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株洲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题卷
物 理
考生注意:
本卷共三道大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
1.2008年6月3日,北京奥运圣火在湖南开始传递,“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手举“祥云”火炬传递了第一棒。“祥云”火炬的质量是
A.985t B.985kg C.985g D.985mg
2.下列现象中,与分子热运动有关的是
A.余音绕梁 B.尘土飞扬 C.人声鼎沸 D.花香扑鼻
3.生活中的刀、斧、剪的刃磨得很薄,这是为了
A.增大压强 B.减小压强 C.增大压力 D.减小压力
4.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两型”社会的建设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下列能源中,在使用时最安全、最清洁的是
A.煤气 B.太阳能 C.电能 D.核能
5.图1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
6.“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
A.分别是船和山 B.分别是山和船 C.都是船 D.都是山
7.安装在居民小区、银行等公共场所的电子监控系统能为监控中心的工作人员提供适时监控: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从而实现监控。电子监控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实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平面镜成虚像 D.凸透镜成虚像
8.图2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A. 1 cm、5.50 cm
B. 1 cm、8.30 cm
C. 1 mm、8.30 cm
D. 1 mm、2.80 cm
9. 2008年6月5日19时30分,中央气象台发布了西安和香港两城市在未来24小时内的天气预报:西安,晴,气温21℃~34℃;香港,晴,气温24℃~28℃。造成两地在同一天内气温变化差别较大的原因之一是
A.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大 B.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大
C.水的内能比泥土、砂石的内能小 D.水的比热容比泥土、砂石的比热容小
10.将纸带弯折,使两端对齐,卷成U形,中间插一吸管,用拇指和食指将吸管和纸带夹住,然后向吸管内持续吹气,如图3所示,纸带的上下部分将
A.相互靠近 B.相互远离
C.先相互远离,后相互靠近 D.既不相互靠近,又不相互远离
![]() |
11.小亮家的卫生间按图4所示的电路安装了照明灯和换气扇,它们
A.只能各自独立工作,而不能同时工作
B.只能同时工作,而不能各自独立工作
C.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一定相等
D.工作时,通过的电流一定相等
12.“……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对文中“隐隐传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空气可以传声 B.锣鼓声响度很小
C.观察者离声源很远 D.锣鼓声传播速度很小
13.a、b是两个由同种材料制成的金属球,它们的质量分别为128g、60g,体积分别为16 cm3、12 cm3。在这两个金属球中,如果有一个是实心的,那么
A.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B.这个实心球是a,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
C.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8 g/cm3
D.这个实心球是b,金属的密度是 5 g/cm3
14.有一盛水的圆柱形敞口容器,水面的升降可由进水管和出水管调节。在其右侧某一高度朝确定方向射出一激光束,在容器底部中央产生一个光斑,如图5所示。该光斑
A.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B.是激光束经水面反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上升
C.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左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D.是激光束经水面折射后形成的;若向右移动,表明水面下降
![]() |
15.如图6所示,将一对磁性材料制成的弹性舌簧密封于玻璃管中,舌簧端面互叠,但留有间隙,就制成了一种磁控元件——干簧管,以实现自动控制。某同学自制了一个线圈,将它套在干簧管上,制成一个干簧继电器,用来控制灯泡的亮灭,如图7所示。干簧继电器在工作中所利用的电磁现象不包括
A.电流的磁效应 B.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C.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D.磁化
16.如图8所示,在大小为500 N的拉力F作用下,滑轮组将800 N的重物提升了l m。在此过程中
A.做的有用功是500 J B.做的总功是800 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2.5%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0%
![]() |
17.如图9所示,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每隔一定时间在纸带上打下一个点)与一木块左端相连,木块在弹簧测力计作用下沿水平桌面(纸面)向右运动时,就能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图10中①和②是打点计时器先后打出的两条纸带,与其对应的测力计的示数分别为F1、F2,木块运动的速度分别为v1、v2,那么
A.F1<F2,v1<v2 B.F1=F2,v1<v2
C.F1=F2,v1>v2 D.F1>F2,v1>v2
18.旧白炽灯在工作时,容易在灯丝最细处熔断,这是因为与相同长度的灯丝较粗处相比,灯丝最细处
A.功率最大 B.电流最大 C.电阻最小 D.电压最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9.遇到冰冻天气,株洲大桥上汽车追尾事故频发,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汽车具有________,总要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下来;另一方面,当路面结冰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变 ,汽车在紧急刹车后滑行的距离将比路面没有冰雪时长。
