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初中物理试卷 - 初中二年级物理试题 - 正文*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

2014-5-11 0:27:17下载本试卷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把正确的选项序号填在下表中,否则不得分。3分×22=66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填空:1分×14=14分

1. 液化是指物质由_____态变成____态的过程。

2. 完成下列单位换算:5.32×10-3km=______________μm , 8t=___________g ,  

1.5×105mL=_________m3 , 15m/s=___________km/h

3. 用托盘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是57.5克,这时天平右盘的砝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小的一个砝码是5克),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_________克.

4.甲、乙两个物体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之比是3:1,而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是2:3,那么甲乙两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__.

5.中国航天员聂海胜乘坐的“神舟六号“飞船返回地球之际,返回舱相对于地球是 ________.

6.一人骑马由南向北行驶,这时有辆汽车也由南向北行驶,从他身旁疾驶而去,若以这辆汽车为参照物,此人将向_______运动。

7.戏剧舞台上为了造成雾的景象,常常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粉末,由于干冰粉末在空气中直接变成_______________,要吸收空气中大量的热,使空气中的_______变成了小水滴进而形成了雾。

8.某同学用学生用的刻度尺测同一个木块的长度时,记录了五组数据:6.58㎝,6.54㎝,6.83㎝,6.57㎝,6.56㎝, 其测量的平均值是______________.

三、实验:(2+4+6)

1.某物体做做匀速直线运动,在10秒内运动了50米,利用以上数据在右面未完成的图上画出该物体运动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2.如下页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图像,请根据图像回答:( 每空1分)

(1)  这种物质是_______(填“晶体”或

“非晶体”)

(2)  在第5分钟时,这质处于___________态。

(3)  在10min—25min物质处于_________态。

(4)  这种物质的凝固点是_____.

3.有一堆相同规格的小零件(每个约几十毫克),

时间/min

 
大约有几百个,给你一架已调节好的天平,你能否

很快知道这堆零件的个数?

A、步骤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步骤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步骤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4+4)

1.一辆长20m 的汽车匀速通过80m长的桥时用的时间是10s,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痤隧洞,用了20s ,求隧洞的长。

2.向海底发射超声波,超声波以2000m/s的速度从海面射向海底再从海底返回海面共用去了6s,求海深。

 

选择题:将唯一答案的序号填在第一页的答题表中,否则不得分

1.下列物质没有一定的形状的是:

A.铅笔       B 水蒸气         C    桌子         D书包

2.固体物质吸热以后:

A.温度会升高              B只有非晶体一定会升温

C.会熔化成液体            D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3.使用高压锅的主要优点是:

A.坚固耐用             B 吸收热量少

C.增大压强,提高沸点            D增大压强,降低沸点

4.在使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时,若使用了磨损的砝码,则称得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要:

A.偏小    B偏大     C不变     D 无法确定

5.冬天,牙科医生用小镜子观察病人口腔情况时,常将小镜子在火上烤一下,再放入病人口腔里,这样做是为了:

A消毒   B病人的嘴怕冰   C 烘干镜面上的水   D防止液化,便于观察

 
6.某学生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忘记了写单位,请判断下列哪个数据的单位是“㎝”?

A 一支铅笔直径是7.1         B物理书本的宽是2.52 

C桌子的高是16.75          D茶杯的高度是11.2

7.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的时间之比为2:3,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A 3:2      B 1:1      C 9:4       D 4:9

8.某一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m/s,则它在整个路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A  4m/s      B  5m/s        C  4.8m/s      D  6m/s

9.跳伞运动员在降落过程中,看到地面在上升,他是以哪个物体为参照物的?

A 他自己     B 地球        C 地面       D 太阳

10.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5m/s,它在第75s时的速度为5m/s,则它在第40s 时的瞬时速度是:

A  5m/s       B 3m/s      C 4m/s      D 无法确定

11.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都放热的是:

A 液化和升华    B 液化和凝华    C 凝固和汽化   D 升华和凝华

12.在极冷的地区,常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这是因为水银:

A 易蒸发    B 易汽化    C 凝固点比酒精的高    D 沸点高

1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的高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小东西,飞行员敏捷地将它抓住,令他吃惊的是,抓住的竟是一颗德国子弹。飞行员之所以能抓住子弹,是因为:

A 子弹相对于飞行员几乎是静止的   B 子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子弹的运动方向与飞机的飞行方向相反

14.科学家在对蝙蝠的研究中,曾经用黑布将蝙蝠的双眼蒙上,发现蝙蝠也可以很正常地飞行,没有受到一点儿影响,这是因为:

A 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次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B 蝙蝠的眼睛会发出超声波,穿透黑布,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C 蝙蝠在飞行时发出超声波,根据回声定位原理来飞行

D 黑布太薄会透光,蝙蝠可以很清楚地看到黑布外面的目标

15.男低音高声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对二人声音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大     B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低,响度小

C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     D 男低音比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大

16.关于声现象,以下知识结构错误的是:

 

A 声音           B

C 乐音的特征        D

17.几个同学在室外聊天,室内的同学听到声音可以分辨出每句话是谁说的,这主要是因为各人的:

A 音调不同    B 音色不同    C 频率不同    D 响度不同

18.诗人李白在《望天门山》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这两句诗中描写“青山”与“孤帆”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A 帆船、河岸   B 河岸、帆船   C 青山、太阳   D 青山、划船的人

19.宇航员在月球上谈话,即使面对面也必须使用无线电对讲机,这是因为:

A  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无线电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无线电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声波和无线电波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D  声波和无线电波都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0.在下列成语中含有声现象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A 敲锣打鼓——物体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B 空谷传声——在崇山峻岭的山谷中,因空气清新,发出的声音比其它地方洪亮些

C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不同的人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D 掩耳盗铃——减弱噪声的途径之一,在人耳处减弱

21.一个能装5㎏的水的塑料桶,一定不能装下5㎏的:

A 酒精    B 盐水     C 水银      D 泥浆

22.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

A 体积减小,质量不变          B 体积不变,质量不变

C 体积减小,质量增大          D 体积不变,质量增大

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