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物理试卷 -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八年级(上)物理《声现象》单元试题

2014-5-11 0:27:24下载本试卷

八年级(上)物理《声现象》单元试题

时间:80分钟  分值:100分 

致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读题、认真审题、严密答题,在物理学科的第一次检测中亮出你的头角,相信“我”是最棒的!!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2分)

【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有振动的物体,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凡是人耳听到的声音,则其声源一定在振动

C.声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振动的频率,与介质的性质无关

D.只要发声体发出的是可听声,人们就一定能听到

【  】2、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鼓声立刻消失,这是因为

A.手使鼓面跟空气隔开了,挡住了声音的传播  

B.鼓面的振动停止了

C.鼓的振动频率变小了,鼓的音调变低了   

D.鼓的振动幅度变小了

【  】3、“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们在飞船内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如图3),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对话,其原因是  

A. 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更方便

C. 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第3题

                       

【  】4、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声音能把人的耳朵震聋

B.说话时,声带的振动能引起周围的空气的振动

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

D. 声音能粉碎人体的结石

【  】5、下列有关声音的实例中,与“响度”有关的是

A.夏日买西瓜,要捧起来拍几下听听声音

B.人们在买陶制品时,习惯用手敲一敲,再用耳朵听一听

C.用水壶往保温瓶中灌水,声音在变化

D.课堂上回答问题时要大点声,自习课研究问题时要小点声

【  】6、两人同时讲话,甲的声带5s内振动了1500次,乙的声带1min内振动了15000次,则这两人的音调

A.甲高些   B.乙高些    C.一样高    D.不能比较

【  】7、小明同学在探究发声体振动的快慢与音调、响度、声速关系的实验中,得出结论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A.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越大

B.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声音传播得越远

C.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声速不受影响

D.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越高,传播速度越快

【  】8、图中的小白兔能分辨出门外

不是自己的外婆,主要是依

据声音的

A.响度   B.音色   

C.音调   D.频率                    第8题

【  】9、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为1m/s,则我们周围的世界会有什么变化?”关于这一问  题的讨论,一位学生提出了下列四个有关的场景,请你判断不正确的是

A.教室内学生能更清楚地听到老师的讲课声

B.汽车的喇叭不能起到原来的作用

C.管乐队在会场内演奏的效果将变差

D.我们听到万米高空传来的客机声时,却看不到飞机

【  】10、下面的几种情况不能利用回声测定的是

A.海洋的深度   B.对面山崖的距离

C.海底鱼群的位置 D.雷电发生处到听见雷声的人的距离

【  】11、在北京天坛天心石上讲话,会觉得声音特别洪亮,这是因为

A.讲话时没有障碍物,觉得特别洪亮

B.天坛特别安静,讲话时觉得特别洪亮

C.讲话时天心石发生振动,使声音变得洪亮

D.讲话时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形成回声,加强了原声

【  】12、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清晨林中的小鸟的欢唱属于乐音

B.鞭炮声很有节奏属于乐音

C.一切干扰人们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属于噪声

D.从物理学角度来看,乐音的振动有规律,噪声的振动杂乱无章

【  】13、下列减弱噪声的措施中,不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加装消声器

B.用外罩把噪声源罩起来

C.在公路和住宅间植树绿化

D.戴上防噪声耳罩

【  】14、关于人和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人能听到的声波频率范围是10~20000Hz

B.海豚、蝙蝠等能听到20000Hz以上的超声波

C.大象、鲸等动物能听到20Hz以下的次声波

D.狗既能听到次声波又能听到超声波

【  】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水中传播的过程中声速、频率保持不变

B.火山爆发、陨石坠落、地震、海啸、台风、雷电能形成次声波

C.次声波可以传得很远,强烈的次声波能够绕地球2~3圈,且很容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但次声波的频率低,对人体无伤害作用。

