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月考过关测试题
把自信写在脸上,把成功写在纸上,相信自己是最棒的!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靠超声波捕食 B.利用超声波消除肾结石患者的结石
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D.利用B超诊断病情
2、把闹钟放在钟罩内,当抽完罩内空气后,让空气重新进入钟罩内,则( )
A、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小 B、听到闹钟走时声越来越大
C、听到闹钟走时声不变 D、听到闹钟走时声时大时小
3、学校在做广播操时要用扩音器,扩音器的作用是( )
A、改变音调 B、改变音色 C、改变响度 D、改变频率
4、一些会口技的演员能模仿动物的叫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他们所模仿的是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 音色 D、频率
5、拉二胡时,一只手要在琴弦上不停地移动,其目的是( )
A、改变拉琴的姿势 B、改变声音的响度
C、改变声音的音调 D、改变声音的音色
6、下列不属于声音的利用的是( )
A、渔民用声音来发现鱼群
B、海面上的舰船用声呐发现水下的潜艇
C、雷达发现天空中的飞机
D、医院用B超来给病人检查身体
7、向一个空的暖水瓶中灌水时,瓶中的空气柱振动会发出声音,随着空气柱由长变短,空气柱发出的声音的哪个特征会发生变化( )
A、音色 B、响度 C、音调 D、无法确定
8、在雷雨天时,雷声常常是“隆隆”不绝,这是因为( )
A、声音多次反射 B、多次打雷 C、人耳的错觉 D、雷声分裂
9、影子的形成可以说明:( )
A、光的反射现象; B、 光的漫反射现象;
C、光的直线传播; D, 光的镜面反射现象。
10、关于光的传播过程,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光的传播方向不变; B、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5千米/秒;
C、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D、光在水中的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速度。
11、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是( )
A、在颐和园内昆明湖的水中可看到十七孔桥的倒影
B、日食、月食现象
C、人在阳光下,地面上出现影子
D、激光准直
12、站在平面镜前的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他的像变大, B.他的像变小,
C.他的像不变, D.不能确定,要看距离的远近
13、植树时.要想判断这行树直不直,采用的方法是:人站在第一棵树前面,如果后面的树都被第一棵树挡住,说明这行树栽直了,其理由是(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折射现象
C、光的反射现象 D.光的漫反射现象
14、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明亮处是积水
C、背着月光走,地上明亮是积水
D.迎着月光走,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都是积水
15、岸边的柳树,在水中的“倒影”和在地上的树影,这两者的成因是( )
A、都是光的反射引起的 B都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C、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折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引起,后者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
16、黑板反光,同学看不清字的原因是( )
A、只有黑板反射光线,字不反射光线;
B、只有字反射光线,黑板不反射光线;
C、字和黑板都反射光线,字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强;
D、字和黑板都反射光线,黑板反射进入眼睛的光线强。
17、室内游泳池水深3m,天花板上的吊灯距水面5m,吊灯在水中的像,距水面( )A、5m B、 8m C、 3m D、2m
18、从平面镜里到镜子对面电子钟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时刻应为:
12:01 |
A.21:10 B.10:21
C.10:51 D.12.01
19、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 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
20如图水平桌面上斜放着一个平面镜,桌面上有一个小球向镜面滚动,则小球在平面镜中的像:( )
A、水平向右运动 B、水平向左运动
C、竖直向上运动 D、竖直向下运动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男低音在引吭高歌,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和女高音相比, 的音调高, 的响度小。
2、用一张硬纸片在梳子上刮动,快速刮过比缓慢刮过所发出声音的音调 ,这说明音调的高低跟 快慢有关。
3、把一枝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我们会发现烛焰在______,这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
4、蜜蜂飞过我们身边时,常听到一阵"嗡、嗡、嗡"的声音,这声音是蜜蜂翅膀____ __ _而产生的.从我们身旁飞过的蝴蝶,却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发声的 太低。
5、光在______________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________。
6、人能够从不同的方向看到一些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光在这些物体表面发生________缘故,这时每一条反射光线都________反射定律。
7、能够___________的物体叫光源;下列物体:太阳、月亮、电灯、电视荧屏、钻石,属于光源的有
8、对以下光源按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太阳、电灯、蜡烛、水母、荧火虫
例:有生命的:水母、荧火虫 无生命的:太阳、电灯、蜡烛
9、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地图中的甲城市在乙城市的正西南方向,则实际上甲城市在乙城市的__________方向。
10、汽车的倒后镜是______镜,其作用是_______;若把点光源放在凹镜的焦点上,光源发出的光被______镜反射后,将成为_________,其应用的实例有___________。11、油漆的黑板会发生“反光”现象,这是光的 反射现象;而我们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 反射现象
12、一入射光线跟平面镜之间的夹角20°则反射角为__ _;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增大10°,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_ _。
13、若人站在平面镜前2m处,在人后3m处有棵树,则树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为________m。人的像与树的距离为 m.
