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物理试卷 -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八年级物理月考试卷

2014-5-11 0:27:16下载本试卷

八年级物理月考试卷

一、填空题:(共26分)

1.古诗词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      现象.观察圆形鱼缸中的鱼,看起来比真实的鱼要大,这是因为圆形的鱼缸相当于一个     ,看到的是鱼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序号

语句

物理知识

示例

镜花水月

光的反射

1

海市蜃楼

2

立竿见影

2.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其中有许多语句蕴含了物理知识。请在下表中填写所列语句涉及到的物理知识。

3.如图所示,平面镜M和铅笔P都竖直在桌面上。若平面镜沿箭头方向转60°,那么铅笔在镜中的像转过的角度是___________。

4.一束光线与水平放置平面镜成40°角,这束光线的反射角为________,入射光线不变,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10°,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__________。

5.一束光从空气射向透明物质,发生反射与折射,若入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6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间的夹角是110°,则入射角的大小是    ,折射角的大小是    

6.小刚家有一焦距为50mm的照相机,他为了研究凸透镜规律做了如下实验:

(1)取下镜头,让阳光正对镜头,观察镜头对太阳光的作用,因镜头是一个__________,所以它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作用.

(2)用镜头当作放大镜使用,来观察地上的蚂蚁,镜头距蚂蚁的距离__________50mm时,能看到蚂蚁正立、放大的_________像.

(3)把镜头还原装回相机,小刚在拍一颗桃树的像时,桃树在底片上成的像是倒立、__________的实像.

(4)拍完桃树的像后,小刚想拍一朵较大的桃花的像,则小刚应_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桃花,并将镜头_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底片,即把镜头__________(选填“伸出去”或“缩回来”).

(5)小刚想近距离拍摄一张桃花上小蜜蜂的照片时,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  _______.

7.在“研究凸透镜成像条件”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的像,如图所示,由此可以判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所在的范围是    。利用凸透镜的这一原理可制成   

8.如图,MN为平面镜,S为发光点,A点是人的眼睛所在位置,遮住平面镜上的某点Q,眼睛就看不到S在平面镜中的像了。试画图确定Q点的位置。若人眼位置不动,当S竖直向上移动过程中,Q点应向_______(左、右)移动。

8.下表列出的是小刚同学在做光学实验时中遇到的两个实际问题,请你把解决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

实际问题

解决方法

按亮激光小手电,没能观察到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路径轨迹.不明白?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没能看到放大、正立的虚像.有点懵!

二、选择题:(共30分)

1.关于四种光学仪器的成像情况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照相机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D.幻灯机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下面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3.如图所示的是某同学画的潜望镜的示意图。使用这样的潜望镜看物体AB的像是(   )

A.放大倒立的实像;   B.缩小倒立的实像;

C.等大正立的虚像;   D.等大倒立的虚像。

4.晴朗得夏日中午,往树或花得叶子上浇水,常会把叶子烧焦,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叶子得热量

B.水滴在阳光下温度升高,把叶子烫焦

C.水滴容易透过阳光

D.水滴会使阳光会聚,把叶子烧焦

5.在一张报纸上放一块厚平板玻璃,隔着玻璃看字时(  )

   A.字变得近一些,且比实际的大   B.字变得远一些,且比实际的大

   C.字变得近一些,大小没有变化   D.字变得远一些,大小没有变化

6.当物体距凸透镜5f处沿主光轴逐渐向f处移动时,在光屏上成的像一定是(  )

A. 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减小    B. 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C. 倒立的虚像,像的大小逐渐减小    D. 正立的实像,像的大小逐渐增大

7.物体放在凸透镜前,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6cm,此时光屏上得到的是放大的像,则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4cm   B.8cm   C.10cm  D.18cm

8.观赏水面风景照片时,总发现景物的“倒影” 比本身暗一些,这是由于:(  )

  A.“倒影”比真实景物的清晰度差 B.人射水面的光线有一部分折射入水中

  C.光线被反射掉一部分      D.冲洗照片质量有问题

9.下图为小红同学的脸庞外形和大小,通过凸透镜看她的脸庞时,不可能看见的像为下图的(   ) 

10.在凸透镜的主轴上距透镜1.5f到2f处,横卧一根粗细均匀的细杆AB,如图所示。关于细杆AB的像A’B’的粗细和指向,应该是右图中的 (    )

11.在放映电影时,电影机的镜头上有一只小虫在爬动,那么我们从银幕上将观察到 (   )

A.放大的飞虫的像      B.银幕上飞虫移动的方向与飞虫实际移动方向相反

C.飞虫的黑影       D.对银幕画面没有影响,但亮度减弱

12.放映幻灯时,想在屏幕上出现“F”画面,则幻灯片的插法应该选取   (   )


    A         B        C       D

13.某物体经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像,现将透镜的中部遮住一部分不让光通过,则光屏上的像(  )

A. 缺少中部      B. 变小   C. 形状不变,像变暗   D. 变大

14.物体在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决定于(   )

