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答案做在答题上)
1.单项选择题:(48分)
1.一支完整的粉笔的长度最接近( )
A.15毫米 B.0.5厘米
C.0.8分米 D.0.2米
2.用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去测量一张桌子的高度,下列结果记录正确的是( )
A.89.4 B.89.4厘米
C.89.44厘米 D.90厘米
3.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与选择的参照物无关
B.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被选作参照物
C.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的,首先要选定参照物
D.只有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才能被选做参照物
4.甲˛乙作匀速直线运动,甲在1秒内通过15米,乙在1分钟内通过600米,两者的速度是( )
A.甲大 B.乙大
C.两者一样大 D.不能确定
5.轿车向东快速行驶,人在人行道上向东走,如果以轿车为参照物,则( )
A.人向东走 B.人向西走
C.人静止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6.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歌唱时是歌唱者的声带振动发声的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媒介,声音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C.声音在钢铁中传播的速度小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D.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无关
B.使劲拨动琴弦,琴的音调变高
C.在马路或住宅区设置屏障或植树,可以减少噪声污染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10³米/秒
8.关于熔化和凝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熔化要吸热,但在熔化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B.晶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热
C.晶体温度达到熔点就可以熔化
D.非晶体没有熔点
9.关于汽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化过程都是要吸热的
B.汽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C.蒸发实在液体的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发生的
D.蒸发过程要释放热量
10.物体吸收热量以后( )
A.温度一定会升高
B.一定会发生物态的变化
C.可能会发生物态的变化,但是温度一定会升高
D.温度不一定会升高,也不一定会发生物态的变化
11.使用温度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体温计不能用来测量开水的温度,但是可以用来测量冰的温度
B.在观察温度计时,可以把他从水中拿出来靠近眼睛,这样读数更准确
C.使用温度计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D.在使用温度计前,要用力往下甩
12.将烧红的铁块放入水中,水面上会冒出大量的“白气”,这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先液化后汽化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汽化后升华 D.先升华后液化
13.下面四例中,不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是( )
A.小孔成像 B.影子的形成
C.太阳落到地平线下还能看见 D.看不见不透明物体后面的东西 (1)
14.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25°,则入射角为( )
A.15° B.25° C.50° D.65°
15.图(1)所画的是王明同学的眼镜,从眼镜的效果判断,他的眼睛是( )
A.近视镜 B.是远视镜
C.视力正常,是太阳镜 D.一只眼正常,一只眼是近视镜
16.图(2)是萘的熔化图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B 的过程中,固体萘状态不变,吸收热量,温度上升。
t
B.B→C的过程中,固态萘减少,液态萘增加,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B→C的过程中,固态萘减少,液态萘增加,温度不变,无需吸收热量。
D.C→D的过程中,液态萘的状态不变,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17.下面是关于字母F经过平面镜反射成像的示意图,其中正确得是( )
A B C D
18.身1.6米的人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平面镜高0.8米,若他能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完
整的像,则( )
A.他的像一定是1.6米高的实像
B.他的像一定是1.6米高的虚像
C.他的像一定是0.8米高的实像
D.他的像一定是0.8米高的虚像
19.下面的像一定是放大的实像的是( )
A.幻灯片上的像
B.平面镜所成的像
C.照相底片上所成的像
D.小孔所成的像
20.如图所示的图象中,用来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s
s
v
v
![]() | ![]() | ||


0
t 0
t
0
t
0
t
甲 乙 丙 丁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丙 D.乙和丁
21.如图(3)所示,F.F'是凸透镜的焦点,将小电珠依次
放在a.b.c.d四个位置若要在离透镜最远处成倒立的
像,小电珠应该放在( )
A.a B.b C.c D.d (3)
22.如图所示,AB成像的位置是( )
1
2
A
B
![]() | ![]() | ||||
![]() |
3
4
A.1 B.2 C.3 D.4
23.放幻灯片时,想使银幕上出现放大的F字母,幻灯片上正确的插法应该是下面的( )
F
|
|
|
A B C D
24.有A.B.C三块凸透镜,蜡烛离他们的距离都是20厘米,但是由于他们的焦点不同,成像的结果如表,那么透镜的焦距在10-20厘米之间的是( )
透 镜 | 像 的 性 质 | ||
A | 倒 立 | 缩 小 | 实 像 |
B | 正 立 | 放 大 | 虚 像 |
C | 倒 立 | 放 大 | 实 像 |
A.透镜A B.透镜B C.透镜C D.透镜A和B
二.填空题(21分)
1.物理是一门以 和 为基础的科学
2.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3.测量时,测得的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 ,多次测量求平均可以
4.如图(4)所示,甲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 ,物体A的长度是 厘米乙刻度尺应该估读到 ,物体B的长度是 毫米。
甲 (4) 乙
5.物理学里,速度是 的物理量,温度是 的物理量。
6. 的运动叫作匀速直线运动 .
