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测试5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物体中,质量为0.2千克的物体可能是 ( )
A.一只老母鸡 B.一个梨子 C.一个鸡蛋 D.一只蚂蚁
2.下面对分子运动论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 )
A.扩散现象说明了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气体之间,不可能发生在固体之间
C.由于压缩液体十分困难,这说明液体的分子间没有空隙
D.有的固体很难被拉伸,这说明这些物体的分子间只存在着引力
3.登月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一块矿石,这块矿石不变的是 ( )
A.质量 B.重力 C.温度 D.位置
4.下面的事例中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的是 ( )
A.冬季冰雪封路时,卡车车轮上要装上防滑链
B.新的自行车、汽车的轮胎上常做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C.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要把皮带张紧些
D.在拔河比赛中,运动员常穿上较新的运动鞋,而且不希望地上有砂子
5.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撒些煤渣
6.高压锅能很快煮熟饭菜,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密封性好,减少了热损失 B.增大压强,提高了液体沸点
C.增大压强,降低了液体沸点 D.传热快,缩短了沸腾时间
7.关于比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比热跟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跟它吸收的热量有关
C.物体的比热跟它放出的热量有关 D.物体的比热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
8.在瓶内点燃浸过酒精的棉花,然后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鸡蛋就会进入瓶内,这是因为 ( )
A.瓶口由于热胀,使鸡蛋掉入瓶中 B.瓶内气体把鸡蛋吸入瓶中
C.瓶内气体压强变小,外界大气压把鸡蛋压入瓶中 D.鸡蛋受到重力的作用
9.在制糖工业中,要用沸腾的办法除去糖汁中的水分,为了使糖在沸腾的时候不致变质,沸腾的温度要低于100℃,用采用的办法是 ( )
A.减小气压降低沸点 B.增大气压降低沸点
C.微火加热缓慢沸腾 D.尽量缩短加热时间
10.学生使用的橡皮,用过一段时间后,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
A.形状 B.密度 C.质量 D.体积
11.两手分别拿一个小木块和一个大石头,把它们都浸没到水中,同时松开手,小木块上浮,大石块下沉,则它们受到的浮力: ( )
A.因为木块上浮,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大 B.因为石块下沉,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小
C.因为木块体积较小,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大 D.因为石块体积较大,所以受到的浮力较大
12.关于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施力物体不一定是受力物 B.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
C.物体不受力,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
13.有一弹簧测力计放在水平桌面上,两位同学各拉弹簧测力计的一端,使弹簧力计在桌面上静止,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忽略弹簧测力计与桌面间的摩擦,则两位同学所用的力 ( )
A.均为5牛 B.均为10牛 C.均为2.5牛 D.分别为5牛和10牛
14.水球运动员在把漂在水面上的水球慢慢压入0.5米深水下的过程中,水球运动员对水球的压力 (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始终不变 D.先增大,后不变
15.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在空中下落的物体不受力的作用 D.一个受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施力物体
16.以下是我们生活中可见到的几种现象:①用力揉面团,面团形状发生变化;②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③用力握小皮球,球变瘪了;④一阵风把地面上的灰尘吹得漫天飞舞.在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7.一支长L的蜡烛,底部插入一块铁片后使其能直立漂浮在水中,露出水面部分的长度是h.以点燃蜡烛到遇水自然熄灭,蜡烛被燃烧的长度( )
A.等于h B.等于L C.大于h而小于L D.小于h
18.一艘轮船从海里驶入到河里,则 ( )
A.它受到的重力变小,浮力不变 B.它受到的重力变大,浮力不变
C.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变小 D.它受到的重力不变,浮力不变
19.质量相等的空心铝球和空心铁球,铝球浮在水面上铁球浮在水银面上,则( )
A.它们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 B.浮在水面上的铝球受到的浮力大
C.浮在水银面的铁球受到的浮力大 D.无法判断谁受到的浮力大
20.关于压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压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B.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C.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 D.任何情况下压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力无关
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
1.用过一段时间的菜刀,要把它磨一磨,这是为了减小____________,从而达到增大____________的目的。
2.历史上,托里拆利实验首先测出了 的数值。
3.一个标准大气压 = mm水银柱。
4.说明下列物体具有哪种形式的能量:在水平轨道上行驶的火车具有____________能;拉紧的弓具有____________能。
5.沙漠地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气候特征,造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原因是砂石的__________。
6.铅球掷出后,它受到___________力的作用,其方向是___________ (不考虑空气阻力)。
