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一、填空(每空1分,共18分)
1.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_产生的,北宋时期的沈括在他的著作《梦溪笔谈》中曾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___________(填“快”或“慢”)的缘故。
2.夜晚,某同学在放学回家的途中,当她从一盏路灯的正下方逐渐走开的过程中,他看到自己影子将变________(选填“短”或“长”),这种现象可以用光的________来解释。
3.1993年3月9日,在我国的漠河地区出现了一次“日全食”,如图所示是日全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位置的示意图,则图中__________是地球,________是月球。
4.如图所示是测量船利用超声测位仪(又叫“声纳”)测定大海深度的示意图,它的探测系统将所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运算并显示,测量过程中探测系统必须探测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这时中央处理器只须运用公式s=vt进行运算就能显示大海的深度。
5.阅读下文,将文中涉及到的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填入表格内,
缥渺的雾,晶莹的露,
凝重的霜,轻柔的雪,
同样的水,
装点着我们生活的时空,
文中句子 | 物态变化 | 吸,放热情况 |
液化 | ||
凝重的霜 |
6.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整个路程中作__________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_________m/s。
7.某同学用表格形式将所学的部分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小华发现表格中有误,但只对其中一处错误作了修改,如下表所示,你认为,表格中还有应该修改的地方吗?如果有,请仿照小华的方式加以修改。
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固体 | 举例 | 熔化过程 | ||
是否吸热 | 温度是否变化 | 有无熔点 | ||
晶体 | 冰 | 不吸热 | 不变 | 有 |
非晶体 | 松香 | 吸热 | 变化 | 有 |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物距 | 像的大小 | 像的倒正 | 像的虚实 | 应用举例 |
大于2倍焦距 | 缩小 | 正立 | 实像 | 投影仪 |
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 | 放大 | 倒立 | 实像 | 照相机 |
小于焦距 | 放大 | 正立 | 虚像 | 放大镜 |
二.作图(14分)
8.(4分)如图所示为平行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路径,
(1)在图中标出光线通过透镜前后的传播方向;
(2)根据光路图在虚线方框内补画上所使用的透镜。
9.(4分)一束与水平方向成50°角光线从空气射向平静的水平面(如图所示),画出这束光线的反射光线,以及它的折射光线的大致位置。
10.(2分)请在如图所示的物体与人眼之间添上合适的透镜,使物体成像于视网膜上。
11.(4分)有一个山洞如图所示,请在适当位置放置一平面镜,使太阳光水平射入山洞,并在图中标出反射角(在反射角内标上)。
三.选择(每小题2分,共20分)下列各题中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下表相应的空格中。
12.在交响音乐会上,我们能分辨出“钢琴声”和“提琴声”。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是因为它们的
A.音调不同 B.音色不同 C.响度不同 D. 声速不同
13.以下几个实验现象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 放在玻璃钟罩内的铃正在发声,把玻璃钟罩内的空气抽去,铃声明显减弱
B. 把正在发声的收音机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仍能听到收音机发出的声音
C. 拉小提琴时,琴弦的松紧程度不同,发出的声音不相同
D.拨动吉他的琴弦发出声音时,放在弦上的小纸片会被琴弦弹开
14.下列事例中,不能表明声音具有能量的是
A.声音能把人的耳朵振聋 B.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
C.美妙的歌声能使人心情愉快 D.说话时,声带的振动能够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
15.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所示)。安装这些板墙是为了
A. 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B. 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 防止人和其它动物穿入道路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污染
16.如图甲所示,小华家的小猫在平面镜胶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全身像应是图乙中的
17.电视的遥控器能够发射一种人眼看不见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有控制电视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亮度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光的
