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一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沪科版)
班级 姓名 学号
第一卷
一、 填空题(每空1分,共36分):
1.在国际单位制中, 长度的主单位是 ,时间的主单位是 ,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
2.给下列数据填写合适的单位:某中学生的身高是1.56 我国长江总长是6300 。
3..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02厘米= 米, 1800秒= 小时,
108千米/时= 米/秒
4.用传送带将货物运往高处,货物随传送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以传送带作参照物,则货物是 的。
5.在中秋的夜晚,看到月亮在云中穿行这句话描述了 的运动,参照物是 。
6. 一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30m/s,它标示的意思是该辆汽车 。
7.物体运动得快慢用
来表示。甲物体的速度是15米/秒,乙物体的速度是36千米/时,则 物体运动得快。
8.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图中的两个交通标志牌的地方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要______分钟。
9.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甲同学听到了两下的响声,则前一下响声是由 传播的,而后一下响声是由 传播的。
10.声音可分为乐音和 ,其中乐音的三要素是音调、音色和 。
11.光的传播速度在 中最大,是 km/s。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12.
|

13.某人通过平面镜观察到墙上的电子时钟如右图,则当时的时间是
14.有一束光与水平放置的镜面成50。角入射,则反射角为 ,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之间的夹角为 。若入射角减小20。,则反射角为 ,
15.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 入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常见的透镜一般分为凸透镜和 。其中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17.透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面镜是利用光的 原理制成的;老花镜是 ,近视镜是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关于参照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能作参照物
B.运动的物体不能作参照物
C.参照物的选取可以是任意的,
D.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无论怎样选取参照物,其结果一定相同。
2.某人在测一段不太长的曲线长度时,用一条松紧绳与曲线完全重合,然后用力把松紧绳拉直,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则测量的结果比实际曲线[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定.
3.直升飞机在降落过程中,飞行员看到地面在上升。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
A.地球 B.太阳 C.天空 D.飞机
4.下列的物体运动,属于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在空中自由下落的石块 B.投出去的手榴弹
C.直升飞机速度大小不变竖直上升 D.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
5.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路程多少的
B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
C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路程一定长
D速度大的物体,运动的时间一定短
6.平时我们能根据说话声判断出是谁讲话,这种判断主要是依据人的声音有不同的[ ]
A.振幅 B.频率 C.响度 D.音色
7.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8.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与时间的关系为S=vt.在图中,甲、乙两直线分别是两运动物体的路程S和时间t关系的图象,由图上可知两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关系是 [ ]
A. v甲>v乙 B. v甲<v乙
C. v甲=v乙 D. 条件不足,不能确定
9.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所用时间之比是5:3,从家到学校的路程之比是3:2。甲、乙两同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之比是[ ]
A. 5:2 B. 9:10 C. 10:9 D. 3:5
10. 寓言《龟兔赛跑》中说:乌龟和兔子同时从起点跑出,兔子在远远超过乌龟时,便骄傲地睡起了大觉。它一觉醒来,发现乌龟已悄悄地爬到了终点,后悔不已,在整个赛跑过程中:[ ]
A. 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 B.乌龟始终比兔子跑得快
C. 兔子的平均速度大 D.乌龟的平均速度大
11.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如果能区别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人至少要离高墙的距离是(V空气=340米/秒) [ ]
A. 17米 B. 34米 C. 170米 D. 340米
12.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 B.影子的形成
C 小孔成像 D.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而后才能听到雷声
13.舞蹈演员在练功房练功,当他向平面镜靠近时,他在平面镜中的像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14.如图所示为科技制作小组所作潜望镜的结构示意图,
通过这样的潜望镜看到物体的像是[ ]
A.倒立等大的虚像
B.正立等大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15.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通过潜望镜观察水上边的物体
B.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在水下的部分看起来向上弯折了
C.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D.夜晚,在路灯下出现人的影子
16. 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向水面,在下图中哪一个光路图正确[ ]
![]() |
17.用一个凸透镜成像时,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像总是正立的,虚像总是倒立的
B.实像和虚像都可能是放大或缩小的
C.成实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D.成虚像时,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大
