像,则该同学使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8cm   C.12cm  D.18cm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在物理学中,用_____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是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_________.

2.人们把高于______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_______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

3.人们以______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 dB是__________的声音.

4.一条光线跟平面镜的夹角为35°,那么入射角为_____,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

5.利用平面镜不但可以__________,还可以改变光的__________.

6.渔民在叉鱼的时候,他看到水中的鱼是由于_____而成的_____像.像的位置比鱼的实际位置偏_________(填“高”“低”)

7.现有如下光学元件:(a)平面镜,(b)凸面镜,(c)凹面镜,(d)凸透镜,(e)凹透镜.在下列光学仪器或用具中用到了哪种器件?请把相应的字母填入空格.自制潜望镜用______.太阳灶用______.老花镜用______.汽车观后镜用______.近视镜用______.

8.今年开春以来,我国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为了缓解旱情,多次实施人工降雨,执行任务的飞机在高空投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很快_______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使空气的温度急剧下降,则高空水蒸气就________成为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降,遇到暖气流就________为雨滴落在地面上(填物态变化名称).

9.小强在家里看书,突然屋外有人大声叫他,他一听便知道是同学小明,正所谓“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依据声音的_______不同来判断的。小明说话“声音洪亮”,反映他说话声音的_____大。我们听到声音靠的是_________传播。

图5

 
10.如图5所示,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是两种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介质是空气,则入射角为___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___,MN的___________侧是空气(填“左”或“右”)。

11.古代时,由于无法解释日食成因,人们迷信地认为日食是—种凶兆。现在我们可以用光的___________来解释日食的成因,如图6所示。有乒乓球、足球和瓦数较大的白炽电灯,请你用这三种物品代表相应的星球,设计出观察日食成因的实验,并根据三个星球排列的位置,按示例,把答案填写在图中的横线上。

文本框: 图612.小明同学用焦距为10㎝的放大镜去察看地图,地图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_10cm(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而当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完集体像后,又接着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时,就应该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照相机镜头和这个同学的距离并同时__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

三、作图题(12分)

(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画出图7中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

(2)某发光点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光线如图8所示,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3)如图9,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4)如图10所示,一条入射光线从空气斜射向鱼缸中的水面,折射光线进入鱼眼(已画出)。请画出入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并标明入射角i。

图10

 


图7

 

图8

 

图9

 


四、试验题(10分)

1.一天小明在家中烧水,烧一会后他想测水在这个过程中

的温度,于是他找到家里的体温计,如图11,(1)它观察到

图11

 

图12

 
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目前其示数为          。  

入水中后,小明便开始读数,如图12。

2.小明在此操作过程中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其中两处:

错误①:                                                        2分)

                      

错误②:                               (2分)

图13

 
3.如图13所示: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_____________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_____________的关系;

(3)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进行,理由是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6 分)

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知海洋的深度,绘出水下数千米处的地形图。若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14,经过4s后收到回波。求此处海底有多深?(已知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

六、综合能力题(6分)

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如图15所示,几只鸟在树上“歌唱”,一个听觉良好的女孩在一间门窗紧闭的甲房间内,靠近单层玻璃她能听到室外鸟的“歌声”;她到另一门窗紧闭的乙房间内,靠近双层玻璃(双层玻璃的夹层内抽成真空),她却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1)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为什么女孩在乙房间内几乎听不到室外鸟的“歌声”。

(2)女孩在两个房间都能看见室外树上的鸟,而只能在甲房间听到室外鸟的“歌声”。这说明光的传播和声的传播有什么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