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复习 透镜及其应用(B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5分)
1.A、B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____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多些.
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填“太厚”或“太薄”),折光能力____ (填“变长”或“变短”),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____,因此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可以利用____透镜,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膜上.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折光能力____,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 ____,因此来自近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到达视网膜上了,可以利用____透镜,使来自近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3.利用照相机照相时,当镜头焦距一定时,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一些,照相机与被照人之间的距离应该____,此时还应将镜头与底片之间的距离调____,现在已经照了一个半身像,若再照一个全身像,照相机与被照人之间的距离应该____,然后____照相机的暗箱,即镜头向____(“前伸”或“后缩”).
4.用放大镜看报上的字,报纸应放在____以内,看到的像是____.
5.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在____外____内,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若使银幕上的画面大些,应将投影片离投影仪镜头____些,并且将投影片____,才能成正立的,放大的实像.
6.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8cm,那么,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_的____像,像与物在透镜的____侧,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____8cm时,可以得到一个____、____的虚像.
7. 显微镜是利用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望远镜是用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
8.照相机用光圈控制进入镜头的光的____,用快门控制曝光的____,“傻瓜相机”____(填“有”或“没有”)光圈和快门.
9.实像可以用____接收到,也可以用眼睛____,而虚像只能用眼睛看到,不能用____接收.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由凸透镜焦点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
A.必然会聚某一点
B.成为平行主光轴的光线
C.折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
D.以上说法都错误
2.小明拿着一个直径比较大的放大镜,伸直手臂观看远处的物体,可以看到物体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正立的像
B.观察到的像一定是虚像
C.观察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像
D.观察到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像
3.一束平行光线沿主光轴射到凸透镜上,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透镜另一侧主光轴上距透镜中心12cm的地方.若把点燃的蜡烛分别置于主光轴上距透镜15cm和6cm处,两次成像( )
A.都是放大的像
B.都是正立的像
C.都是实像
D.都是虚像
4.某同学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1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当蜡烛距透镜9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8cm
C.6cm D.4cm
5.物体从2倍焦距处沿主光轴移至5倍焦距处,下列过程中哪个物理量变大( )
A.像距 B.像的大小
C.物像间距离 D.像与焦点间距离
6.一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个实像,如果这时用纸将透镜遮住一半,则( )
A.屏上不能成像
B.屏上成像是原来的一半
C.要移动光屏,才能成清晰的像
D.屏上仍成原来的像,但比原来的暗
7.拍集体照时,摄像师发现两侧都有人不在画面中,而该相机镜头的焦距不变,为了使每个同学都能进入画面,应采取的措施是( )
A.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近些
B.使镜头离人群远些,离底片也远些
C.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也近些
D.使镜头离人群近些,离底片远些
8.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透过这滴水可以看到玻璃板下压着的字画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 )
A.凸透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凹透镜
9.物体离凸透镜12cm,在凸透镜的另一侧20cm处成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10cm>f>6cm B.12cm>f>10cm
C.20cm>f>12cm D.26cm>f>20cm
10.测绘人员绘制地图,需从飞机上向地面拍照,称为航空拍照,如照相机镜头焦距为 5 cm,则所成清晰像与镜头距离为( )
A.约15cm B.略大于5cm
C.略小于5cm D.等于5cm
三、想一想(每题5分,共10分)
1.实像和虚像的区别主要有哪些?
2.用什么方法能粗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四、做一做(共20分)
1.(8分)如图1所示,MN表示透镜的主光轴,A代表物体,A′表示A的像,由作图法求出透镜及其焦点的位置.
2.(12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把物体放在2倍焦距外,能够观察到像的大小是 ____、____的____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____.
(2)把蜡烛放在如图2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由此可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范围是________,利用这一原理制成____.
(3)他把蜡烛放在一倍焦距以内的位置,他____(填“能”或“不能”)在屏上看到像,利用这一原理制成____.
(4)由实验可以得到的规律是:当蜡烛从远处向透镜靠近时,像逐渐____透镜,像的大小逐渐____,当蜡烛位于____时,可以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实像;当蜡烛位于____时,不能够在光屏上接收到像,并成虚像.
五、小调查(5分)
你到街上观察一下小汽车,看看大多数小汽车的前窗是否都是倾斜的,请你从光学的原理来解释这一情况?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cm
2.太厚 变长 太长 凹 太薄 减弱 太短 凸
3.减小 大 增大 缩短 后缩
4.焦距 虚像
5.一倍焦距 二倍焦距 近 倒插
6.倒立 缩小 实 两 小于 正立 放大
7.物体放在二倍焦距内成放大的虚像 物体放在二倍焦距之外,像在一倍焦距到二倍焦距之间
8.多少 时间 有
9.光屏 看到 光屏
二、选择题
1.B 2.C 3.A 4.C 5.C
6.D 7.A 8.A 9.A 10.B
三、想一想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像,能用光屏接收,成倒立的像;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像,不能用光屏接收,成正立的像.
2.方法不惟一.
思路一:把凸透镜对着太阳光,用纸屏找凸透镜焦点,得到的光点最小、最清晰时,量出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大约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思路二:把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侧移动,在另一侧用光屏接收,当得到等大、倒立的实像,物体或光屏所在处为2倍焦距处,用尺量出距离,再除以2即大约是该凸透镜的焦距.
四、做一做
1.
2.(1)缩小 倒立 实 照相机 (2)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投影仪 (3)不能 放大镜 (4)远离 变大 一倍焦距以外 一倍焦距以内
五、小调查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装置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前上方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而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开地面高得多,即使前窗玻璃竖直装,像与窗同高,而路上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司机不会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