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
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
2、对由于衣物没有放平引起的洗衣机振动而产生的噪声,最合量的处理方法是( )
A、在声源处减弱,放平衣物 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关上门窗
C、在人耳处减弱,塞上耳塞 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
3、如图所示,小明用实验室友的温度计来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图A
B、 图B
C、 图C
D、图D
4.夏天,打开冰箱门时,门的附近会出现“白气”,而这些“白气”又会消失,在“白气”产生与消失的过程中,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 液化 B、汽化 升华 C、汽化 液化 D、液化 汽化
5.我国唐朝的张志和在《玄贞子》中记载了著名的“人工虹”实验:“背日喷乎水成虹霓之状”,形成这种现象是由于( )
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色散
C、光的反射 D、凸透镜成像
6.装在汽车前面的后视镱属于( )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D、凸面镜
7.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C、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D、像大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8.在防盗门上装一只“猫眼”,屋内的人通过“猫眼”能看清屋外的人是一个正立、缩小的像,这里“猫眼”相当于( )
A.、凹透镜 B、凹面镜 C、凸面镜 D、凸透镜
9.如图所示是对同一物体拍摄的两张清晰程度相同的照片底片,拍摄这两张照片时照相机的镜头焦距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拍摄a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B、拍摄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较大
C、拍摄a与b时,相机与物体的距离一样大
D、无法判断
10.一个正常运动的物体速度约为5m/s,该物体可能是( )
A、蜗牛 B、步行的人 C、自行车 D、汽车
11.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2.甲、乙两个同学沿同一路径同时登一座山,他们登山的速度分别为3.5km/h和1m/s,则最先登上山顶的是( )
A、甲 B、乙 C、同时到达 D、无法判断
13.一物体通过凸透镜成一倒立且与物体等大的实像,此时物体和透镜相距24cm,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A、小于12cm B、等于12cm C、大于12cm D、无法判断
14.如图所示,常温下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均盖有一块玻璃分别为a、b,过一会儿可明显看到( )
A、a、b两块玻璃外侧均有小水珠
B、a、b两块玻璃内侧均有小水珠
C、a块玻璃内侧,b块玻璃外侧有小水珠
D、a块玻璃外侧,b块玻璃内仙有小水珠
15.图中,给凸透镜“戴”上近视镜,此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镜,为使光屏上的像清晰,在保持烛焰和透镜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应将光屏(
)
A、靠近透镜 B、远离透镜
C、靠近透镜或远离透镜都可以 D、保持在原来位置
二、填空题
16.水牛“哞哞”的叫声和蚊子“嗡嗡”的叫声相比较,__________的叫声音调高,_______的叫声响声大,用小提琴和二胡同时演奏《二泉映月》,凭听觉就能分辨出小提琴和二胡,是因为二者的______________不同
17.图7所示为寒暑表和体温计的一部分,其中___________图(选填“甲”或“乙”)为体温计,其示数为__________℃
18.图8所示是沙漠中仙人掌的照片,我们发现仙人掌的叶子是针状的,这种结构主要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仙人掌的生长。
19.红外线具有_________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验钞机、电视机遥控器、响尾蛇捕食和医院诊断病情用的B超来说,其中属于紫外线应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0.植物的光合作用把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能;湍急的河水能使船顺流而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______________能。
21.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见的细小物体。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_________,它的物镜的焦距很______________,目镜的焦距较________。(选填“长”或“短”)
22.寒冷的冬天,在公交上用手直接抓塑料扶手与直接抓金属管相比,就热学方面来说,前者感到_______________,后者感到____________(选填“凉”或“不凉”)。请你对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图9所示是一台光学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其中A属于_________镜;B属于_______镜;C属于___________镜,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图10为甲、乙两物体运动时,相隔相同时间所在的不同位置。由图可知,__________(选填“甲”或“乙”)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相邻间隔时间为0.02s,对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你可以利用手边的测量工具侧得应距离为_____________cm,则该物体运体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m/s
三、 作图题
25.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图11中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
26.完成图12中的光路。
27.如图13所示,一个不透光的容器底部的正中央P点有一只青蛙,超初,容器中没有水,青蛙能看到的视野范围如左图所示,然后在容器中灌满水,仍在P点的青蛙视野范围是否变化?请在右图中图示说明
四、实验与设计题
28.在图14中,小明与小刚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
(1)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讲话,如果改用细金属丝连接土电话,则听到的声音就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一个同学用手捏在线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一方就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线没有拉直而处于松驰状态,则听的一方通过棉线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29.在做某物质熔化实验时,根据实验所得数据,某同学描绘出如图15所示的图线。由此图线可得出该物质属于_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实验开始时,该物质呈_________态,初温为_________℃;其中熔化过程加热了__________min
