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第三学月考试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7分)
1.杠杆在我国古代就有了许多巧妙的应用,护城河上安装使用的吊桥就是一个杠杆,由图可知它的支点是 点(选填“A”“B”或“C”),在匀速拉起吊桥时,它属于一个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2.汽车如果空载和满载时都以相同的速度行驶,空载时具有的动能_______满载时的动能,停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_______该车在山下时具有的重力势能.(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用50 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为200 N的小车沿水平道路在1 min内前进60 m,则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J,拉力的功率为_______ W
4. 一辆汽车不小心陷进了泥潭中,司机按图4所示的甲、乙两种方法安装滑轮,均可将汽车从泥潭中拉出,如果汽车受到的阻力为1000N,则甲图人匀速拉动汽车的拉力至少为 ,,其中比较省力的是 图。(绳与滑轮间的摩擦不计)
5.利用图5所示装置将重为100N的物体匀速提高3m,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N(不计摩擦),拉力做的功为__________J,物体的重力势能_________ (选填“减小”、“不变”或“增大”) 。
6.物体在大小为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秒内沿水平地面前进2m,则拉力做的 功为_________J,功率为_________W;若物体重100N,则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_________J。
7.如图7(a)、(b)所示反映了力的作用效果,其
中图_______表示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图_______表示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均选
填“a”或“b”)。(b)图中运动员跳起后下落过
程中重力势能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
“减小”或“不变”) (a) 图7 (b)
8.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把杠杆挂在支架上,实验前没有挂钩码时,发现杠杆右端下倾,可将右端螺母向_____边旋转(选填“左”或“右”),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实验中共有6个钩码,杠杆上每格距离相等,调节好杠杆后,在杠杆左边离支点2格的A处挂了3个钩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你在杠杆右边挂上钩码(用一种方法).你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9.用一动滑轮将重100 N的砂子提到9 m高的楼上,所用的力 是60 N,那么总功是__J,有用功是____J,额外功是___J,机械效率为____。
10. 今天,小明是学校的升旗手,他将一面国旗在国歌声中匀速 升到旗杆顶端。请问:
(1)旗杆顶端装有定滑轮,利用它来升国旗,目的是改 变 ;
(2)国旗匀速上升过程中
能会逐渐增大;
11. 工人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900N的物体竖直向上匀速提升 0.5m,工人对绳的拉力为600N,则滑轮组对重物所做的有用W有用=__________J,该滑轮组此时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使用滑轮组时正确的是( ).
A.要想改变力的方向,就不能省力 B.要省力就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C.可以省力,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 D.可以省力同时省距离
2.一根杠杆平衡时,动力小于阻力,若沿原力的方向各增加相同大小的力,这时杠杆将( )
A.仍保持平衡 B.沿动力方向转动
C.沿阻力方向转动 D.无法确定
3.某工人将一根木头的一端抬起,另一端支在地面上,在抬起过程中,人用力的方向始终竖直向上,那么力的大小将( ).
A.逐渐减小 B.逐渐增大 C.先减小后增大 D.保持不变
4.在棉产区,每年秋天拔去地里的棉秆是农民的一项繁重体 力劳动,小明同学仿照钳子的结构改制成的一种农具解决了这一问题,如图所示.使用时,将小铲着地,用虎口夹住棉秆的下部,然后在套管上用力,棉秆就拔出来了.该农具整体可视为杠杆,其支点的位置是( ).
A.转轴 B.套管 C.小铲 D.虎口
5.在举重比赛时,一运动员在第一阶段把150kg的杠铃很快举过头顶;第二阶段使杠铃在空中停留3s.下列关于运动员对杠铃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他在第一阶段内没做功
B.他在第二阶段内没做功
C.他在两个阶段内都没做功 D.他在两个阶段内都做了功
6.如图所示的是一种叫做蹦极的游戏,游戏者将一根有弹性的绳子一端 系在身上,另一端固定在高处,从高处跳下.图中B点是弹性绳自然下垂时绳下端的位置,A点是他所到达的最低点的位置.对于他离开跳台至最低点A的过程,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他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 B.绳的弹性势能一直在减小
C.他的动能先增加后减小
D.在最低点,重力势能减到最小,动能为零,绳的弹性势能最大
7.某同学骑自行车上坡时,速度越来越慢,则车和人的( ).