A.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B.物体的大小

C.平面镜的大小       D.观察者的位置

15.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的中央安装一只射灯。池内无水时,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池壁上,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右图所示。现往池内注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站在池旁的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 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

A.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16分)

1.请完成图a中的光路。

2.如图有两条光线,请你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3.在图中,AB是物体A0B0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根据像的性质请在图中大致标出物体A0B0的大小、正倒及位置。

4.小明用平面镜将一束太阳光反射到竖井中,请在图上作出平面镜的位置,并标出镜面与水平面夹角的度数。

5.如图为发光点S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请你作出发光点S的位置。

6.A’B’是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是主光轴,在图中大致的位置上画出凸透镜和焦点。

7.在一个干枯的井底正中央P点叭着一只青蛙,它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图a所示,天降大雨时井全部灌满水,若青蛙仍在P点,它的视野将发生变化,请你在图b中利用光路图确定青蛙视野变化的大致范围,并用阴影线表示出来。

8.如图所示,平面镜MN上方有一物体AB,试用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人眼在什么范围内可以看到整个物体AB在镜中的像?

(2)要使人眼在E点看不到镜中的像,至少应把平面镜的哪一部分遮住

四、综合解答题:

1.(5分)阅读下面的短文,请回答后面的问题.

黑色花为什么很少见

我们生活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但是我们却很少看到黑色花.植物学家对四千多种花的颜色进行了统计,发现只有8种“黑色”花,而且还不是纯正的黑色,只是偏紫色而已.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原来花的颜色与太阳光及花瓣反射、吸收光有关.太阳光是由七种色光组成.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不同.有色不透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相同的光,黑色物体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花瓣比较柔嫩,为了生存,避免受高温伤害,它们吸收热效应较弱的光,而反射热效应较强的光.这就是我们看到红、橙、黄色花多,而蓝、紫花较少的缘故.若吸收七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花也更难生存,所以黑色花很少.

请回答:

(1)红花反射什么颜色的光?答:____________;吸收什么颜色的光?答:__________;

(2)阅读材料中没有提到白花,请你判断白花反射的色光是__________;

(3)材料中提到“光的颜色不同,其热效应也不同”,请你比较红色光与蓝色光的热效应强弱?答:热效应强的色光是___________;

(4)读完以上材料后,你认为世界上有纯正的黑色花吗?答:_____________.

2.(3分)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某同学利用一块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图是这位同学做完实验后白纸上留下的记录,其中MN是他实验时画出的玻璃板的位置,A、B是两次实验中点燃的蜡烛所在的位置,A1、B1分别是他找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根据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3)在玻璃板的同一侧,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3.(5分)小明用焦距f=10cm的凸透镜做成像实验时,得到了一组数据,u=30cm,v=15cm,经观察,他猜想物距、像距、焦距三者之间的关系可能如表中所示:

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性,他又测得了以下几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猜想:

验证

f=10cm

验算:

u/cm

v/cm

1

60

12

2

20

20

3

15

30

(1)通过观察此表中的数据,请你判断小明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进一步的观察之间的距离,当u=__________时,之间的距离最小。

(3)另外一组同学选用了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若光屏距透镜为45cm时,成_____像,此时物距为_________cm。

4.(3分)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小华发现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是0--90cm而实验桌上却有两个凸透镜规格如下表所示小华面临问题是为了研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选用哪个透镜较好

凸透镜

凸透镜焦距f(cm)

15

25

你认为应该选用的透镜是________(选填)。如果选用另一透镜在实验过程中将会遇到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5分)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先后把烛焰放在a、b、c、d、e各点,如图所示,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则 
  ①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
  ②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③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远。
  ④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当屏上出现清晰的像时,屏距凸透镜最近。
  ⑤把烛焰放在______点,屏上不会出现像。

6.(4分)在物理实践活动中,某活动小组的同学通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他们用了A、B两个焦距不同的透镜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及部分现象准确地记录在下表中:请你完成下表并帮助他们分析从表中获得的信息,把能得出的探究结论填在横线上。(示例)结论一:在成实像的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长,像到凸透镜的距离越长。

结论二:在成实像的情况下,                        

凸透镜焦距

(cm)

物到凸透镜距离(cm)

像到透镜距离(cm)

像的情况

正、倒

大、小

虚、实

凸透镜A

14

20

47

倒立

实像

30

26

缩小

40

22

缩小

60

18

缩小

凸透镜B

16

20

80

倒立

放大

实像

30

34

40

27

缩小

60

22

缩小

7.(3分)在研究光的折射时,小明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小明想:光在其他透明介质的分界面发生折射时有什么规律呢?即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什么条件下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如下实验:让一激光手电筒射出的光束从水斜射入玻璃,再从玻璃依次斜射入冰、空气中,其光路如图所示。然后老师又告诉他光在一些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下表。

  

试回答:

(1)针对小明提出的问题,仔细观察图中的光路,对照表格中的数据进行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根据你得出的结论,请在图中画出光由玻璃斜射入酒精时,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