30、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硬纸板,可绕垂直镜面的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角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目的是为了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AO向ON靠近,则O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ON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光的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为折射角。右表列出的是光由空气射入玻璃时入射角与折射角的一组数据,比较这些数据可看出,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存在以下关系: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在一次课上实践汇报课上,我市南湖二中的一位同学为了探究常用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他自制了一个简单装置。如图17所示,取一只墨水瓶,装满带红色的水,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再取一根两端开口的空圆珠笔芯穿过橡皮塞插入水中。将该装置放入热水中,发现红色水柱很快溢出管口,为了使实验现象缓慢且便于观察,请你为他设计改进方案。(至少答出两种)
方案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案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小刚在学完透镜之后,他想知道凸透镜的焦距跟材料是否有关,于是,他找来了三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凸透镜,其材料分别由玻璃、水晶、透明塑料制成。请你帮他设计这次探究的全过程,完成如下工作:
(1)猜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次探究需要的器材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探究的主要步骤
(4)请你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5)结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简答题
34.阅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烟花三月,我和几个同学相约去玄武湖公园。
走进大门,只见桃红柳绿连绵数里,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一幅色彩斑斓的风景跃然眼前,湖水倒映着美丽的倩影,我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把这美丽的景色一一拍下,我们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丽。不一会儿,来到一片树林中,林中的鸟儿在欢快的歌唱,树缝中漏下的点点光斑在地面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不知不觉已到黄昏,夕阳西下,湖面上波光粼粼,让人眼花缭乱,咦!门楼的影子怎么这么调皮,比中午时长出许多?
请你从这段优美的文字中,找出两处我们学过的不同物理知识或规律
例如:语句:湖水倒映着美丽的倩影
物理知识:平面镜成像
语句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句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厢向乙车厢观望。一时间,你觉得自己的列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对面列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你乘坐的列车还停在站台上,而对面的列车却向反方向开去了。你的两个判断都有道理吗?请利用自己所学过的知识分别加以判断并说明理由。
六、 计算题
36.某同学测得散步时脉搏每分钟跳动80次,平均每走3步通过2m距离,他测得走完某仙路程正好45步,脉搏跳动40次,求:
(1这段路程多长?
(2)他散步的平均速度多大?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D 5.B
6.D 7.C 8.A 9.B 10.C
11.B 12.B 13.B 14.D 15.A
二、填空题
16.蚊子 水牛 音色 17.甲 36.9 18.减慢蒸发
19.热 使荧光物质发光 验钞机 20.光 化学 动
21.凸透镜 短 长
22.不凉 凉 金属比塑料传热快(符合题中现象的猜想都给分)
23.凹面镜 凸透镜 平面镜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24.甲 1.90~2.10之间均给分 0.9~1.1之间均给分
三、作图题
25.见图答1
26.见图答2
27.青蛙的视野范围变大(见图答3)
说明:25题像与物对称1分,像画虚线1分
26题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各占1分
27题两条折射光线各占1分
四、实验与设计题
28.固体可以传声 金属丝比棉线容易传声 棉线停止振动 不能
29.晶体 固 -4 3
30.(1)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 靠近
(2)观察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1分) 反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上
31.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入射角增大,折射角随着增大
32.方法1:换一根粗一点的管子
方法2:换一根长一点的管子
方法3:使热水的温度低一些(开放题,答案合理均给分)
33.(1)猜想: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有关(或无关)(1分)(猜想合理都给分)
(2)主要器材:平行光源(或太阳光)(1分)刻度尺(1分)
(3)①用玻璃透镜会聚太阳光,调整它到光屏的距离,使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用刻度尺量出透镜到光斑的距离即为玻璃透镜的焦距。②分别用水晶透镜和塑料透镜重复以上实验。
(4)设计表格如下:(2分,材料和焦距各1分)
透镜材料 | 玻璃 | 水晶 | 塑料 |
焦距(cm) |
(5)若焦距相等(焦距不等)
则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无关(凸透镜的焦距与材料有关)
说明:其它方法(如利用二倍焦距成等大实像来测焦距也可),只要原理正确均给分。
五、简答题
34.语句1:蓝天、白云倒映在碧水之中
物理知识: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
语句2:我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把这美丽的景色一一拍下
物理知识:凸透镜成像(光的折射)
语句3:林中的鸟儿在欢快的歌唱
物理知识: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可以空气中传播)
语句4:门楼的影子怎么这么调皮,比中午时长出许多
物理知识:光的直线传播
语句5:树缝中漏下的点点光斑在地面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案
物理知识:小孔成像(光的直线传播)
35.说明两个判断都有道理各得1分,分别说明各自的理由又各得1分(一次以乙车为参照物,一次以站台为参照物。)
六、计算题
36.解:S=(2m/3)×45=30m 1分
t=0.5min=30s 1分
V=S/t 1分
=30m/30s=1m/s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