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物理第一次月考试卷3
得分 |
一、填空题(每空1分,计30分)
1、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作用。
2、有一个焦距是20cm的凸透镜,要想让它产生放大的实象,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要使用它成放大的虚象,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
3、在用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形成一个 、 的 像,在用望远镜观察远方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形成一个 的 的 像。
4、某同学的眼镜是—400度,这位同学是 眼,镜片的焦距是 m,镜片用 制成。
5、小刚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时,在另一侧距透镜18cm远的光屏上得到蜡烛清晰的像,他看到的是 像,此凸透镜的焦距大约在 cm至 cm之间。
6、我们将力的 、 、 叫做力的三要素。
7、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由静止到 ,由运动到 ,以及
的改变。
8、成语故事“守株待兔”中猛跑的兔子撞到树上,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风吹草动”施力物体是 ,受力物体是 ,该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草 。
9、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得分 |
二选择题(每题3分、计30分。每题中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有选错的不得分,有漏选的扣一分)
1、凸透镜的焦距是15cm将物体放在主光轴上,距光心35cm处所成的像一定是( )
A正立的 B倒立的 C放大的 D缩小的
2、放映幻灯机时,想在银幕上出现放大的像F,幻灯片正确的放法是下图中的哪一个 ( )
3、要使光线发生如图所示的偏折,
则方框内放置的光学元件是( )
A可能是平面镜 B可能是凸透镜
C可能是凹透镜 D一定是凸透镜
4、一物体位于凸透镜前的主光轴上,当遮住凸透镜上面一半后物体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 )
A只有上半部,亮度不变 B只有下半部,亮度不变
C 与原来相对,亮度不变 D 与原来相同,亮度变暗
5、 一个人照完1寸照片后,想照2寸照片,若人不动则摄影师应使( )
A照相机远离人暗箱拉长 B照相机远离热暗箱缩短
C照相机靠近人,暗箱拉长 D照相机拉近人,暗箱缩短
6、 某同学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使物距分别为6cm、18cm、24cm时,依次得到放大虚象、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为f则( )
A、6cm〈f〈9cm B、9cm〈f〈12cm
C、12cm〈f〈18cm D、18cm〈f〈24cm
7、某班同学在拍毕业像时,照相机镜头上停着一只苍蝇,则拍出来的照片( )
A、会有一只正立、放大的苍蝇 B、不会出现苍蝇,但有一个大黑点
C、不会出现苍蝇,但比正常情况下暗一些 D、会有一只倒立、放大的苍蝇
8、用绳将吊灯在天花板上,天花板受到的拉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灯 C、绳 D、天花板
9、下列叙述的几对力中,属于相互作用力的是( )
A人推墙的力与墙推人的力 B、墙推人的力与人受到向后的力
C、人推墙的力与墙受到的推力 D、人推墙的力与墙受到的阻力
10、下列情况,物体运动状况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A、正在空中飞行的排球 B、骑自行车在弯道上拐弯
C、雨滴从空中竖直匀速下落 D、从树上落下的苹果
得分 |
三、作图题(14分)
1、完成光路图 (6分)
2、A1B1是物体AB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CC1是主轴在图中画出透镜及焦点(4分)
3、用力的图示表示下列各力(4分)
(1) 物体A放在斜面上,受到4N的推力沿斜面向上运动。
(2) 地面上的小车,受到与地面成30读度角的向右上方拉力为100N。
得分 | |
四、简答题
1、如图所示,烛焰通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能形成一个清晰的像,请问,这个像的特点如何?如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请将蜡烛和光屏互换一下位置,光屏上会成像吗?为什么?
2、把一块玻璃板压在报纸上滴一滴水,通过水滴看报纸上的字,字的大小发生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得分 |
五、实验探究题(1、2、4题每空1分,3题每空2分计20分)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选用 、 、 等器材,调节它们的高度使 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心在一条与光具座平行的直线上。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a、b、c、d、e五个位置如图所示,其中蜡烛放在 点处所成的实象最小;放在 点处,所得像蜡烛大小相同;放在 点处得到的实像比蜡烛大;放在 点处可以看到放大的虚象,若在实验中发现光屏上所成;蜡烛像偏左偏上,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处,应向 方向调节蜡烛的位置。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当蜡烛从3倍焦距向1倍焦距逐渐靠近时,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像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
(2)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缩小、放大像的分界点是 处,凸透镜成实像、虚象的分点是 处,成倒立像和正立像的分界点是 处。
4某同学为了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分别用F1=F2=F3>F4四个力拉同一根锯条使其发生图中的a、b、c、d四种形变;
(1)a、b对比能说明
(2)a、c对比能说明
(3)a、d对比能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