D.超声波具有方向性好、穿透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能量等特点

【  】16、针对图16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大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7、把一个闹钟放在一个抽成真空的密闭玻璃罩中,能看见闹钟的振锤在打铃,却听不到铃声,这个现象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通常人们说话的声音是靠    来传播的,人耳贴在枕头上能清楚的听到枕边机械手表的“嘀嗒声”,表明    能够传声,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    表明    能传声。

19、声波能使人耳的鼓膜振动,引起声音的感觉;在医院里,用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石头”,这些都表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_。

20、某同学在注满水的长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而在自来水管另一端的同学先后听到_______次敲击声,最后一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来的,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___________,若要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被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你至少要离高墙___________米远。

22、将齿轮固定在玩具电动机的转轴上,启动电动机,让齿轮敲打塑料片发声,当玩具电动机的转速增大时,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变__________,这说明声音音调的高低决定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它的单位是____________。

23、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工人阶级一声吼,地球也要斗三斗”这说明吼声的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的说话声         

24、很多乐器齐奏一首曲子,我们是根据各种乐器的___________不同来区分是何种乐器;用同样的力,在同一个乐器上分别弹奏一个C调“4”和F调的“4”,所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

25、编钟是我国历史上民间传统乐器,一套编钟能演奏古今乐曲,音域宽,音色美。小南同学用7个相同的玻璃杯装上不等量的水,制作了一套“仿真编钟”。增减水调试后,得到了“1、2、3、……”七个不同音,那么装水多的杯子类似于较________(填“大”或“小”)的编钟,它们的音调较_________(填“高”或“低”)。

26、二胡在世界乐坛上有着重要的一席,像二胡一类的弦乐器其音调与琴弦的粗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

27、唐诗《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句中体现出的物理知识有_____        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写出两点)

28、______dB以上的噪声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在传播过程中减少噪声的主要方法是隔声、        

29、观察图29甲、乙、丙三幅防止噪声污染的图片,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图,属于阻断噪声传播的是  图,属于防止噪声进入人耳的是   图.

第29题

30、迎面驶来的火车汽笛声音调变高了,利用超声波速度测定仪能很快地测定出运动中的网球的速度,这些都是利用声波的________________效应。

三、简答题:(4=4=8分)

31、列举两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或能量。

32、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影响你的学习和休息,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减弱这种噪声的干扰?(至少写出两条)

四、探究实验题:(6+10+6=7=29分)

33、小明和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米间的通话,这表明       

               。 (1分 )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相同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听到的声音就大一些,这一实验表明           

               。 (2分 )

 (3)如果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捏住棉线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2分 ) 

(4)如果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弛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   (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声音。(1分 )

34、小宁想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请你帮他设计实验的全过程。(1+2+3+2+2=10分)

⑴猜想:声音的响度可能与声源振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⑵设计实验: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⑶进行实验:实验步骤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⑷实验现象:_          ______    _____________

⑸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___有关,___________越大,响度__________。

35、张明、王强和李鸿一起在实验室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张明把手放在喉头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王强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激起水花;李鸿在吊着的大钟下固定一枝细小的笔,敲响钟后,把纸在笔尖下迅速拖过,纸上便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1+2+3=6分)

⑴他们在探究什么问题?

⑵分析上面的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⑶如果由你来设计一个类似的实验,你将怎样设计?

36、小宇在阅读《科海奇闻》一书时,看到这样一条奇闻:(7分)

这则奇闻引起了小宇他们学习小组对噪声研究的好奇心。于是,小组内的各位同学又分头查阅了许多资料,得到了如下的一些信息:

请你根据小宇他们提供的信息资料,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1)有些不法商贩,为了销售劣质产品,就在店铺内通过高音喇叭播放音乐。他们这是想利用噪声能够损害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对产品产生错觉这一危害,来使顾客上当。(2分)

(2)由上述信息资料,我们可以归纳出消音材料的两个作用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3)小宇要将家中隔音墙的材料由棉布换成瓷瓦,晓丽认为不妥。他们由此引出一个新的探究课题,请根据他俩提出的探究课题,写出简要的探究报告。(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