A.动能变大,重力势能变大 B.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小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 D.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8.如图所示,杠杆的支点O,在A端加一个动力(图中未画出),使杠 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杠杆( ).
A.一定省力 B.一定费力
C.不省力也不费力 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
9.有一人用一滑轮组分别将1000 N和2000 N的物体匀速提高相同 的高度,动滑轮重200 N,绳重及摩擦都不计,则在上述两种情况中( )
A.人做的额外功相等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相等
C.人做的总功相等 D.人做功的功率相等
10.下列工具或仪器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11.用一滑轮组提升重物,不计摩擦,下列方法中可以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是( )
A.改变绕绳方法 B.增加重物的提升高度
C.减少重物的提升高度 D.增加提升重物的重力
12. 如图是某运动员进行射箭比赛的情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A、被拉弯的弓具有弹性势能
B、手拉弓弯,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手对弓的拉力大于弓对手的拉力
D、运动员松手时弓的弹性势能将转化为箭的势能
三、作图题:(12分)
1.(6分)如图所示,O是杠杆的支点,画出力的力臂。
2.(3分)在杠杆上的A点挂一重物,在C点对杠杆施加一个最 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中所示的位置.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3.(3分)小强想把一货物吊到楼上去,已知货物
重1000 N,小强最大的拉力为300 N,如果使用
滑轮组,至少需要几个滑轮?如何装配?
四、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11分)
1.在做“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和同学们测得图中(a)、(b)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
(1)实验后小明想:对于同一个滑轮组,它的机械效率是否 不变呢?经过思考后他认为:即使像图中(a)那样已绕好的滑轮组,机械效率也不是固定的,还应该与被提升的物重有关,并用实验证明了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2)小明将自己所做的上述实验告诉他的同学,大家探究的欲望更加强烈,大家认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是没有用的,但又不得不做,所以,叫____(选填“总功”“有用功”或“额外功”).因此,动滑轮的重也应该是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因素.小明说,其实大家已测得的(a)、(b)两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同,就可以证明了这点.
小明及同学们的探究精神值得学习,同时,我们应该知道,滑轮组机械效率除了与上述因素有关外,还与______________等有关.
(3)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如果没有刻度尺,对于图 (b)所示滑轮组,只要测出钩码重为G,然后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 (选填“匀速”或“变速”)上升,从弹簧测力计读出拉力值F,就可算出η=_____.
2.如图所示,钢球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滚下,打到一个小木块上,能将木块撞出一段距离.放在同一水平面上相同位置的木块,被撞得越远,表示钢球的动能越大.现用质量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看哪次木块被推得远.回答以下问题:
(1)不同的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是为了使钢球滑到底端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
(2)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和小华合作做“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实验时,小明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你认为这样做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小华将四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挂在杠杆左端后,又将弹簧测力计钩在杠杆A处的细线上(如图所示).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且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最小,则小华应沿 _________ 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在此情况下,小华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为4.2N.小明和小华对实验数据分析后得到的结论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动力×动力臂 = 阻力×阻力臂.你认为他们这样就得出结论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 ;简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计算题: (14分)
1. (6分)假期里,小兰和爸爸、妈妈一起参加了一个家庭游戏活动。活动要求是:家庭成员中的任意两名成员分别站在如图所示的木板上,恰好使木板水平平衡。
(1)若小兰和爸爸的体重分别为400N和800N,小兰站在距离中央支点2m的一侧,爸爸应站在距离支点多远处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
(2)若小兰和爸爸已经成功地站在了木板上,现在他们同时开始匀速相向行走,小兰的速度是0.5m/s,爸爸的速度是多大才能使木板水平平衡不被破坏?
![]() |
2.(8分)站在地面上的人用滑轮组把重960N的货物由地面匀速提升到4m的高处,所 用的时间是8s,人作用在绳子自由端的拉力为600N.(不计摩擦和绳重) .
(1)依据题意在图中画出绳子的绕法。
(2)求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3)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