20.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当通过人体的电流接近 30 mA时就会有生命危险。据此可以推断,人体是 (填“导体”或“绝缘体”),人体电阻约 Ω。
21.在干净的塑料杯中倒入雪碧后,饮料中不断地产生一个个小气泡。将几粒葡萄干加入饮料中,葡萄干沉入杯底。不久,有些葡萄干由于吸附了足够多的小气泡,使得它们受到的浮力 重力,从而上升;上浮到液面后,由于小气泡破裂,导致它们受到的浮力 重力,于是又沉入杯底。
22.有一种环保型手电筒,筒内没有电池。使用时,只要来回摇晃手电筒,使永磁体在手电筒中的两个橡胶垫之间穿过线圈来回运动,灯泡就能发光。这种手电筒能发电是依据 原理。要使灯泡亮度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即可)。
23.攀岩运动是从登山运动中派生来的新项目,它集健身、娱乐、竞技于一体,以其独有的登临高处的征服感吸引了众多爱好者。要测量某运动员在一次攀岩比赛中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该运动员的重力、 和 。
24.用毛皮轻轻摩擦气球时,电子从毛皮转移到了气球上,使气球带
(填“正电”或“负电”)。接着带电的气球接触荧光灯管任意一端的触点时,灯管即刻被点亮(如图11所示),只是发光不到一秒钟,且灯光暗淡,这说明静电使荧光灯发光的功率(填“很 小”或“较大”)。
25.为测量阻值约10Ω的电阻,小龙设计并连接了如图12所示电路,所使用的电源为两节干电池。请指出他在电路设计和连接上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 ;
② 。
26.在靠近塑料瓶底部的侧壁上开一个小圆孔,用胶带
封住小孔,接着拧开瓶盖,往瓶中加入水,然后撕去胶带,
水便从小孔射出,如图13所示。接着盖上瓶盖并拧紧,不久
水便停止从小孔中射出,此时瓶内水面上方气压______外界
大气压。这个实验表明气体的压强随体积的增大而 。
27. 今年年初,我省遭遇了罕见的持续冰灾。在无雨、
无雪的冰冻天气里,由于水蒸气不断 (填写物态
变化的名称)而形成冰,使得包裹在输电线上的冰柱逐渐加厚,致使输电线的拉力逐渐 ,输电线、输电塔架因不堪重负而断裂、倒塌。
28.雪在外力挤压下可形成冰,表明雪的密度 冰的密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小丽利用冰的密度,使用如下方法来估测积雪的密度:利用平整地面上的积雪,脚向下用力踩在雪上,形成一个下凹的脚印,然后测量脚印的深度和 ,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
![]() |
三、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
29.(10分)小虎用一只装有2 g水银的温度计,测量
烧杯中水的温度,如图14所示。
(1)请指出他在使用温度计时存在的两个问题:
① ;
② 。
(2)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质量 ,体积 ,密度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在温度计示数上升的过程中,水银的内能 (填“增大”或“减小”),这是通过 方式(填“做功”或“热传递”)而使内能发生改变的。
(4)若温度计示数上升了20℃,那么水银吸收了多少热量?
已知水银的比热容c = 0.14×103 J/(kg·℃)。
30.(12分)光敏电阻的阻值随光照射的强弱而
改变。“光强”表示光的强弱程度的物理量,照射
光越强,光强越大,光强符号用 E 表示,国际单位
为坎德拉(cd)。实验测得光敏电阻的阻值 R 与光
强E间的关系如图15所示,根据图象解答下列问题:
(1)光敏电阻随光强的增大而 ,
随光强的减小而 。
(2)当光强为 E1 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为 R1;
当光强为 E2 时,光敏电阻的阻值为 R2,那么它们
之间的关系式为 (用 E1、E2 表示)。
(3)将光敏电阻 R、定值电阻 R0、电流表、开关和
电源连接成图16所示电路。闭合开关,逐渐增大光敏电阻
的光照强度,那么 。(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电流表的读数增大,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增大
②电流表的读数增大,但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减小
③电流表的读数减小,但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
④电流表的读数减小,光敏电阻两端的电压也减小
(4)在图16电路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为 6V,当光照强度为 4.5 cd时,电流表的读数为 0.5 A。试求定值电阻 R0 的阻值。
31.(10分)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造成数十万人伤亡和大量建筑物破坏,数百万人无家可归。
(1)在这次地震救援行动中,救援人员使用了一种雷达生命探测仪。它的工作原理是:雷达信号发送器连续发射 (填“声音”、“光”或“电磁”)信号,对一定空间进行扫描,这种信号在空间中的传播速度是 m/s,接收器不断接收被目标反射回来的信号并对返回信号进行处理,如果目标在动,则信号会有很灵敏的差异,被埋在废墟下的生还者身体的轻微运动和呼吸,都能被准确侦测到。
(2)地震时,由震源向四周传播的弹性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中的纵波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而横波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晃动。在距离震中数十公里的极震区,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而远在千余公里之外的株洲,我们只感到明显的水平晃动。据此可以推断 。(填正确答案的序号)
①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既传播振动,又传播能量
②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只传播振动,不传播能量
③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慢,但能量的衰减较快
④地震波中的纵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且能量的衰减也较快
(3)唐家山堰塞湖是这次地震引起的山崩滑坡体堵截河谷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湖坝是由滑坡体或其他没有物理结构基础的土石方构成,受湖水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作用,失去抗冲击能力,一旦决口,湖水便倾泻而下,形成洪灾。请你用物理知识简要说明由于堰塞湖水位上升而产生危害的原因。
① ;② 。
(4)假设地震波中的上述两种波在地表附近的传播速度分别为 9 km/s和 4 km/s,位于成都的某地震观测站记录的两种波到达的时间相差25s。试求震源距离这个观测站多远?