7.声音在15ºC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
进行百米赛跑时,应该看见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记时,如果以听见枪声开始记时,则记得的时间将 于看见烟记时 秒。
8.乐音的三个特征: . .
9.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所要听到的声音起 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音。
10.热量总是由 物体传给 物体,如果两个物体 相同就没有热传递
11.海波.松香.萘.玻璃.铁.冰中,属于晶体的有 他们的共同点是
12.下面的变化各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1.湖水结冰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的玻璃容器壁上出汗
3.写在纸上的毛笔字过一会就干了
4.用久了的灯丝要比新的细
13.李平对着大山喊一声,三秒钟后听到回音,当天的温度是15摄氏度,他距山 米
14.人以1米/秒的速度在河边走,那么平静的河水中人的像对于人的速度 米/秒.这是人对于 所成的等大的虚像。
15.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底片上产生清晰地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 ,调节镜头到 的距离。拍近景的时候,镜头要向 伸,离底片 (远/近)些。
16.一个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他在第8秒内的速度是8米/秒,则它在第4秒内的速度是 米/秒,它在10秒内通过的路程是 米,通过40米的时间是 秒。
三.作图题:(6分)
1.作出入射光线的出射光线
![]() |
2.用作图法作出通过平面镜看见物体A的区域
.A
四.实验题:(12分)
1
1.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一位同学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 中的两种情况,如图,则图 是一定量水在沸腾前的情况,则图 水
沸腾时的情况。当水温升至90°C时,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5分钟后水开始沸
腾,接着又开始观察.记录了4分钟,记录数据见下表
时间(分)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温度(°C) | 90 | 92 | 94 | 96 | 98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该同学根据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2
(1) 沸腾是液体表面和液体内部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 前5分钟水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你还可以总结的结论有:
(3)
(4)
2.(1)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首先要将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再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他们的中心 ,以保证蜡烛的像能
(2)在移动光屏确定像的位置时,一定要使屏上出现 的像如果屏上的像是模糊不清的,则说明屏的位置还没有移到 的位置,还需要继续移动。
(3)把蜡烛放于不同的A.B.C.D.E位置,则成像各有不同位置如下图:
下表是把蜡烛放在A.B.C.D.E位置时记录的成像情况,在表中空白处的填上合适的A.B.C.D.E的位置
焦距f=10厘米
物的位置 | 像距v | 像的大小 | 像的虚实 | 像的倒正 | |
1 | B | v=2f | 等大 | 实像 | 倒立 |
2 | f<v<2f | 缩小 | 实像 | 倒立 | |
3 | 无限远 | / | 不成像 | / | |
4 | v>u | 放大 | 虚像 | 正立 | |
5 | v>2f | 放大 | 实像 | 倒立 |
五.计算题(3+5+5=13分)
1. 有一束光线由地面竖直如射到5米高的天花板上一水平放置.面朝下的平面镜上,如果把平面镜转过30°,那么地面上就有了位于发射点外的光斑,画出此时的光路图,并求光斑与发射点的距离?
2.一把冬天制造的刻度均匀的刻度尺,在夏天来测量一根1米长的木料,测得的长度为99厘米,用它测量一张桌子的长度,测的是80厘米,那么这张桌子的实际长度是多少?
3.一位警察开车追一骑摩托车的逃犯,已知警车在1小时内行驶了72千米,摩托车在10分钟内行驶了9.6千米,在追逐过程中通过一哨卡,警车比摩托车晚了1分钟。
(1)警察能追上逃犯吗?(通过计算回答)
(2)如果能追上,那么追上时距哨卡多远?
命题核对:张钦鸿
顾姝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