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态变化测试
一、1、 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液体温度计是根据 制成的。
3、体温计每一小格代表 ,普通温度计每一小格代表
4、在摄氏温度中,比0摄氏度高20摄氏度的温度记作
5、温度的高低可以凭感觉来判断,但往往是 ,要准确判断或测量温度需要使用 。
6、固体分 和 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7、将蘸有酒精的棉花团放在温度计的玻璃泡上,可以看到温度下降,这说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物体 热量。因此液体蒸发具有 作用。
8、要使液体沸腾,先加热液体使其温度达到 ,并要不断继续 ,才能沸腾起来,因此液体沸腾的条件是
9、物质从气态变为 叫凝华,从固态变为 态叫升华。
10、在物态变化中,熔化的逆过程叫 ,液化的逆过程叫 ,升华的逆过程叫 。
11、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暖和的室内,眼镜片上有水珠,变得模糊不清,这是 现象。
12、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的过程有 、 、 ,放热的过程有: 、 、 。
13、在发生物态变化的过程中,温度不改变的是 、 、 。
14、在炎热的夏天吃冰棒时,常常会看到周围冒“白气”,实际上是 ,它是由空气中水蒸气 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水蒸气要 。
15、烧开不的过程中,看到从壶嘴冒“白气”接着冒出的“白气”又消失,在这个过程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二、1、夏天用0℃的冰或0℃的水来冷却汽水( )
A、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比水温度低 B、用水效果好,因为水比冰与汽水接触好 C、用冰效果好,因为冰比水多个熔化吸热过程 D、二者效果相同
2、新疆某日的量低气温是-3℃,最高气温是6℃,这一天的最大温差是( )A、3℃ B、-9℃ C、6℃ D、9℃
3、下列所述的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 )
① 吃冰棒解热 ②烧开水时冒“白气” ③夏天湿衣服晾干
④冬天,戴眼镜的人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镜片上出现一层雾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两支内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的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则会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A、
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升得较高,两支温度计的示数相同
5、小红和小芳两位同学分别在家里学煮鸡蛋,都未盖锅盖,小红在水沸腾后继续用大炎煮,小芳在水沸腾后,将火焰调小用文火煮,都把鸡蛋煮熟了,比较两位同学的做法( )
A、小红用时短些 B、两人用时相同 C、小红的做法节省燃料
D、小芳的用时长些
6、俗话说“缸穿裙,雨来临”水缸“穿裙子”是指:在盛水的缸外表面,章着水面所在的位置往下,出现了一屋均匀分布的小水珠,关于出现小水珠的原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B、是水的蒸发现象
C、是水以蒸发的方式液化成的小水珠 D、水缸有裂缝,水渗了出来
7、从冰箱里刚拿出来的冰块,看见它冒着白气,对此所做的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冰蒸发出来的水蒸气 B、冰升华产生的水蒸气C、冰升华产生的水蒸气遇冷双液化成的小水珠
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降温液化成的小水珠
8、将饺子放在水中煮不会变黄变焦,放在油中煎会发黄变焦,这是因为( )A、油放出的热多 B、饺子从油中吸热多
C、油的沸点比水高 D、油比水易传热
9、炎热的夏天,人坐在屋内,旁边挂一支水银温度计,用电扇对着人和温度计吹,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计示数下降,人感到凉快 B、温度计示数下降,人不感到凉快C、温度计示数不变,人感到凉快 D、温度计示数下降,人不感到凉快
10、
三、1、上刚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中,每隔2min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他把观察到的现象与温度值记录下来,
℃ | 4 | 2 | 0 | -2 | -4 | -6 | -6 | -6 | -6 | -6 | -6 | -8 |
状态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 | 液固 | 液固 | 液固 | 液固 | 固 | 固 |
(1)根据以上数据作出混合物的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2)从实验数据中可以看到水和
酒精混合物的凝固点是
(3)从实验数据中可得出结论:
水和酒精混合物在凝固时, 。
(4)比较水的凝固点还可得出结论: 。
2、连线
衣箱里的樟脑丸消失 升华
春天,冰雪消融 凝华
秋天,小草上出现露珠 熔化
冬天,瓦上出现霜 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