32.(12分)图17为四缸发动机工作原理:内燃机通过连杆
把四个汽缸的活塞连在一根曲轴上,并使各汽缸的做功过程错
开,在飞轮转动的每半周里,都有一个汽缸在做功,其他三个
汽缸分别在做吸气、压缩和排气工作。
(1)发动机在做功冲程里,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
下运动,对外做功,同时将 能转化为 能。
(2)有一台四缸发动机,其主要技术指标如右表所示。
|
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容积,又称单缸排量,它取决
于活塞的面积和活塞上下运动的距离(既冲程长)。转速表
示每分钟曲轴或飞轮所转的周数。
①该发动机在1 s内做功 J,单缸排量V = L。
②在每个做功冲程里,发动机做功W = J。
(3)在做功冲程里,燃气对活塞所做的功可表示为W = p V,式中 p表示燃气对活塞的压强,则 p= Pa。(1 L=10-3 m3)
(4)图18为发动机在做功冲程中的示意图。下面给出了公式W = p V的证明,请将推导过程补充完整(要求各表达式均用S、l或p表示):
设活塞的面积为 S,冲程长为 l,燃气对活塞的压强为 p,则
燃气对活塞的压力
F= ,
燃气对活塞所做的功
W= ,
又根据数学知识可知发动机的单缸排量
V= ,
故 W= p V。
株洲市200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36分)
题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答案 | C | D | A | B | C | A | B | D | B | A | C | D | A | C | B | D | B | A |
二、填空题(20分)
19.惯性,小 20.导体,1200 21.大于,小于 22.电磁感应,加快摇晃、增加线圈匝数或更换磁性更强的永磁体 23.攀登高度,所用时间(顺序可调) 24.负电,很小 25.① 电流表(正、负接线柱)接反 ②只能读取一组实验数据,实验误差较大(顺序可调) 26.减小,小于 27.凝华,增大 28. 小于,积雪的厚度或冰层的厚度
三、综合题(44分)
29.(10分)
(1)温度计的玻璃泡与容器底部接触(1分) 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上表面不相平(1分)
(2)不变(1分) 增大(1分) 减小(1分) (3)增大(1分) 热传递(1分)
(4)水银吸收的热量
Q=cm⊿t (1分)
=0.14×103 J/(kg·℃)×2×10-3 kg×20℃ (1分)
=5.6J (1分)
30.(12分)
(1)减小(1分) 增大(1分) (2)E2/ E1(3分) (3)②(3分)
(4)当光照强度为4.5 cd 时,光敏电阻 R光=4Ω (1分)
两端电压 U光=I R光=0.5A×4Ω=2 V (1分)
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U0= U-U光=6V-2 V=4 V (1分)
定值电阻 R0= U0/ I=4 V /0.5A=8Ω (1分)
或:电路中的总电阻 R总=U/I=6V/0.5A=12Ω (2分)
定值电阻 R0= R总- R =12Ω- 4Ω=8Ω (1分)
31.(10分)
(1)电磁(1分) 3×108(1分)(2)①④(2分)(3)①由于水位上升,导致湖水对坝体的压强增大,侵蚀、溶解、坍塌加快,垮坝的可能性增加 ②由于水位上升,水的落差增大湖内储存的水的重力势能增大,一旦垮坝,洪水对下游的危害增加。(2分,顺序可调)
(4)震源与观测站的距离为s,两种波到达观测站的时间为t1、t2,根据速度公式有
t1=s/v1=s /9km/s (1分)
t2= s/v2= s /4km/s (1分)
而 ⊿t= t2- t1=25 s (1分)
得 s=180 km (1分)
32.(12分)
(1)内能(1分) 机械(1分)(2)① 1.2×105J(2分) 0.5(1分) ②600 (2分)
(3)1.2×106(2分) (4)pS(1分) pSl(1分) Sl(1分)