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第一学期物理月考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命题人:建湖县实验初中 孟令奎
考生注意: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祝你成功。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其字母填入下表相应题号空格内,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答案 |
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根据说话的音调不同,可区别同学说话的声音
C. 用力敲鼓增大鼓面振动的振幅,可使声音响度增大
D.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2.在《狼和小羊》的故事中,小羊听到外面狼的声音不象它的妈妈的声音,就不给狼开门,小羊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能
3. 如图3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
4.能说明液体可以传声的现象是 ( )
A.人们听到雨滴打在树叶上的“嗒嗒”声
B.人们在小溪边听到的“哗哗”的水流声
C.在海边能听到船桨划水的声音
D. 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听到音乐声
5.冬天,牙医常把检查口腔的小镜子放在酒精灯上烤一烤后才伸进口腔内进行检查。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防止接触口腔时病人感到太凉 B.进行消毒
C.镜面不会因水蒸气液化产生水雾看不清牙齿 D.防止镜框因受热膨胀致使镜片脱落
6.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 )
A.太阳光是由三原色组成 B.太阳光是由三色光组成
C.白色光是单色光 D.太阳光可以分成七种颜色色光
7.某同学对自然界的水循环有下列几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
A. 水的循环是地面的水蒸发变成水蒸气上升,再液化成水降下的过程
B. 水的循环中,水经历了三种状态,伴随着六种物态变化
C.水的循环离不开太阳,整个过程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D.水循环过程中水量不会减少,因此不必担心缺水 !
8.“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剧院放映的“电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留下美好记忆的照片——“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A、手影——光的直线传播 B、倒影——平面镜成像
C、电影——凸透镜成像 D、摄影——光的反射
9. 下列事例中,不能说明光具有能量的一组是( )
A、光能使周围变得明亮 B、光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C、光能使胶卷感光 D、光能发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0.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小明在测量不同色光区域的温度时,他将温度计的玻璃泡涂黑,可以使温度计更加灵敏,这是因为 ( )
A. 黑色更容易使白光分成七色光
B. 黑色表面更容易吸热
C. 黑色表面更容易散热
D. 黑色表面的物体只吸收红外线
1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 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
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 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12.对图4所示的眼睛判断和纠正正确的是
( )
A.(1)是近视眼,配凹透镜 B.(1)是远视眼,配凸透镜
C.(2)是近视眼,配凹透镜 D.(2)是远视眼,配凹透镜
13.关于光的反射定律,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光的反射定律只适用于光线在平面镜上的反射情况;
B、 光在两种物质交界面上发生折射时,光的反射定律就不成立了;
C、在发生漫反射时,只有部分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D、光在任何形状的物体表面上反射时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14.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铁制成的”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猜想 B.论证 C.实验 D.分析
15.下面哪种现象是升华?:( )
A、将水淋在烧红的铁上,水很快变干;
B、将固态的碘加热,碘变成紫色的气;
C、冰熔化成水后再变成水蒸气;
D、在手擦一些酒精,酒精很快就变干。
二、填空题。(除每空1分,共28分)
16.常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可以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水银柱,以便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的作用相当于_______镜,使我们能看到水银柱的________ (填像的特点)
17.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会产生高温火焰,若直接喷射到发射台,发射台会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工程师在发射台底建造了一个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射到水池中,利用水的 吸热保护发射台(以上两空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8.从声音的特征看,我们平时说某个声音“震耳欲聋”,这说明说话声音_____________;说某个声音很“刺耳”,这说明声音_____________;我们说某个声音“悦耳动听”,这说明声音的_____________。
19.下面图9中用到共同的物理规律是 。
|
20.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放大的 像,它的目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放大的 像。(选填“虚”、“实”)
21.如图4—3所示甲、乙两图都是时钟在平面镜中成的像, 它们的实际时间是甲 ;乙 .
22.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是300,则反射角为 ;
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镜面时,反射角为
.