A.直线传播 B.反射 C. 折射 D.色散
18.在电视连续剧《西游记》里,常常能见到孙悟空“腾云驾雾”的镜头,这通常是采用“背景拍摄法”:让“孙悟空”站在平台上,做着飞行的动作,在他的背后展现出蓝天和急速飘动的白云,同时加上烟雾效果:摄影师把人物动作、飘动的白云、以及下面的烟雾等一起摄入镜头。放映时,观众就感觉到孙悟空在白云中穿行。在这里,观众所选的参照物是
A.飘动的白云 B. 平台
C. “孙悟空”
D. 烟雾
19.汽车司机座位前安装有速度计,它可以指示汽车的行驶速度。如果速度计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汽车用这个速度行驶30min通过的距离是
A.128km B.35km C.70km D.32.5km
20.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后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人眼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那么该像应该是
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缩小的虚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1.学了物理,小华同学对与身边物理量的大小很关注,并进行了估测
①手指甲的宽度约为1.2cm ②一座四层楼的高度约为12m;
③人正常体温的平均值约为37.5℃
以上估测中合理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
四.实验(24分)
22.(4分)“每天测量体温是抗击“非典”期间的重要措施之一。四位同学在测量自己的体温时,分别沿A、B、C、D方向(如图甲)观察读数,其中沿_________方向观察易于读数。图乙是小红同学测量体温时体温计的示数,她的体温是___________。
23.(4分)如图所示,F、F′为凸透镜的焦点,P、P′为凸透镜的两倍焦距处,这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晰的像是_________、 __________的实像;当把烛焰移至P、F之间,调整光屏位置后,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将会________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把烛焰移至F、O之间时,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实像,这时要观察烛焰的虚像,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分)运动会100m决赛时,同学们测量了运动员先后到达距起跑线20m和100m处所用的时间,其中小磊的时间是3.4s和12.4s,大伟的时间是3.6s和12.8s。
请算出这两名运动员分别在0~20m和0~100m路程内的平均速度,不要求写运算过程,只须设计一个表格将计算结果填入表中(计算结果保存留一位小数)。
25.(4分)一般物体的体积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小明取一些水放在可直接测液体体积和温度的某容器中,然后给水缓缓加热,取得了容器中水的以下数据。
温度t/℃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体积v/mL | 100 | 98.9 | 98 | 97 | 96 | 97.1 | 97.9 | 99 | 100.1 | 101 | 102.2 |
分析以上数据,你可以初步得出什么结论?
26.(6分)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小华对物理探究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小华也注意到,在进行物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为此,小华想以表格形式将物理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问题整理出来。现请你帮小华完成下表中的空白部分。(每章只须举1例)
章次 | 安全操作的注意事项 |
一、声现象 | 在测试噪声对每分钟脉博次数影响的活动中,对噪声的响度应加以控制,以免损害人听力。 |
二、物态变化 | |
三、光现象 | |
四、透镜及其应用 | |
五、物体的运动 | 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活动中,应谨慎操作,防止玻璃管破碎。 |
五、应用与设计(24分)
27.(4分)根据所给材料,回答如下问题。
2000年11月27日《广州日报》报道:香港近郊一座价值逾千万元的住宅发生罕见的火警,在周围没有火源的情况下窗帘布自行起火,险些将此豪宅付之一炬,消防员在窗帘布外向阳的窗台上发现一透明的水晶球工艺品,有关专家断定此水晶球即为引起火警的罪魁祸首,请你结合所学物理知识,简要分析起火的原因。
28.(4分)老师要求同学们探究颜料混合的规律。小强同学将各种颜色的粉笔头碾成粉末,加水调成浆糊状后作为颜料,然后在教室的白墙上涂画起来,请你对他的这种行为作出评价。
29.(4分)小华和不明在野外考察时发现一棵很大的树,如图所示,他们想测出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于是,他们利用随身所带的一把测量范围为0~20cm的刻度尺和野外随手可得的物品,设计了几种测量方案。请你也设计一个测量方案,估测这棵大树树干的周长。
注意:
(1)所用器材仅限于一把测量范围为0~20cm的刻度尺和在野外随手可得的物品;
(2)方法要简单,可行,不能损坏大树。
【测量方案】
30.(6分)阅读下列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
小明准备骑自行车外出时发现车胎瘪了,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呢?