18. 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能在光屏上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这一原理应用在下列哪一种光学仪器上[ ]
A.照相机 B.电影放映机 C.放大镜 D.幻灯机
19.用放大镜看物体时,必须把物体放在( )
A.2倍焦距处 B.1倍与2倍焦距之间
C.焦距以内 D.大于2倍焦距处
20.彩色电视机荧光屏上呈现各种颜色,都是由三种基本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基本色光是[ ]
A.红、橙、绿 B.黄、红、蓝 C.橙、靛、紫 D.绿、红、蓝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关于误差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只要采用正确的方法和精密的测量工具,误差是可以避免的。
B.误差是由于测量的方法不正确造成的。
C.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为了减小噪声对人的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将噪声大的机器换成噪声小的机器
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
C.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
D.关闭所有声源
3.下列关于速度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距离长短的物理量
B.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 ,它们的速度都相同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速度大小跟物体通过的路程成正比,跟时间成反比
4..关于光现象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山在河水中的倒影实际上是山的影子
B.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小于3×108m/s
C.太阳光在地球周围大气层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D.漫反射使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物体
5.下列现象中,能看到物体实像的是 ( )
A.欣赏鱼缸中的鱼 B.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胚芽
C.到影院看电影 D.看到小孔成像
6.关于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B. 老花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C. 使用凸透镜制成的幻灯机,在屏幕上可以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D.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用它拍照时,可以得到正立放大的实像
答题卡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 填空题(每题1分,共36分)
1. 、 、 、 ;2. 、 ;
3. 、 、 ;4. ;5. 、 ;
6. ;7. 、 ;8. ;9. 、 ;10. 、 ;11. 、 、 、 ;12. 、 ;
13. ;14. 、 、 、 ;15. ;
16. 、 、 、 ;17. 、 、 、 。
二、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多选题:每题2分,共12分。多选题多选、错选不给分;漏选给1分。合计32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选项 | ||||||||||
题号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选项 | ||||||||||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
|
|
|
选项 |
第二卷
四、作图与实验题(每空或每图1分,共23分):
1.以下两图中,物块的长度分别是 和
2.作出图1中缺少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和折射角;在图2、3的虚线框内,填入适当类型的透镜。在图4中作出在焦点F处的点光源发出的两条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折射光线。
空气
水
图1 图2 图3 图4
3.测小车的平均速度。
(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和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如图所示,斜面长1.6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秒。如果在斜面的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
路程(米) | 运动时间(秒) | 平均速度(米/秒) |
S1=1.6 | T1=5 | V1=0.32 |
S2=0.8 | T2=2.8 | V2= |
为2.8秒。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1和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保留两位小数)
(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 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
4.如下图所示,在实验室中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时,第一步,改变 的入射角度,观察反射光线方向怎样改变,实验结论是:
。第二步,把纸板的右半面F向前或向后折,观察是否还能看到 。实验结论是:
。第三步,使入射光线从左侧射入,记下右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再使入射光线从右侧刚才反射光线的位置射入,观察左侧反射光线的位置,实验结论是:
。
![]() |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入射光线
光线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 说出两种简便易行的判断透镜是否是凸透镜的方法
①
②
(2)提供的实验器材如下: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还缺少的是 。
(3)应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同一直线上,点燃蜡烛,调节蜡烛、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使逐焰、 、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
(4)当蜡烛在凸透镜左侧距凸透镜20厘米处时,在右侧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 厘米。
五、简答题与计算题(简答题4分,计算题5分):
1.噪声是危害人类的重大污染源,在现代化的城市中更应考虑控制噪声,那么一般来讲,控制噪声的方法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平均速度为1500米/秒,为了开辟新的航道,探测船的船底装有回声探测仪器,探测水下有无暗礁。探测船发出的声音信号经0.6秒被探测仪接收,求障碍物与探测船间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