23.我们通过如图6所示的实验探究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玻璃瓶中的手机是悬挂起来的,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 。随着瓶内空气被抽出,铃声会 。实验最终有没有把瓶内抽成真空呢? 。
24.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了爆炸的火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的错误: (4分)
(1) ;
(2) 。
25.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雨过天晴后,森林失火了,蓝猫赶到现场勘察,原来罪魁祸首竟是挂在树上的一颗颗水珠。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2分)
。
26.选用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填写两种光学元件的名称), 可使光线的传播方向发生如图11所示的改变.
27.橱房里多处可以看到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如液化气罐中的煤气是 用__________方法液化的。抽油烟机的油盒内的油,是炒菜时倒入锅里的油经过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物态变化形成的。
三.作图(每题2分,共6分)
28.作出平面镜中的像。(2分)
29.根据反射光线,找出发光点S。(2分)
30.作出该折射光线的人射光线(2分)
![]() |


第28题 第29题 第30题
三、实验与探究(共36分)
31.(6分)小明实验小组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的实验课上,利用棋子、玻璃板、刻度尺等器材实验完毕后,画出了下图所示的实验图和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棋子到玻璃板的距离 |
| ||||
S1 | 20cm | S1! | 20cm | ||
S2 | 10cm | S2! | 10cm | ||
S3 | 5cm | S3! | 5cm |
(1)、请你分析,此探究过程中得到平面镜成像的哪些特点: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小丽用平面镜观察物体时发现,当人靠近平面镜时,从镜子中观察到的景物的范围将 。
(3)、小丽拿一支12cm长的钢笔立在平面镜前15cm处,请你帮她判断:她看到钢笔的像高
是 cm,钢笔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是 cm。
32.(5分)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20厘米.
(1)想用光屏得到一个缩小的像,应该把蜡烛放在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__的地方;
(2)如果把蜡烛从离凸透镜40厘米的地方移到离凸透镜25厘米的地方,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像的大小___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想用凸透镜观察到一个正立的像,蜡烛应该放在离凸透镜_____________的地方.
观察象的方法是——————————————————————————。
![]() |
33.(3分)小明和同学欲测试几种材料的隔声效果, 比较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他们将一个闹钟放在一个
木盒子儿里盖好,所试的材料有棉布、报纸、塑料袋,
第一次用棉布包裹盒子。并在棉布包好盒子后,
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闹钟的铃声为止如图11所示,
记下此时人与盒子的距离。 第二次换用报纸包裹盒子重复第一次实验,第三次换用
塑料袋,分别记下每次听不到闹钟的铃声时人离盒子的距离。
(1)你认为这个实验应当控制什么因素相等,比较才是科学的7 (1分) .
(2)通过比较什么来确定哪种材料隔声效果好?(2分)
34.(6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一定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象如图9所示。
(1)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__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分钟。
(2)从图象中得到晶体的液态物质在凝固时的温度将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凝固点为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_______了(选
填“高”或“低”)。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1O所示,试
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 | |||
![]() | |||
35. (8分)如图是小明和小华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的情景,对水加热了很长时间后水才沸腾,他们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6分)
时间/min |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水温/℃ | … | 92 | 93 | 94 | 95 | 96 | 97 | 98 | 99 | 99 | 99 |
⑴请指出他们在实验中操作错误之处:(a) 。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⑵在纠正错误后他们继续实验,观察到水沸腾时的现象如上图中的 (甲/乙)图,水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升高/不变/降低)。(2分)
(3)本次实验中水沸腾时的温度为 。 (1分)
(4)根据记录在图中画出水的沸腾图像。(2分)
(5)实验中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的这段时间过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1分)(给出一种原因即可)
36.(4分)图2 是教学中常用的投影仪的结构示意图,下面有关投影仪的知识
(1)螺纹透镜对灯泡发出的光有__________作用
(2)透明胶片与凸透镜间的距离在___________范围之内
(3)在屏幕上可以观察到投影片上字的__________像
(4)平面镜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4分)分析说明题
阿华的母亲是远视眼,父亲是近视眼,他们的眼镜放在一起,请你在不准用手触摸镜片的情况下,将它们区分开来(用二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