他根据自己对自行车了解的常识和经验想到,也许是车胎破了,也许是气嘴的螺丝松了,或者是气嘴里的小橡皮管坏了……
究竟上述哪一种可能是正确的呢?小明仔细查看了外胎,没有发现有破的痕迹;他又查看气嘴的螺丝,也没有发现松动。后来他把螺帽卸下,取出气门芯,发现小橡皮管也是好的。他给车胎打气,仔细查看和倾听,一会儿车胎又瘪了,他想,也许是内胎的某个地方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孔。
后来,他请修车的师傅把内胎取出,把充气的内胎放到水里边,发现气泡从内胎表面的某处不停地往上升。。小明非常高兴,自行车胎漏气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问题:
(1)你认为,解决上述自行车胎漏气问题的过程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2)生活中,你是否还有类似于“解决自行车胎漏气”这样的经历?试举一例加以说明。
31.(6分)“热水先结冰”这一奇特的现象,传说是坦桑尼亚的一个中学生姆潘巴偶然发现的。原来,姆潘巴由于急于上课,匆忙间把一杯热牛奶放入冰箱中,课后发现:这杯热牛奶竟然比同伴们放入冰箱中的冷牛奶先结冰,它使姆潘巴惊愕不已……
“奇事必究,奇人必交,奇书必读”,这是有志于发明创造的同学应切记的一句格言。如果你想检验“热水先结冰”这个传说是否真实,并向伙伴们推荐你的实验方案,你会怎样做?(请将你所设计的实验方案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器材 | |
实验步聚 | |
说明(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
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振动 快 2.长 直线传播
3.乙 甲 4.超声海水中的速度v 超声到达海底的时间t
5.
缥渺的雾 | 放热 | |
凝华 | 放热 |
6.匀速直线 20
7.
吸热 | ||||
无 |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倒立 | 照相机 | |||
投影仪 | ||||
二.作图
8.
10.
三.选择
12.B 13.D 14.C 15.D 16.C 17.B 18.A 19.B 20.A 21.A
四.实验
22.B 36.3℃
23.倒立 缩小巧玲珑 移去光屏幕,通过凸透镜观察烛焰
24.
小磊 | 大伟 | 小磊 | 大伟 | |
运动距离/m | 20m | 100m | ||
运动时间/s | 3.6s | 3.4s | 12.4s | 12.8s |
运动速度/m/s | 5.9 | 5.6 | 8.1 | 7.8 |
25.一定量的水,在4℃时体积最小。
26.
章次 | |
一.声现象 | |
二.物态变化 |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应注意避免被沸水、蒸气、火焰等烫伤 |
三.光现象 | 在观察光的直线传播过程中,应注意激光电筒的光不能直接照射人的眼睛,以免损害人的视力 |
四.透镜及其应用 | 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测定凸透镜焦距时,应注意避免直接通过凸透镜观察太阳,以免烧伤眼睛 |
五.物体的运动 |
五.应用与设计
27.水晶体对光有会聚作用,将太阳光直接会聚在窗帘上引燃了窗帘
28.小强乐于探究;小强不应在墙上涂画,影响环境卫生。
29.(1)找一小段树枝,量出长度L(小于10cm)
(2)在树上做一记号,沿树围量出一周的总段数N
(3)树周长C=NL
30.(1)发现并提出问题
做出猜想或假设 设计实验田 收集证据
并论证
交流译作 得出结论。
(2)学习成绩掉了……(过程仿照)
教室门难开……
………
31.
两只相同的杯子,冷水、热水、冰箱 | |
(1)在杯中分别装入相同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2)同时放入冰和同一部位每隔5分钟观察一次,看冰与水总体积之比。 | |
(1)杯子相同 (2)水的质量相同 (3)同时加入冰箱 (4)位置相对靠近 (5)如果结冰太快或慢时将观察时间相对缩短或延长 (6)不能等到全都结冰才去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