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物理试卷 -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八年级(下)物理期末试卷

2014-5-11 0:27:17下载本试卷

          八年级(下)物理期末试卷(时间90分钟)

              命题:郑秀玲  审阅:林少平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0分)

1. 市场上出售一种“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其中一瓶标有“2kg/2714ml”字样,该油的密度是________kg/m3,密度比水______(填“大”“小”“一样”),它会    水面上(填“悬浮”“漂浮”“下沉”)。

2. 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___状态,相互平衡的 两个力的合力大小为_______。

3.  一人用50牛的力竖直向上提起一个重40牛的水桶,水桶受到的合力是_____牛,合力的方向是_____。

4.  某人沿水平方向用100牛的力推着一辆重为300牛的车匀速向西运动,车受到的阻力的大小是_____牛,方向是__________。

5.  一杯水结成冰后,其密度_____,质量_____,体积_____;而把一块泥捏成泥人,泥的质量将    。(填“变大”“变小”“不变”)

6.  关闭发动机的汽车仍然能继续向前运动一段距离,是因为       ,最后又停下来的原因是      

7.  _____和_____统称为机械能。能量的大小可以用_____多少来衡量,因此能量的单位跟_____的相同,同是_____。

8.  起重机在5s内将一个重2×104 牛的集装箱匀速提高2m,在这个过程中,起重机的拉力做的功是    J,它的功率是    W,若起重机又将集装箱水平移动3m,这段距离内拉力做功    J,它的功率是    W。

9.  一辆自行车从坡顶匀速运动到坡底,那么自行车的动能    ,重力势能    。(填“变大”“变小”“不变”)

10.甲乙两机器的功率之比3:4,若它们完成相同的功,则所用时间之比为    ,若他们的工作时间相同,则完成的功之比为    

11.物理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12.“破镜不能重圆”说明分子间存在    ,面团分离后还能粘在一起,说明分子间存在    

13.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_________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14.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160J,则它完成的总功是    J,额外功是    J。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甲、乙两个物体质量之比为3∶2,体积之比为1∶3,那么它们的密度之比为(  )

A.1∶2          B.2∶1

  C.2∶9           D.9∶2

2.有一质量均匀的实心物体,悬浮在某种液体中,如果将此物体切成大小不相等的两块,则(   )

  A、大的下沉,小的上浮;    B、大小两块都下沉;

C、大小两块都上浮;        D、大小两块都悬浮。

3.托盘天平横梁上都有标尺和游码的作用是(  )

  A.相当于向左调节平衡螺母 B.代替指针用来指示平衡

C.相当于在左盘中加小砝码 D.相当于在右盘中加小砝码

4.一个鸡蛋的质量、一个初中生的质量大约分别是(  )

A.60g,50kg B.60g,100 kg  C.6g,0.8 kg  D.600g,50 kg

5.拔河比赛时,甲班同学用5000N的力水平向东拉,乙班同学用4800N的力水平向西拉,则绳子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不计绳重)  (  )

A.9800N 水平向东    B.200N 水平向西

C.200N 水平向东     D.5000N  水平向西

6.如图所示,小球由最高点摆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文本框:   A.动能减少,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B.动能增加,重力势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C.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机械能增加

7.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在静止时不容易推动,所以物体在静止时比在运动时惯性大

  B.物体高速运动时不容易停下来,所以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C.当物体没有受到力作用时,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所以物体不受力时才有惯性

  D.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五、计算题()

3、如图所示,有一体积为60厘米3的木块漂浮于水面上,已知它露出水面的体积为总体积的1/3。求:  (1)此木块所受浮力大小为多少?      (2)此木块的重为多少? (3)此木块密度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