7.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物体,弹簧测力计示数为G,把该物体浸没在甲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3G;把该物体浸没在乙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4G,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___________。
8.装满砂的箱子总重为200牛,在50牛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箱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牛。要减少箱子与地面的摩擦力,可以_______________。(填写一种可操作的方法)
9.质量相等的密度分别为ρ1、ρ2的两块金属,这两块金属合在一起,用弹簧秤在空气中称,弹簧秤的读数为G。若把这两块金属合在一起浸没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称,弹簧秤的读数为__________。
10.一个水池中水的深度为2米,池底有一个面积为10厘米2的孔,用塞子塞住,塞子所受水的压强大小为___________帕斯卡,塞子受水的压力大小为_______________牛顿(g取10N/kg)。
11.纳米技术是高新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纳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纳米=10-9米。若一个原子的直径为10-10米,把 个原子—个挨一个地排列起来,长度是1纳米。
12.在夏季,鲜花开遍城市的大街小巷,人们在街上散步时能闻到花香,这种物理现象叫做 ,它说明了 。
13.守门员奋力扑住足球,由此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
14.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现象)。
三、实验题。(共14分,每空2分)
1.在“测定石块的密度”的实验中:
(1)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石块的质量时,把石块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放入适量砝码并拨动游码,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中有20克砝码1个,5克砝码1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所测石块的质量是
克。
(2)用量筒测出石块的体积为10厘米3,则这石块的密度是 千克/米3 。
2. 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7 |
h(cm) | 0 | 2 | 4 | 6 | 8 | 10 | 12 |
F(N) | 6.75 | 6.25 | 5.75 | 5.25 | 4.75 | 4.25 | 4.25 |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 N,
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
(4) 图中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像是:
( )
四、计算。(共14分)
1.(8分)如图所示,正方体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有总体积的1/5露出水面,不可伸长的悬绳处于松弛状态.已知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5N,木块边长为0.1米,容器底面积为0.03米2,容器底有一阀门K.求:(1)木块的密度;(2)打开阀门使水缓慢流出,当细绳断裂前一瞬间关闭阀门,此时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为多少?(3)在细绳断后木块再次漂浮时,容器底受到水的压强与断绳前的瞬间相比,容器底受水的压强怎样变化?改变了多少?(g取10牛/千克。)
2.(6分)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跟地面的接触面积为0.2米2.求:(g取10牛/千克)
(1)物体对地面的压力F.
(2)物体对地面的压强P.
五、 阅读短文,回答短文后的问题。(共12分,每空2分)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过程中,一些同学做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B: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有关;
猜想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产生摩擦力的两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有关猜想是否正确,某同学选用了一块底面与各个侧面粗糙程度均相同的长方体木块,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
步骤1:把长方体木块平放在水平的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读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如图甲);
步骤2:在长方体木块上放上砝码(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砝码与木块一起沿直线匀速运动,比较“步骤2”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步骤3:在水平长木板上铺上一层棉布,把木块平放在棉布上(不加砝码),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如图丙),比较“步骤3”与“步骤1”中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大小。
![]() |
(1)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2”的设计目的,是为了检验上述猜想(A、B、C)中哪一个的正确与否?答( )
(3)为了检验“猜想C”是否正确,可在上述实验基础上再增加一个步骤,写出你所设计的这一实验步骤。
答:(步骤4) 。
(4)在“步骤2”中,若木块上方砝码的重为0.5牛,当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沿直线匀速滑动时,则砝码与木块间摩擦力的大小( )
A. 大于0.5牛 B. 大于零且大于0.5牛
C. 等于0.5牛 D. 等于零
(5)考虑到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较多,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摩擦力的大小与另外一个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想想看,初中物理在研究哪些问题时用到过这种方法?(参照例1,另举两例)
例1. 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例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