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期未考评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含有光源的是 ( )
A.灯火辉煌 B.金光闪闪 C.波光粼粼 D.珠光宝气
2、1997年3月9日,在我国黑龙江漠河地区观察到的日全食现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光在真空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光在真空中沿直线抟播,遇到月亮后,在月球后面光线达不到的地方形成暗区
C、光在月球上发生了反射 D、光在月球上发生折射
3、地球赤道全长40076千米,若用速度为250米/秒的远程大型客机沿地球赤道航行一周,需要的时间是:( )
A、160.3小时 B、160.3天 C、44.5小时 D、0.445小时
4、表中列出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名称 | 固态水银 | 金 | 铜 | 铁 | 钨 | 固态氧 |
熔点/℃ | -38.8 | 1064 | 1083 | 1535 | 3410 | -259 |
据此判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B.在零下255℃时,氢是固态
C.水银温度计可测量零下40℃的气温 D.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6、下图所示的四种光学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
A B C D
7、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A.温衣服变干 B.夏天的早晨,草地上出现露珠
C.冬天,水结成冰 D.放在放橱里的樟脑丸越来越小
8、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 )
(A)打雷时,总是先发生闪电,后发出雷声
(B)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光传播得比声音快
(C)打雷时,闪电和雷声虽同时发生,但人耳比人眼反应慢
(D)打雷时,闪电发生的地点和雷声发出的地点离人的距离不同
9、图示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发光点S发出的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
(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
10、斌斌同学在日常生活中估计了以下数据,你认为合理的是 ( )
A.冬天我们这儿的平均气温是20℃ B. 学校课桌高约80厘米
C.声音传播100m约需3S D.世界短跑名将格林百米短跑的平均速度约15米/秒
11、在20℃的房间里,将温度计从20℃的酒精中取出,它的示数将 ( )
A、不变 B、先下降后上升 C、先上升后下降 D、上升
12、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前1米处,从镜子里只看见自己的上半身像,若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 )
A. 应后退到距镜2米远处; B. 应前进到距镜05米远处;
C. 应后退到距镜4 米远处; D. 无论前进或后退多远都不能实现
13、如图所示,是小华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做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下列对图像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中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不足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AB段水平线表明水沸腾过程吸热而不升温
D、OA段图线表明水的实际温度与加热时间成正比
14、关于凸透镜成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一定是倒立的,虚像一定是正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的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小 D.成虚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
15、为了减少高速行驶的车辆产生的噪声对高速公路两侧单位、居民的干扰,常在高速公路的两侧架设具有一定高度的屏障。这种有效、可行的防止噪声的措施属于( )
A.堵塞感受噪声的器官 B.阻隔噪声传播的途径
C.控制产生噪声的声源 D.防止噪声产生回声
二、填空(每空1分,共33分)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______________振动发出的。研究表明,噪声超过___________dB的环境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2、我们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 。实验最终把瓶内抽成真空呢? 。
3、2004年12月26日,在南亚、东南亚发生强烈地震,引发了海啸,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但在现场却很少发现动物的尸体。人们猜测可能是动物能够听到地震产生的 声波,这种声波的 小于20 ,人耳无法听到。
4、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帮忙的张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锅底很快就不见了。小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 ,这个过程是 热的。妈妈把油倒入锅内后,却不见油冒气泡,这是因为油的沸点比水 。
5、0℃的水和0℃冰的冷热程度是 的。(填相同,不相同)手摸起来感到冰比水冷,这是因为 。
6、用牛皮纸刮动梳齿,纸片振动起来,并发出声音。快速刮动梳齿比慢速刮动梳齿时纸片振动得________,快速刮动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
5、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雨过天晴后,森林失火了,蓝猫赶到现场勘察,原来罪魁祸首竟是挂在树上的一颗颗水珠。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
7、排纵队时,如果你看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人坐在匀速行驶的船上,相对于人来说,小船是___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小船的速度是2米/秒,经过15分钟小船前进了__________米.
24、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图示中被测物体的长度为__________厘米。
9、汽车是常用的交通工具,汽车的许多问题都跟物理知识有关.
(1)汽车的污染问题.下列中的__________ (填代号)属于无污染车辆.
A.汽油汽车 B.柴油汽车 C.太阳能汽车
(2)汽车上有许多地方要利用光的反射,如图7中的A、B两处,A为观后镜,B为车头灯内的反射镜.A应为__________,B应为__________. (选择“平面镜”,“凹面镜”,“凸面镜”之一分别填在相应横线上)
(3)图8是汽车司机看到的路边指示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汽车抵达重庆至少还需要__________小时.