三、作图题
1、自行车尾灯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夜里,用手电筒照射尾灯,可观察到它的反光效果很好。试在图中方框内画出其中一条入射光线的完整的反射光路图
![]() ![]() | |||
![]() | |||


1 2 3 4
2、在图2中画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3.在图3中,AO、BO’为点光源S射向平面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S’像的位置并画出光路线
4.在图4中.某发光点S所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形成的光线如图所示,请完成光路图并确定发光点S的位置。
5.如图5所示,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向下射入井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标出法线。
6.如图6所示,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点的反射光线和与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7、在图7中,人在什么范围内能看到窗外一棵树的全部(人能看到树的全部的区域用阴影线表示)
5 6 7
四、实验简答题:
1.小红同学用蜡烛、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做实验.取得如下的数据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 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
10cm | 10cm |
15cm | 15cm |
25cm | 25cm |
从这些数据,你可得到的结论是:
2、呈球面形状的反射镜叫球面镜,用外表面做反射面的球面镜叫凸面镜,简称凸镜。我们知道,用平行光对着平面镜照射,反射光线也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面镜对光线既不起会聚作用也不起发散作用,那么凸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呢?小华将好几只激光手电筒捆绑在一起,形成相互平行的光线对凸镜照射,发现平行光线经凸镜反射后形成如图所示的图像。请回答:
(1)由此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举两个例子)
(1) (2)
3、如图:有一块玻璃竖直放置,取两支同样的蜡烛A和B,将A点燃放在玻璃板前,移动B使它与A的像重合,这时B好像也被点燃了。这实验说明了:
(1)平面镜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
(2)像到镜的距离与物体到镜的距离 。
(3)把A靠近玻璃板,则它的像会 (靠近、远离)
玻璃板,像的大小会 (变大、变小、不变)。
(4)平面镜成的是 (放大、缩小、等大)的
(实、虚)像。
(5)请你针对平面镜成像的有关内容提出一个问题,
如:平面镜后面有蜡烛的光线吗?
(6)本实验是用两支一样的蜡烛来进行实验的
把一支点燃的蜡烛玻璃板放在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然后再点燃另一支蜡烛,竖立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你认为这个实验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简要说明理由。
4、如图所示为研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其中O点为入射点,ON为法线,面板上每一格对应的角度均为10º,实验时,当入射光线为AO时,反射光线为OB;当入射光线为CO时,反射光线为OD;当入射光线为EO时,反射光线为OF,请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 | 入射光线 | 入射角 | 反射角 |
1 | AO | ||
2 | CO |
| |
3 | EO |
|
分析上述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
5、雨后晴朗的月夜,甲乙两位同学行走在乡村的小路上,为了走路时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甲同学提醒乙同学说:“注意地上暗处是水。”乙同学反驳说:“地上明处是水。”你认为呢?
6、下面是陈华的一则日记:
11月1日 星期一 晴
下午放学回到家里,放下书包,躺在软软的沙发上,觉得上了一天的课有些疲劳。当我打开录音机欣赏那优美的轻音乐时,全身的每一个毛孔别提有多舒服了。“小华,把录音机关掉!”这是爸爸的声音,他在书房里看书,我的心里不解,心也凉了半截……
问:陈华的爸爸不允许陈华欣赏轻音乐的原因是什么?你能帮助陈华想想3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让他们都能两全其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