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物理试卷 -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上海科技版

2014-5-11 0:27:28下载本试卷

八年级物理月考试题

(时间40分钟 满分80分)

一、选择题:(请将每小题的唯一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2分,共44分)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这主要是为了纪念著名的"相对论"诞辰100 周年,该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牛顿    B.爱因斯坦  C .霍金    D .杨振宁

2、临沂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今天的临沂更是美丽壮观。位于临沂市中心处的某大酒店建有观光电梯,乘客在竖直上下的过程中便可欣赏到临沂城的美丽景色。在这一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以电梯内的某一乘客为参照物,其他乘客是运动的 

B.以电梯为参照物,所有乘客都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上的树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D.以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为参照物,乘客是静止的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上述说法都对

4、今年4月在我国的东海上空举行了战斗机空中加油的演习,获得圆满成功.如图所示,是加油机正在给战斗机加油,则此时(    )

  A.加油机相对地面静止,战斗机相对地面匀速飞行

  B.加油机相对地面匀速飞行,战斗机相对地面静止

  C.加油机上的飞行员看到战斗机是静止的

  D.两飞机在空中相对地面静止不动,加完油后继续飞行

5、短跑运动员5s跑了50m,羚羊奔跑速度是20m/s,汽车行驶的速度是54km/h,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

A、汽车、羚羊、运动员              B、运动员、汽车、羚羊

C、羚羊、汽车、运动员              D、运动员、羚羊、汽车

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甲车的速度比乙车的速度大,则(  )

A、甲车通过的路程多;     B、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一样多;

C、乙车通过的路程多;     D、无法比较;

7、A、B两车通过的路程之比是3∶1,运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运动速度之比(  )

  A、2∶9;       B、9∶2;       C、2∶1;        D、1∶2;

8、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差不多为1s的是(    )

A、人的眼睛眨一下的时间; B、人呼吸一次的时间;

C、人打一次哈欠的时间;  D、人的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

9、关于参照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照物不能任意选取;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D、只有运动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10、有三把尺子,分度值分别为dm、cm、mm,那么你认为最好的尺子是(    )

  A、分度值是dm的尺子   B、分度值是cm的尺子

  C、分度值是mm的尺子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1、使用一把刚从冰箱里拿出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大   B、偏小   C、正常    D、无法比较    (    )

12、s/t是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来表示运动快慢的 ,能不能用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t/s)来表示运动的快慢? (    )

A、不能  ;B、能,但大多数情况下不习惯;C、能,而且比s/t更好;  D、无法确定。

13、某同学三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为23.4cm,23.5cm,23.7cm ,则记录结果为(    )

A、23.4cm     B、23.5cm       C、23.53cm        D、23.533cm

14、一列队伍长50m,行进的速度为2.5m/s,经过一座全长100m的桥,从队伍的第一个人踏上桥到最后一个人离开桥,总共需要的时间为(    )

A、40s        B、50s        C、60s      D、80s

15、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4s钟内通过20m的距离,那么,它在前2s钟内速度一定是: A.5m/s    B.10m/s  C.80m/s  D.无法确定   (    )

16、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长度下列记录中正确的是:(    )

 A.24.3厘米  B.24厘米  C.24.30厘米  D.2.43分米

17、关于误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误差的产生和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误差不能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8、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13所示。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

A、甲在乙前面0.6米处  B 、甲在乙前面1.2米处

C、乙 在甲前面0.6米处  D、乙在甲前面1.2米处 (    )

19、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

A、7.2m=7.2×100=720cm  

B、28cm=28cm×    =0.28m C、72km/h=72×      m/s=20m/s

D、120min=120min÷60h=2h

2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飞行时,发现脸边有一只小昆虫在游动着,飞行员把它一把抓过来,令他吃惊的是,他抓到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这件事发生的条件是 (    )

A、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航向相反,但子弹运动的很慢;  B、子弹静止在空中;

C、子弹飞行的方向与飞机航向相同,两者运动的快慢差不多;  D、不能判定。

21、我们曾听到鸟与飞机相撞而引起机毁人亡的报道,空中飞翔的鸟对飞行构成了巨大威胁。鸟与飞机相撞引起机毁是因为 (   )

 A.鸟飞行的速度很大         B.鸟飞行的速度很小

 C.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小   D.以飞机为参照物,鸟的速度很大

22、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v=s/t,由此判定 (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其速度越大; B、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其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无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8分)

1、如图所示,1元硬币直径的测量值是________cm.   

2、一位台湾同胞坐船来到上海,说:“上海终于

来到我身边。”他选的参照物是             

3、科学探究过程大致可分: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

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              等七个环节。

4、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nm=10-9m,若一个原子的直径为 10-10m,把____个原子一个挨一个地排起来,长度是1nm。

5、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

6、右图为收费站路边的两个交通标志牌,其中圆牌的含义是

                           ,

出租车从此地到机场最快要用        min时间。

7、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甲的裁判看到发令枪

的烟开始计时,乙的裁判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开始计时,

结果测得甲、乙两位同学的百米时间一样,实际上甲和乙相比较,           的百米速度较快。

三、观察、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8分)

1、某同学测量某物体长度时,三次测量的记录是2.13cm、2.16cm、2.14cm,那么测量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___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

2、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作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共运动了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为

        m/s。

3、要测量自己步行的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和秒表,然后根据公式          求出平均速度。一个中学生步行的速度大约是______m/s。

四、知识应用:(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用激光测距仪测量从地球到月球的距离。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8m/s,在激光从地球发射到月球后再反射回地球的过程中,所需时间为2.56s,求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2、右表为上海港客运时刻表(上海——武汉)

中的一部分。请分别计算轮船从上海到九江,

以及上海到武汉的平均速度。

月考参考答案

一、⒈B ⒉C ⒊C ⒋C ⒌B ⒍D ⒎B  ⒏D ⒐C ⒑D ⒒A ⒓B ⒔B  ⒕C ⒖A⒗C ⒘D ⒙A ⒚C  ⒛C  21、D  22、C

二、⒈2.49,2.50或2.51;⒉船或台湾同胞⒊交流与合作;⒋ 10;⒌运动快慢;⒍最大车速不能超过90km/h;  40 ;⒎ 甲。

三、⒈  2.14;1mm.  ⒉变速;12.50~12.60; 0.125~0.126; ⒊皮卷尺;v= s/t ;

1~2。

四、

⒈已知:v=3×108m/s, t=    =1.28s

    求:s

    解:由v= 得

         s=vt=3×108m/s×1.28s

          =3.84×108m

     答:略

⒉已知:s1=856km, t1=20h10min=20.2h

         s2=1125km,t2=34h30min=34.5h

    求:v1, v2

    解:v1=   =      =42.4km/h

        

     v2=   =       =32.6km/h

    

    答: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