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物质形态及其变化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1、以下温度中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房间温度
C、宿迁市冬季最冷的室外温度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2、以下现象中不能证明分子在做不停地无规则运动的是( )
A、到一些酒精在盘子里,过一会儿满房间都能闻到酒精味
B、从门缝中射进一束阳光,可以从光柱里看到尘埃颗粒在空中浮动
C、往盛有开水的杯中放一些糖,过一会儿整杯水都甜
D、箱子里装一些樟脑丸,过几天开箱子可闻到樟脑味
3、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
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板后( )
A、二氧化氮向上方扩散,空气不会向下方扩散
B、空气向下方扩散,二氧化氮不会向上方扩散
C、空气和二氧化氮将同时向对方扩散
D、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就不会向上或向下运动了
4、、一支未刻好刻度的温度计,当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4cm,当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4cm。当这支温度计的水银柱长16cm时,那么它所测量的实际温度是( )
A、70℃ B、60℃ C、50℃ D、40℃
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钢水浇成火车轮是熔化现象
B、烧开水时,在壶嘴处冒出的百“白汽”是水汽化形成的
C、冬天早上看到草上的霜是露水凝固形成的
D、用久了的灯管两端发黑是钨蒸汽凝华的结果
6、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 铅 | 水银 | 酒精 | 甲苯 |
熔点/℃ | 328 | -38.8 | -117 | -95 |
沸点/℃ | 1740 | 357 | 78 | 111 |
A、铅在350℃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固态酒精与甲苯不是晶体
C、宿迁地区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 D、宿迁地区不能用酒精温度计测沸水的温度
7、关于白雾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刚打开的热水瓶口冒出一阵白雾,这是瓶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
B、演出的舞台上经常施放的白色雾气,是干冰在常温下迅速升华形成的
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雾,这是由河面上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形成的
D、夏天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会发现附近有一阵白雾,这是冷冻室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8、下列事例中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的措施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吹湿的头发 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再放入冰箱的冷冻室
C、将湿衣服晾到通风、向阳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9、下面是玻璃和铁熔化时的图像,能正确反映玻璃和铁的温度随时间变化过程的是( )
![]() |
A
B
C
D
10、如图,把装有水的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用酒精灯给
烧杯加热,当烧杯中的水沸腾时,试管中的水( )
A、能达到沸点,能沸腾
B、不能达到沸点,不能沸腾
C、能达到沸点,但不能沸腾
D、多加热一段时间可以沸腾
11、“扬汤止沸”是指把锅里烧开了的汤舀起来再倒回去;“釜底抽薪”是指从锅下抽掉燃着的木柴.对此应用物理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只能暂时止沸
B、“扬汤止沸”和“釜底抽薪”都能彻底止沸
C、“扬汤止沸”能彻底止沸,“釜底抽薪”只能暂时止沸
D、“扬汤止沸”只能暂时止沸,“釜底抽薪”能彻底止沸
12、用飞机向云层喷洒干冰,是一种人工降雨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有下列哪几个物态变化过程?( )
(1)干冰迅速吸热升华 (2)干冰吸热熔化
(3)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冰晶 (4)云层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雨滴
(5)水蒸气以干冰为核心,凝结成雨滴 (6)小冰晶下落时遇暖气流熔化成雨滴
A、(1)(3) B、(2)(3) C、(3)(5) D、(1)(3)(5)
13、制药时为了从溶液中提取抗菌素,要用加热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水沸腾而除去水分,但抗菌素不能在超过80℃的温度情况下提取,应采用的方法是( )
A、用微火加热使其沸腾 B、降低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C、缩短加热沸腾的时间 D、增加容器内的气压,使水的沸点低于80℃
14、一位年轻的护士在忙碌中用同一支体温计连续测了甲、乙、丙三人的体温,中途没有将水银甩回玻璃泡内,结果三人的体温都是39.5℃,有关三人的真实体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人体温都是39.5℃ B、甲的体温一定是39.5℃
C、乙、丙两人的体温都低于39.5℃ D、三人的体温都不是39.5℃
15、在吉尼斯大全中,记述了一个人赤着脚在650℃的燃烧着的一长堆木炭上步行7.5m的“世界之最”记录,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个表演者一定是在脚下事先抹上了一种高级绝热防护剂
B、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火来不及烫伤脚
C、这个表演者一定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一步轻松地走过去的
D、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即使烫伤也不严重
二、填空(每空1分,共21分)
16、使用温度计前,要先观察它的 ,并认清它的 ;在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要使温度计的 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17、“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谚语说明的物理现象是 。
18、对于某些发高烧的病人,有时医生在病人身体上涂擦酒精,这是利用 时,要向人体 的道理。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的开水往往会伤得很厉害的原因是: 。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的科学道理是 。
19、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 的方法使石油气成为液体贮藏在钢罐里。磨刀师傅磨菜刀时,往磨刀石上洒水是为了 。
20、制造金属工具时,为了增大工件的硬度,将烧红的工件放入冷水中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并在水面上冒出“白汽”,然后“白汽”又渐渐散开、消失。这其中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
21、写出下列各现象的物态变化名称,以及各现象是吸热还是放热:
(1)冰棒含在嘴里变成糖水: , 。
(2)湿衣服在阳光下变干: , 。
(3)落下的树叶枯萎: , 。
(4)水库下游的江面上常常有大雾: , 。
(5)朝北、背阳的积雪,日久了会减少: , 。
三、简答(每小题4分,共12分)
22、腌咸菜时往往要十天半月后菜才咸,而炒菜时放盐几分钟后菜就咸了,这是什么原因?
23、如果身上的衣服被雨淋湿了,一定要及时更换,否则容易感冒,为什么?
24、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在干旱地区尤其珍贵,我国的一些山区,半山区和北方一些缺水的平原地区采用喷灌技术,利用管道代替沟渠输水;近年又发展起来的滴灌技术,节水效果更好了。你能简述这些措施的道理吗?
四、实验探究(22分)
25、请举一事例或用实验方法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3分)
26、如图所示装置用于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1分)
(2)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时间/min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8 | 100 | 100 | 100 | 100 | … |
![]() |
由表中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时气泡变化的情况是:
。(3分)
(3)小丽同学在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又进一步研究了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时间t/min | 0 | 5 | 10 | 15 | 25 | 35 | 45 | 55 | 65 |
温度t/℃ | 100 | 71 | 55 | 45 | 35 | 28 | 24 | 22 | 22 |
请在下面坐标图中通过描点画出上述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4分)
从沸水自然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中,你能发现的规律是:
。(2分)
(4)如果有一天你要急于喝一杯奶茶,可以有两种方法供你选择:
①先将滚烫的热茶冷却5min,然后加一匙冷牛奶;②先将一匙冷牛奶加进滚烫的热茶中,然后冷却5min.你认为方法 的冷却效果好.(1分)
27、小丽为了探究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在两个同样的烧瓶中灌满水,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分别用同样厚度的1、2两种保温材料包好。定时测量烧瓶中水的温度(实验过程中室内温度保持不变)。记录数据如下表;
t/min | 0 | 5 | 10 | 15 | 20 | 25 | 35 | 45 | 55 | 65 | 80 | 95 | 110 | 125 | 140 | 155 |
T1/℃ | ||||||||||||||||
T2/℃ |
(1)实验所采用的方法是 。(2分)
(2)哪种材料的保温性能好? 。(2分)
(3)当时的室内温度大约是多大? 。(2分)
(4)在这些水温数据中,哪个最可能是由于测量或记录疏忽而产生的错误?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