图7 图8
10、航天飞机在太空与宇宙空间站对接时,两者在空中飞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必须__________此时两物体间彼此处于相对__________状态.
10、某同学研究光的折射规律,记录实验数据如右表。
⑴分析实验数据得知,当光从一种物质斜射人另一种物质时,折射角跟入射角之间的关系是 。
(2)请你推测这位同学做实验时,人射光线是从
(选填“玻璃射向空气”或“空气射向玻璃”)。
1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昆虫对不同颜色的趋向性,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6种彩色粘纸各3张分别粘在 20cm x 30cm大小的纸板上,粘面朝上;(2)同时把 6种颜色的纸板分别放置于三个实验地点;(3)两个小时后,收集纸板,观察各颜色纸板上留下的昆虫数目,结果如下表。由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蓝、黑二色较能吸引苍蝇, 颜色较能吸引
![]() |
蚜虫。昆虫对颜色的感光,是阳光沿直线传播到达纸板,经过光的 到达昆虫单眼引起的。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14分)
1、小寒在课后作了小孔成像的实验,请你帮他在图10中利用光路图作出蜡烛AB成的像
2、1611年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用两个透镜组成了一个望远镜,其原理如图11所示,请你在虚线框中画出另一个透镜。
3、如图12所示,激光笔可以射出一条很细、很直的光束AB,如果想让它改变方向成BC,请你在适当的位置画上一件适当的光学仪器。
图10 图11 图12
4、如图13所示,平面镜M前有一个发光点S,S1是它在镜中所成的像,当平面镜转动一个角度后,像的位置为S2,试作出平面镜的新位置。
5、有一光源放在平面镜前,经平面镜得到两条反射光线,如图14所示, 根据平
面镜成像,确定光源S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 |
图13 图14
6、如图所示,其中F为透镜的焦点,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出射光线。
四、实验与探究(共12分)
1、如图所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将玻璃作为平面镜竖立在桌上,在玻璃后面可以看到棋子A的像和棋子B。A的像是因为光通过玻璃 射到人眼里形成的,看到B是因为光通过玻璃 射到人眼里形成的。两个棋子大小相同,B能和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 。
2、为了探究声的产生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2分)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去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小。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 (填序号)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的产生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3、有一次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的活动课中,有以下三个场景:
场景一:有一组的其中一个同学随便选取了一支温度计,在测量过程中同组的另一边同学发现温度计上升得很快,差不多上升到玻璃管顶。此同学大喊:“快把温度计取出来,不然…….。”但测量的同学还来不及把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来,温度计却“砰”的一声胀破了。
场景二:有一同学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同组的同学告诉他:“要小心点,不然会损坏温度计的。”话音刚落,温度计的玻璃泡就损坏了。
场景三:有一组同学在读温度计示数时,有的仰视来读,有的俯视来读、还有的将温度计从液体中抽出来读数。结果他们测出的温度值都不相同。他们感到奇怪:同一杯水,温度为什么会不一样了。
请你结合自己在课堂上做这个实验的体验,分析总结一下,应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3分)
4、搜集下列短文中的有用信息,分析整理后解答文后提出的问题。(4分)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如果太阳辐射的紫外线全部到达地面,地球上的植物、动物和人类都不可能生存。地球的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层,在大气层的上部,距地面20一50km的高空有一层叫做臭氧的物质,它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来的对生命有害的紫外线,是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和进化的重要条件.由于电冰箱内长期使用氟利昂,当电冰箱损坏后,其中的氟利昂就将散到大气中,破坏臭氧层,对地球的生态环境构成威胁.为了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1987年在世界范围内签署了限量生产和使用这类物质的《猛特利尔议定书》,现在已经研制出氟利昂的代用品,如R134a,环戊烷等。我国在1991年签署了《猛特利尔议定书》,并将于2002年停止生产氟利昂。
⑴ 天然紫外线的最重要来源是______________。
⑵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_______吸收了。
⑶ 你知道的形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五、计算与应用(6+5=11)
1、A、B两辆自行车,在一条平直公路同向匀速前进,A车在5min内行驶1800m,B车在0.5h内行驶9km。B车经途中某路标的时间比A早2min,问A车追上B车时离该路标多远?(5分)
2、人在空旷的山谷中唱歌能听到回声,若从发出声音到听见回声用了0.8s,则反射声音的山峰离唱歌的人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